语言是师生对话的工具。在教学中,语言是纽带,语言是课堂上师生间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向学生授业解惑,而学生则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理解和接受知识,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地分析,入木三分地概括,恰到好处地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
堂。
一.由指令式语言转变为商讨式语言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学相长”反映了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特殊伙伴关系。以往的教学,教师把实施教案当作教学活动的轨迹,在教学中,每一个环节学生该怎么说,该怎么做都是设计好了的,不让学生的思想有半点的偏离,教学过程就是把教师的教案演绎一遍。相应的课堂语言只是一种指令“你来读,你来说,你来写……”,不管学生愿意不愿意,点着你了就是你。同样是要求学生读课文,说看法,写生字,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由指令式语言转变为商讨式语言,“谁愿意读一读课文?”“谁想说一说”“你们想写一写吗?”等等,虽说只是加了几个字,但学生听起来感觉就大不同了,教师用商量的口吻对学生说话,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了平等的关系,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这样让学生觉得不是教师让他学习,而是自己要学习,从而也就更愿意学习了。
二.由评判式语言转变成建议、鼓励式语言
在以往的课堂上我们也常常看到大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提问或埋头“无动于衷”,或一副“爱你在心口难开”状,教师无奈“指点江山”。被点者哼哼叽叽地回答,词不达意,人云亦云,如“闷壶里倒饺子”,语言单调、表情木然。学生回答符合老师意图者还好,可以坐下,回答不上来可能还能听到“怎么这么没用?”“你在说些什么?”“乱弹琴!”之类的“赏赐”。新课改下的课堂,应再也听不见教师说这之类的话,应该是:“你把这个词语换一下就更好了,其实你是说对了的,要是你的声音能再洪亮一些就更好了,来,试试看”“你读得不错,要是把X个地方处理好了,那更棒了,你愿意跟着老师来试试吗?”。当学生站起来回答不出问题时,取而代之是“你想到多少就说多少,别怕,慢慢说”,“没想好,请坐下,再想想看”。建议式、鼓励式的语言让学生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不断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深化,不断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三.由灌输式语言转变为引导式语言
以往的教学,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对学生一直都采用灌、填鸭的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一堂课下来,全是教师在讲,学生思考的余地很小,可以说几乎没有。学生成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样的课堂教师累,学生更累,收到的效果也不好。现在的教师应由灌输式语言转变为引导式语言,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参与、思考、探究、发现以及情感,更重于知识本身。教学中就随之出现了“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为什么这样想?”这一类的语言。这样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更
加灵活了。
四.由统一的语言转变为开放的语言
传统的教学,由于很少考虑学生的个性,对学生都整齐化一的要求,不充许学生有其他的方式方法,学生没有权利选择学习的方式方法,学生根本就是教师实施教育的机器,没有自主怎么会有开放和创新呢?现在的课堂教师应由统一的语言转变为开放的语言。“你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你喜欢学习哪一部分就学习哪一部分,你喜欢怎样记就怎样记……”这样的语言,让学生有学习的空间,学生还有不学习的理由吗,还愁学生没有独特的见解吗?在很多的课堂上,我们经常能听见教师说:“哦,对不起!”“老师从你那儿得到了启发。”从这些语言中,我们知道,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变得越来越和谐。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隐含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教师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新时代的老师,应用充满激情的语言点燃学生心中希望的火种吧,用特有的语言魅力鼓励学生积累向上,用特有的语言智慧引领学生攀登人生的高峰。
朱文平,教师,现居甘肃通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