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李彬
“一费制”——学校的发展之路
梁大伟郝其福
面对教育经费紧张的客观事实,我校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人手来化解“一费制”后教育经费吃紧的矛盾。
疏通学校与县级教育经费核算中心的关系
学校实施“一费制”后,学校教育经费支出由县级教育核算中心严格控制和管理。“集权制”的管理模式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学校遵守每有开支,都先进行月申请、上报审批制度,事先把每月各项开支提前规划好;月末报销、审查时,学校也依据教育部制定的财务制度办事,使用规范的财务票据。学校实行定期走访与不定期走访相结合的办法,保持与县教育经费核算中心窗口相通。同时,学校选择有责任心、纪律性强、业务精湛、善于沟通的教师担任学校财务管理人员,负责学校财务收支、申请与汇报等细微工作,给予其适当的活动资金用于周旋。既保证学校以及教职工的权益不受损失,又保障财务无差错。从而为学校偶有变通或置换报销情况提供了便捷的渠道。
精打细算,办“节约”型学校
学校实施“一费制”后,有限的教育经费迫使我们必须走“节约”型学校之路。首先,我校先后出台了《康成小学节约用电制度》《康成小学节约用水制度》《康成小学节约用煤制度》《康成小学办公用纸制度》和《康成小学校车使用制度》等配套制度,并与教职工“年终考核”“评优树先”相挂钩,从而培养教职工和学生的“节约意识”。譬如,《康成小学办公用纸制度》规定:所有非打印上交上级部门的纸张均需要重复使用(反正面都使用)。《康成小学节约用电制度》规定:在教室或办公室,非阴天,师生不许开灯;开灯时,只许师生开前后四盏灯(中间两灯保持熄灭)。其次,细化、深化学校养成教育。建设好“养成教育工程”,不仅塑造了品行优秀的少先队员,还保护了美丽的校园及其设施。由于我们学校的养成教育搞得成绩斐然,建校8年来,学校没有重新粉刷一次校舍,校舍依然窗明几净。这也是“节约”。最后,学校增添教学软件,撤并教学硬件。学校的《教师参考书》和《教师用书》采用“两年轮流使用制”,期间不购置同类书籍。此外,学校还把原来的“一人一电脑”变为“一室一电脑。”学校从而节约了一部分添置软硬件的经费开支。
发掘学校师资力量,开拓教育经费来源
学校实施“一费制”不可怕,怕就怕学校找不到“展示自我”的校园文化。我校拥有雄厚的教育教学师资力量,校园文化浓郁。学校拥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山东省人民教师各1人,山东省优秀教师4人,潍坊市教学能手8人,高密市人大代表2人。95%以上教师拥有本科学历。我们借助这一优势文化资源,以“用科研兴校”为目标,深入挖掘学校师资潜能,每年申报县级以上科研课题2项,不但提升了学校的教科研水平,而且为学校赢得了丰厚的研究经费,还为县教育科研成果锦上添花,可谓一举三得!例如:到2008年11月前,我校共有7项县级以上科研立项课题,共获得课题专项研究经费4万余元。
联合企业、村委合作办学,搭建示范平台
“借水行舟,借船出海”,是我校筹措教育经费的重要一环。学校要发展,没有资金不行。校企、村校联合办学是解决“一费制”后教育经费紧张的重要补充手段。为此,我校主动和学校驻地村委以及知名度颇高的企业磋商合作办学事宜,村委或企业出资建校、兴校,村委及企业的学龄儿童在校就读则全部免费上学。这一举措为学校争创省级“窗口化学校”找到了“婆家”。比如,青岛市利群集团高密分店赞助我校并成功举办了“‘六一儿童节”“庆元旦文艺表演”“康成文化艺术节”“康成小学春季体育节”“利群杯征文比赛”等重大文体活动。去年,学校所在地张家埠村委会,也拨款800万元,为学校新建山东省规范化幼儿园一所。
任何制度都不是完美的,都是“双刃剑”,“一费制”也不例外。只要我们规避“一费制”本身的“缺憾”,多渠道筹措办学,我们就一定会收获教育的希望,收获“桃李花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