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春
【摘要】创新求异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让创新型人才辈出,就要用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求异精神。新课标基本理念六条中的第三条指出: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总体目标第四条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教学情感创新求异氛围
一、营造和谐、平等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参与创新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是“高傲”的指导者,而应成为一个“人人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也不应该是正确与错误的“最高裁定者”,而应成为一个鼓励者和有益的启发者。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如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老师他对学生提出“三个欢迎”和“三个允许”的开放政策:欢迎质疑、争辩和发表意见,允许出错,改正和保留意见。
二、转换角色,你我各显身手
教师可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积极地动手、动脑,使学生具有足够的创造空间。例如,教学七(下)《三角形的初步知识》中三个内角和时,我先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展示与生活中相关的三角形图片,再让学生拿出自已的纸和尺子画一个三角形,然后思考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看谁的方法最多。这时我由讲台上的教师突然变为坐在学生座位上的学生,参与其中进行讨论,虚心地在学生面前经历“指出我的缺点,学习你的优点”的活动。片刻,就有学生要展示求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方法。通过他们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算一算,先后展示了他们的思维过程,在他们激烈地想炫耀自已成果的呼声中得出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学生的参与遍布了教室的“四个角落”,参与探索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感知数学的奇妙。完成了相关知识并“实战演练”之后,创设一道挑战题,问学生:通过延长△ABC的每一边所产生的三角形的外角,他们能知道其中与各个内角相邻的三个外角之间在度数上存在什么关系吗?
三、低起点,踮一踮摸着边
要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全面、和谐与充分的发展,使知识和能力活化及情感协调发展,把数学教学融汇于素质教育之中。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打牢“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培养创造力结合,同时在传授“双基”时,就要营造有利于培养创造力的“良好”环境,因此只有低起点,让学生踮一踮摸着边,才会让他们有成功的机会,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和基础,让教室的每一角落“闪闪”发光,他们的目光才会含有希望地看着你。比如,我在教学七(上)2.3《有理数的乘法》时,设计了如下教学情境,让学生发现并总结法则:
(多媒体教学平台动画演示水库水位化图)现在有甲、乙两个水库,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了3厘米,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了3厘米,2天后甲、乙两个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各是多少?(用“+”号表示水位上升,用“-”号表示水位下降)
师:同学们,甲水库的每天水位变化量是多少?(+3厘米)
乙水库的每天水位变化量是多少?(-3厘米)
那么,2天后甲水库的水位变化量是多少?
(+3)×2=(+3)+(+3)=6
那么,2天后乙水库的水位变化量是多少?
(-3)×2=(-3)+(-3)=-6と缓笫ι互动,发现新知:
议一议:3天后,4天后……乙水库的水位变化量分别是多少?用数学式子表示。
(-3)×3=-9(-3)×4=-12
(-3)×5=-15……
类似的,(-2)×3=?5×(-4)=?
师:由上面这些等式,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讨论,并给予适当指导,从而总结归纳出如下结论:一个正数与一个负数相乘,结果是负的,并把绝对值相乘。)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同时,为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创造了铺垫,也直观地说明了(-3)×3=-9存在的实际意义,也为如下问题打开了创新之路:如果两个负数相乘,你能设计问题情境吗?结果怎样?
A学生的情境设计如下:
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了3厘米,如果降至轮到我观察的那一天水们刚好为0,请问大家:我观察时的前一天、我观察时的前两天、我观察时的前三天等,你们能知道乙水库的水位各是多少吗?
对学生来说,能够设计如上问题已经很不错了,但情境还很多,是给学生展现才华的有利时机。当然,此问题学生就比较容易求得答案,我继续引导学生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来解决,学生就接二连三地给出式子和相应的实际意义:(-3)×0=0,(-3)×(-1)=3,(-3)×(-2)=6,……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等式与同伴交流,尝试总结一下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就较容易了。
四、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使“桃李”间擦出“火花”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因而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猜想愿望,猜想的正、误都应该提倡并且予以鼓励,错误的猜想往往成为正确猜想的先导。数学教学中所运用的猜想:可以猜想解题结果、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如题目结论不惟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猜想热情。例如:a、b、c是三角形ABC的已知元素,若a=8,b=3,能否找到c的整数值、或偶、奇数值,又如:假如你是设计师!如图,延长AC至D,使AC=DC,延长BC至E,使BC=EC,说出AB=DE的理由,利用本题思路,请你设计一种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物体的宽度(如湖面宽、山宽等)。七年级学生好奇、喜新,对学习也一样,让他们当一回“设计师”可以使他们学生情绪自然高昂,思维火花四溅,将知识巩固、拓展,具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和创造空间,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五、小结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各自认知结构上的差异,由于思考问题时角度上的不同,往往会造成一定的认知冲突。教师要重视创设和谐、活泼、民主、平等的师生氛围,使学生在活泼的精神状态下充分得到发展,潜能得到开发,从此,让我们的“桃李”越来越红、创新求异思维越来越“火爆”。
参考文献:
[1]叶尧城,向鹤梅.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2]麻晓春等.探究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浙江科技出版社,2003,7.
[3]宋俊奎.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中学数学教育,2002,(5).
[4]曹一鸣.教学模式研究综述.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0,(1-2).
[5]唐承芬.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