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忽视的人文素质培养

2009-04-08 10:05张新远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8期
关键词:品德课人文精神思想品德

张新远

【摘要】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知识和方法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严谨的科学观和人文精神的体现。本文依据思想品德课的特质,从积极挖掘教材、重视情感教学、融合百家内容、着眼学生实际和双向平等交流等方面阐述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问题。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人文素质情感教学

思想品德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人的思想发展,提高人的素质;思想品德教学的价值就在于造就勇于进取、善于创造、人格健全、个性鲜明的一代新人。反思现实的教学,许多教师还停留在传授思想品德知识的基础上,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我们应该站在品德教育的前沿,把握住课程改革的契机,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实际行动促进思想品德教育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

一、积极挖掘教材,寻找人文精神的切入点

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地把课文知识纳入到深刻的人文背景中去,做到知识和人文精神的融合。例如,在学习八年级教材中的“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从人文精神教育角度看,人类的经济活动又是一种人文活动。市场经济中的平等、公平、自由、诚实信用等原则,实际上介于伦理道德的范围。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中的诚实与信用原则,体现了一种极具人文价值的社会思潮。信用是个人、集体在社会中立足的根本,古往今来,诚信二字一直是人们追求的道德目标和行为指导。不少人更视信誉为生命,将之看得比金钱还重要。然而,近年来,诚实守信这一起码的社会道德却渐渐被有些人淡忘,甚至置之脑后。于是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毁约、诈骗、故意欠款等失信行为层出不穷。因而以这些社会实例结合教材论证、分析,就使整个教学过程超出了纯粹对知识的把握,而是上升到人文精神的层面,并且形成了一种道德追求。这种处理不仅达到了对知识的传授,而且培养了学生了解现实,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达到了人文精神教育的目的。

二、重视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

课堂教学要变重知识传授为重情感交流,情感教学尤为重要。只有实施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才能得到和谐的统一;也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称之为对人的教育。

1.致力于提供有利于人性内部潜能实现的自由心理气氛

品德教学应该让学生适应社会的变化,知道如何学习,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潜能和价值,提供有利于人性内部潜能实现的自由心理气氛。例如在探究“发掘自己的潜能”时,我先从《一个成功的日本企业家》案例入手,设计几个问题:日本企业家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积极的暗示有什么作用?经过讨论大家得出结论:日本企业家成功的秘诀是他经常给予自己积极的暗示,经常给予自己积极的暗示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信心和勇气,能帮助我们发掘自己的潜能。由此我马上设计一个活动“我能行”,让全班每个学生都说说自己的“我能行”,并鼓励学生在面对挫折时要对自己说“我能行”,从而引导学生在面对挫折时要有积极的心态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2.注重学生独特的自身价值,因材施教

教师要尊重并接受每个学生,接受其作为具有独特价值的实体,面向全体学生,无条件认可存在差异的每一个个体,因材施教,使每一个人在其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在其天赋范围内充分发展,坚持“教育机会人人均等”。教师在教育标准、内容与方法途径方面应实现多样化,平等对待有差异的个体,正确看待在某些方面发展程度不同的受教育者,而不是“一刀切”,搞平均主义,让学生从切身体验中认识到发展的意义,获得持久的情绪体验,坚定发展的信心,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其潜能,以达到其“自我实现”,成为一个独特的具有完美个性的人。教师在设计学生活动或提出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层次性,即设置了一种活动或提出了一个问题后应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都能回答。一般来说,可围绕一个知识点组织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由浅入深、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链。例如什么是环境问题?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危害?请你为家乡的环境治理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等。还可以经常提出一些具有发散性和答案不是惟一的问题,例如:“请简要分析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意义?”对于这一问题,一般学生至少可以答出治理环境污染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而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进一步发散思维,答出治理环境污染可以改善投资环境,更加有利于吸引外资等。

3.注意教学方式和方法,加强情感交流

让每个学生在自由的气氛中,彼此通过真诚的自我表露和移情性理解,实现相互的承认和接受,从而形成一种美妙的人际关系,这对其人格发展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注意教学方式和方法,加强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样对取得更好教学效果有积极作用。著名教育学家巴班斯基就把学生的情绪状态作为保证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条件之一来对待,“在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条件下,教师能否善于在课堂上建立精神上的良好气氛是起着巨大的作用的,在良好的气氛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特别有成果,就会达到可能的最优化效果”。

4.深入实施明“理”动“情”导“行” 的教学策略

根据初中生的情感具有极易受感染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有感染力的教材,通过真挚动人的情感表达来激发和唤起学生的情感,陶冶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从而加深学生对教材思想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创建新集体》这节课中,倘若进行传统的说教,向学生灌输每个学生都要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必然会使课堂索然无味。而设计一个游戏“折筷子”,通过游戏让学生意识到团体协作的力量,“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只有团结协作,相互配合才能奏出最美的乐章。最后还可以设计问题:你有哪些才能为班集体建设奏出美妙的音符?这样课堂教学改变了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和说教,而是通过简单有趣的游戏,让全班每个学生都明白和接受知识,树立团体意识。

三、融合百家内容,构建陶冶式人文课堂

人文化的思想品德课堂,就是要以思想品德课堂这么一个载体,统合科学、文化、人生、教育,以实现学生思想品德、道德素质和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中学阶段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其着力点更在于博大。纵贯千古,横及八荒,皆可为思想品德课所用。融合百家服务于思想品德教学,以思想品德内容的“点”去带动并探索更为广阔的知识的“面”,在我们今天这个工具理性盛行而人文思辩相对缺失的时代,其意义已不仅仅局限于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文化陶冶,抑制功利主义倾向的作用,也有利于学生追索存在的价值,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四、着眼学生实际,扎根生活,提高人文素养

一个人的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思想品德课要起到帮助学生塑造良好品德的作用,就不能“以本为本”,应该从情感、意志、性格、习惯等方面全面考察学生的发展,锻造学生良好的品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我们应把目光从以书本为中心转向学生日益扩展的生活,关注他们的烦恼,解决他们的困惑,为学生适应现实世界做好准备,使他们真正能面对社会、面对未来。

例如,在讲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时,假如仅仅按书上的结构,让同学们了解作为未成年人有哪些权益?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应怎么办?同学们的认识往往是停留在书本的认识上,无法内化为实际的维权意识,更不用说运用了。而实践能力正是提高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根本目的,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培养学生的德育行为更应着重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请学生收集有关的材料,并编排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互动小品,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切身体会作为一名未成年人可能会遭遇的侵害,并相应的展开讨论,模拟应对措施。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则相互启发,形成了正确的观念,提高了实际生活的应变能力。同样,在讲到消费者权益这一内容时,也可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社会经济活动,不仅使其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要从反面的案例中明辨是非,唾弃那种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坑蒙拐骗的丑恶行径,在内心牢固地筑起诚信之堤,做一个正直的人。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道德是非辨别能力,真正分清假恶丑与真善美,从而自觉抵制假恶丑,身体力行真善美,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五、双向平等交流,实现师生零距离接触

人文化的课堂教学,传播者和受众的地位是平等的,其角色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可以转换的。追求人文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师应致力于让学生也成为知识及信息的加工者、传播者,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互动式教学要求师生开展伙伴式交流,这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放飞学生的思绪,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使品德课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动态发展的创造过程。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讨论交流分享信息、表达看法或共同解决某一问题,则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方法,也成为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

在小组发言时,教师应该非常注意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用赞赏的目光注视每一位发言的学生,及时热情地评价、鼓励,帮助发言者克服在众人面前讲话时紧张恐惧的心理,引导发言者精心地组织语言,以正确的语音、语调和音量表达。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做认真的倾听者,与发言的同学要有目光的交流并以微笑、点头或鼓掌等形式回应演讲者。そ逃,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教师应该鼓励每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话,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其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也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优化课堂氛围,营造良性沟通,构建平等课堂,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体现价值,增强学生人文意识,这正是我们教育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在此过程中,学习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主动性发生了变化,这就是学生素质的变化。

总之,思想品德课只有不断的与时俱进,引导学生追求自由、探索真理,激励学生寻求美德、探索正义,才能够不负这个不断奋进的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新方法新途径,使他们的文明素养不断提高,道德素质逐步增强,人文素质日益丰富。

参考文献:

[1]楼江红.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孙凤华.思想品德教科书中公民教育价值取向基本框架[J].教育学术月刊,2009,(2).

[3]明瑞龙.思想品德课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9).

猜你喜欢
品德课人文精神思想品德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