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超 郝 萧
一、“自主学习”与语文教学
自主学习(意义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是指在一定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品质学习。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可概括为“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大量的观察、实践和研究充分证明,只有在以下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东西很好奇;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语文教学单靠教师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尽管这是一种最传统、最具民族性的教学活动,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种教学模式必须与时俱进。只有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激情饱满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语文知识技能的比重,必须随着语文学习模块的增多和学段的提升而增加。无疑,新课标的诞生,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春天。
二、“自主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1、自主性。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收器,而是自主学习的实践者和探索者,学生能够按自己所爱好的所习惯的方式学习语文知识,体会运用语文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提高语文能力。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是语文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标志,这也是新课标的真正意义所在。
2、过程性。“自主学习”的语文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的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就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习语文,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呈现出由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全面提高过程,也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表现出由不知到已知再到能够灵活运用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自然。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就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3、差异性。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开展“自主学习”教学的重要体现。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生在认识、接受、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语文教师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特长,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学业和人生成就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理想境地中获得成功。
4、民主性。在“自主学习”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的、和谐的,教师主要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能自觉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相讨论,学生的个性可得到充分的展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角色和地位在转换,不再是教师一人演讲到底,也不是教师一人说了算,而是学生也是教师,也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引导者,知识的答案就在学生那里;教师也是学生,可以与学生平等地讨论问题。教师只是知识的引导者和课堂的导演,根据学生的个性,教给学生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学生一刹那的灵感也能让老师对问题的解决豁然开朗,从而达到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