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卡
学校开家长会本应该一起开,可是长春市某中学小学部六年级开家长会却分了两批,一批是排名30名之前的学生的家长,一批是排名30名之后的学生的家长。此举一出,便引起了众多家长的议论。(据《新文化报》)
“学校的做法是在歧视学习不好的学生,学校这么做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现在我的孩子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一位学生家长忧心忡忡地说。其实家长的担忧并不多余。教育部早就规定,禁止给中小学生排名次,而该校根据学生的成绩公开地把孩子分为两个不同的等级,并公然让家长根据学生的等级对号入座参加相应等次的家长会,无异于把学生的个人情况赤裸裸地公之于众,给学生贴上一等或二等的标签,试想,它将会对那些成绩排名不靠前的学生造成怎样的心灵伤害呢,同时,它又会把学生家长置于怎样的境地呢?
孩子和成年人一样同样需要被尊重、被保护,构建和谐校园,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首先应该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并在此基础上尊重家长,实现平等对话,而一些学生和家长在被区分了不同的等级,特别是学生和家长在感受到了歧视之后,这样的教育又何谈和谐,家长会又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家校沟通?
有人说,生命是不能被保证的,对于正处在成长发展中的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更是这样。成绩只反映孩子在一段时间、一个时期,甚至只是一次考试的情况,绝不代表孩子的全部。教育者以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对学生多一些激励和唤醒恐怕要比单纯的给学生排名次、让家长参加等级家长会效果要好得多。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这样的忠告应当时时牢记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中。但愿今后能够少一些这样的家长会,但愿“为了一切学生”绝不再仅仅是一句口号。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