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美育

2009-04-08 08:45沈忠元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3期
关键词:事理美感意境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也就是说,在阅读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审美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要用美的思想塑造学生,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呢?

一、以美的形象感动学生

美的形象是指教材中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生活意象,它主要指人物。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中母亲有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容态,可爱的性格,努力的精神,能干的才情,她是封建社会中无数平凡母亲的代表形象。邹韬奋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这时老师应激发学生对自己母亲的热爱、感念和尊重。还有《沁园春·雪》中北国美好的河山,历史上有为帝王的形象,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跃然纸上,具有英雄美的形象。但是教材中的美感形象大都不能直接诉诸学生的感官,而是以文字形式间接塑造出来的。为了帮助学生,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幻灯、挂图、录象等教具,以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找出美的形象,也可为学生讲述文章的写作背景,结合人物的言行,体会出形象美,更可启发学生提取自己头脑中积累起来的生活表象,让表象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相互印证,从而获得美感形象。在教《沁园春·雪》时,我先把一幅《江山如此多娇》的放大图挂到黑板上,让同学们体会词人写景千万里,大气磅礴以及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气概,我再让学生联系主席当时的地位,加之他个人所特有的才华和理想,还有无比坚定的信心,顿感英雄形象高大,学生情绪高涨,讨论问题热烈,此时,水到渠成,我抛出问题直接点出人物形象,效果很好。

二、以美的意境陶冶学生

美的意境是指教材中所描绘的生活情景或自然景色与作者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美的环境。它包含情与景两个要素,其中情是内容,景是手段,情与景的巧妙结合,就构成了美的意境。中学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借助语言文字创造了美的意境。如《醉翁亭记》一文,先描述出滁州山川美景,描绘了一幅游乐图,“滁人”被置于显著的位置,不难看出,人们这样高兴,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生活安定富足又跟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所以,课文的描写,为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创造了良好的意境。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入境,受到美的意境陶冶,教师可以开展生动入情的讲述,使同学入境,也可创设一种气氛,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入境。如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先设置场景,创设一种气氛:中秋之夜,远离家乡,仕途失意,该是怎样的一种心绪?同学们回答之后,我再往下引导,作者此时的愁情已经飞到天宫之上,这是人间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学们很自然地想象着月宫的生活景象,入境学词,理解颇深。

三、以美的事理启迪学生

美的事理是指教材中描述的各种事件、言语中所包含的道理。如《岳阳楼记》一文,通过课文的描写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情怀,教人做人的道理。

由于教材中蕴含的美的事理未必都那么显露于外,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在引起学生的审美直觉和审美情感的基础上,作适当的理性分析,帮助学生认识这种蕴含在教材中的事理美,让学生得到启迪。如教《记一辆纺车》时,我分析到,在艰苦的环境里,战士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以乐观的态度战胜困难,这是一种思想美。同学们再与自己的生活作比较,又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了新的内容。

美感是人类最普通,最敏感,最大众化的意识活动,是在欣赏自然景物或艺术作品时所引起的一种主观情绪和感情。而对课文有了感情,这是学好课文的前提,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努力挖掘美感所在,能使学生的心灵、情操和思想得到良好的熏陶。

沈忠元,教师,现居江苏姜堰。

猜你喜欢
事理美感意境
几何映射
秋冬的暗黑浪漫
春色满园
阅读教学中的人文事理解读
剧有诗书气自华
不一样的地面美感 地砖扮靓空间
自然美感的桌子
一朵花的意境
联意义 析事理 用思想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