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童话中的少年形象综述

2009-04-08 08:45黎夏瑜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3期
关键词:济慈王尔德外表

王尔德的童话堪称经典,这些童话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阅读,曾打动了无数的人。在他的作品中,童话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他一共出版过两本童话集,一本是在1888年出版的《快乐王子》(包括《快乐王子》、《夜莺和蔷薇》、《自私的巨人》、《忠实的朋友》、《了不起的火箭》),另一本是在1891年出版的《石榴之家》(包括《少年国王》、《西班牙公主的生日》、《打鱼人和他的灵魂》和《星孩》)[1],但就是这九篇童话,作为王尔德最出色作品的一部分,使王尔德享有世界声誉。

王尔德是这样一个不折不扣的完美主义者,在创作中他尽力要得到一种他理想中的美,所以在行文、情节和人物塑造上他都刻意追求美,使他的作品尽量以美的形式呈现出来。

一、数量众多的美少年:在童话中对美丽形象的刻意追求

如果说大部分的欧洲童话是以浪漫而又刺激的情节取胜的话,那么王尔德的童话是个例外。作者没有刻意用童话的规范来限制自己,在他的童话中,他依然体现他以美为最高理想的这一做法,总是以各样的方式来诠释各式的美。我们可以在他的童话中发现大量美丽的事物,美丽的花,美丽的草,美丽的环境,美丽的情感,还有那大量美丽的人物形象。在他的故事中出现的大部分人物形象,不是美丽的少年就是丑陋的少年,而在丑陋的少年身上也往往能找到美丽的痕迹。王尔德如此倾向于塑造美丽的少年形象当然是有原因的,他的创作理念使他即使在童话创作中也没有放弃自己唯美主义者的立场。

王尔德大量地运用类似的少年形象,体现了一个唯美主义者独特的审美情趣。情节的添枝加叶,大事渲染以及行文中的华丽铺陈都是为了追求一种艺术形式上的美,他偏爱于创作美少年形象也是源于这种理念,因为形象美也是一种美,也可以增加艺术的美感。

(一)数量众多的少年

王尔德所写的童话只有九篇,而童话里面的人物形象并不多,在这九篇童话中他运用了大量的少年形象,这些少年形象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最明显的相似点是无论男女,大部分都外貌俊美,在人物形象本来就不多的童话里面出现大量的美少年形象并不是一种偶然,这体现了作者的一种偏爱。美少年形象在童话人物形象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通过下面的表格我们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美少年形象的数量:

在九篇童话中就有四篇的主人翁是美少年,而除了《自私的巨人》与《忠实的朋友》之外,其他篇章中都有大量俊美少年男女的形象。这些少年有很多的相似点,这些相似点包括年龄上的,外貌上的还有内在的。

(二)形象相似的少年

在人物年龄有特殊意义的时候,作者会把人物的年龄表述出来,他介绍少年国王的时候说“这位少年——他仅仅是个少年,不过才十六岁”,(《少年国王》),在《西班牙公主的生日》中他也直接说“这一天是公主的生日,她刚满十二岁”,但更多的情况之下,作者并没有直接点明这些人的年龄,只是在一些特定的字眼中,我们还是可以把他们的形象推想出来,比如他说“年轻的学生(young Student)”,(《夜莺与玫瑰》)“年轻的渔夫(young Fisherman)”(《打鱼人和他的灵魂》)里面的“年轻(young)”;“小公主(little Princess)”、(《了不起的火箭》)小美人鱼(a little Mermaid)(《打鱼人和他的灵魂》)里面的“小”(little),另外还有些象征性的文字,比如说“星孩”(The Star-Child)里面的“孩”(Child)。这些“年轻”、“小”和“孩”等等的字眼,使读者们很容易就知道这就是少年。

这些少年除了年龄相仿外,外表也非常相似,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他们的美丽,是一种沉静之中透着光辉的美丽,“唯独他一个人长得又白又娇嫩,就像精细的象牙一样,他的卷发如同水仙花的花环。他的嘴唇也像红色的花瓣,他的双眼犹如清水河旁的紫罗兰,他的身材恰似田野中还没有人来割过的水仙草”。(《星孩》)光洁的皮肤,闪着象牙一样的色彩,看起来是很优雅的。用王尔德自己的话说是:“他很像一个天使”而王尔德笔下的美少年往往拥有那种插上翅膀就可以变成天使的外表。

这些少年不仅外表美丽,而且给人一种高贵的感觉,总是透出一种光辉。作者所采用的人物形象,很多都是国王或者公主,要不就是贵族,而这些人和一般的人有距离,读者需要用仰视的姿态来面对他们。在这些形象中最典型的算是快乐王子的形象了,“快乐王子的雕像高高地耸立在城市上空一根高大的石柱上面。他浑身上下镶满了薄薄的黄金叶片,明亮的蓝宝石做成他的双眼,剑柄上还嵌着一颗硕大的灿灿发光的红色宝石”。(《快乐王子》)王子一方面是贵族,另一方面又带有神性,而且他作为雕像总是高高在上,整个形象就给人一种光辉感。

当然,王尔德对这些形象的要求不仅仅是外表上,同时还有道德上的。他所赞扬的不是虚有其表的东西,他所赞同的是一种外表和心灵共同的美丽。快乐王子和少年国王就是这样的形象,他们不单拥有外表上的美丽,更在心里面拥有高贵的爱,拥有对世人的怜悯。快乐王子开始拥有耀眼的外表,当他看到人间的苦难的时候,把自己身上的宝石和金片通过小燕子一一送给穷人。少年国王喜欢奢华的装饰品,当他知道他那穿着加冕的美丽皇袍是通过穷人受苦而得来的时候,舍弃了外表的华丽,穿上了自己本来牧童的衣服。还有星孩,他本来有美丽的外表,但是心肠太差,甚至因为母亲太丑太破烂而把母亲赶走,所以王尔德就把他变成了丑陋的人,令每个人都厌恶他,直到他再次变得善良并受尽苦难才让他重新获得美丽。而仅仅善良但是外表丑陋的人也不能得到王尔德全心的赞同,在《西班牙公主的生日》里面,小丑就只能得到他的怜悯。通过他对这些形象的塑造,我们就可以知道王尔德对人物塑造的意图,他追求一种完美无缺的美丽。

王尔德在《英国的文艺复兴》中指出“在彭特利库山的紫色深谷和帕洛斯岛的小山包中大理石矿的发现,对希腊的雕塑艺术来说是一个转机,令古典雕塑的魅力可以延续至今”。这里所说的发现是古希腊大理石矿的发现,这对王尔德来说有重大意义的,它促成了古典雕塑的进步,为王尔德带来一种美的模式。当我们看到王尔德笔下这些美的形象的时候,不能否认里面带有一种共同的特质,而在快乐王子的身上,少年国王身上,星孩身上以及其他的美少年身上,我们可以发现太多的相似点,而这样的美的模式,我们可以在希腊的雕塑中找到原形,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在,这些童话中的美少年和古希腊的大理石雕塑都有着相似点,首先是外表上,他们都有着光洁而有光泽的皮肤,完美的面部比例,而内在,他们都有着某种激情[2]。王尔德在童话中使用的形象和他自己心目中美的典范是相一致的,而这个典范就是同时拥有静穆光辉外貌和内心激情的美少年,王尔德一再地宣称自己是一个形式主义者,而他一旦抓住了这种美的范式就不曾放弃。

美的形象有很多种,为什么他只抓住这种美作为内心美丽形象的范式呢,这和王尔德所接受的多方面教育密切相关。

二、理想形象的形成:深受古典美的影响

王尔德作为唯美主义者非常注重事物的外在形式,表现时习惯于用心目中最美的形态。王尔德和其他的英国唯美主义者一样都喜欢用百合花和向日葵作为装饰图案,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两种“最完美的图案模型”,“一种是绚丽雄壮的美,另一种是优雅可爱的美”(《英国的文艺复兴》),在人物表现上,他也习惯于用同样的方式来表现美,他在童话中创造出这么多相似的美少年形象并不是偶然,这些形象源于王尔德心目中的完美形象,正因为在他心里一直有这样一种完美模型,所以才会在写作时总用同样的方式表达。

王尔德为什么只对少年形象的美情有独钟呢,这与他从小就培养出来的审美情趣相关,而这种审美情趣的形成和他所受到的影响密切相关。

(一)家庭环境的熏陶

最早的影响来自他的母亲,王尔德的母亲本身是一个女作家,有良好的古文修养,王尔德受到了母亲的影响,自幼喜欢古典文化。

(二)学院教育的影响

王尔德从小就接触古典艺术,虽然他学习并不特别努力,但从小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尤其在古典文学方面,1871年获波尔托拉皇家奖学金进入都柏林三一学院读大学一年级;1872年获三一学院米迦勒节奖(Michaelmas Prize)古典学优等生高级课考试成绩第三名;1873年当选为三一学院大学基金会奖学金(University Scholarship)获得者;1874年获三一学院希腊文优等成绩伯克利金质奖,同年获得1874至1879年度半津贴生的资格,就读牛津大学莫得林学院,并于1878年以考试优等的资格从牛津毕业[3]。他能够拿出这么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很大一部分依赖于他优异的古典文成绩。

(三)老师马哈菲的教导

还有一个对王尔德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是他的老师马哈菲[4],王尔德在牛津求学期间,马哈菲是当时的古代史教授,他热爱希腊文化,王尔德和他交往密切,曾经协助过他在希腊文方面的研究,马哈菲教授也曾在他的著作《希腊社会生活》(Social life in Greece)中对王尔德的帮助表示感谢。马哈菲教授和王尔德一起游历过希腊罗马,而希腊罗马之行更加深了他对古典美的崇拜。

(四)诗人济慈的指引

另外一个对王尔德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是济慈,济慈可以说是王尔德的偶像,济慈作为浪漫主义者为王尔德所推崇,同时,济慈个人的美也令王尔德折服。

济慈的诗音律优美,得到王尔德很高的赞誉。在王尔德看来,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最出色的诗人。“追求美的愿望,是这场大革命的根源,这一愿望不久就在一个年轻的英国诗人那里得到了完美无缺的体现。”“拜伦是个叛逆者,雪莱是个梦想家,只有济慈,他想象静穆清晰,有着完美的自我控制,他对于美有准确无误的感觉,他找到了想象的独立王国,这一切说明他是一个纯粹而又宁静的艺术家。”(《英国的文艺复兴》)相类似的赞美不断地出现在王尔德的文字当中。

王尔德除了赞美济慈在诗歌上的贡献外,还赞美济慈外貌的美丽。济慈去世时只有二十五岁,所以在后人心中济慈永远是一个年轻人。在王尔德心中,济慈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美少年,在《济慈墓》里,他说“当我站在这位神灵般的少年简陋的墓边,我觉得他是一位美的祭师”,“一个可爱的皮肤黝黑的少年”,“长着成簇的卷发和红润的嘴唇”和“圣洁、热切的眼光”。除了少年的肤色外,这一形象和王尔德童话中的美少年形象是何其相象。

他曾经因为济慈墓边上的浮雕不够漂亮而给当时的一个勋爵写了一封信,要求在济慈墓的边上更换一个更能符合济慈美丽形象的浮雕。

在王尔德的笔下,对济慈表示赞美的文字不计其数,王尔德甚至把自己在泰特街的房子也改名叫做济慈堂。济慈在早期王尔德心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他不但给王尔德提供一种诗歌的美的范式,也是王尔德心中完美形象的代表。

从小就接触古典艺术,求学时代古典文也学得非常出色,所以王尔德比一般人更容易接受古典美,母亲的熏陶,老师的教导以及心目中完美偶像的指引,使王尔德深深为古典美所着迷。渐渐地,在王尔德的心里面形成一个理想的形象,这个形象完全符合古典美的审美标准,有着完美的外貌和充满激情的心,并且以少年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个美少年的形象令他自己也着迷不已,他一再地在作品中表现这一形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在他的作品中发现这么多相似形象的原因。

三、现实中对美少年形象的追求

王尔德如此热爱这种美少年的形象,他除了在作品中描述这种形象外,还在现实中追求这种美的形象。王尔德年轻时因过人的外貌和才气而出尽风头,四十一岁时却因为同性恋犯风化罪而入狱两年,出狱后一直以塞巴斯蒂安·梅尔莫斯这个名字居住在巴黎的一个小旅馆中,去世时景况凄凉,葬礼只有几个朋友和旅馆老板的一个花圈。虽然王尔德的一生跌宕起伏,但他对美的追求没有停止过,这样的追求通过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一)对自身形象的要求

第一个方面是王尔德自己对这一形象的刻意模仿。他是如此热爱这一形象,故而自己也常常以年轻人的形象出现,他自身和他所赞美的美少年的形象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王尔德的作品获得名声之前,他个人的外表就因为符合唯美主义而享有很大的名气,俊美的容颜,金色的卷发,一米九的身高,还有略带过火的衣着,在人群中总是会引来注视的目光。

王尔德对自己的容貌显得有点洋洋得意。在王尔德的书信中,他不止一次地向不同的朋友炫耀他美国之行的胜利“几个‘哈里·蒂里特充当我的秘书,一个人整天为我的崇拜者代我签字,另一个人接花,花真是每十分钟就送上一次,第三个人的头发与我相象,他不得不把他的头发一绺一绺地邮寄给该城数也数不清的少女结果很快就变得秃顶了[5]。”相似的文字出现在好几封信里面。同时,王尔德并没有因为他只是一个被宣传的对象而显得生气,他对他巡回演说的成功显得有点得意,而且还非常配合观众的要求。他曾给他的代理人写过一封信,要求代理人帮他定做两套衣服,“轻天鹅绒马甲,带有宽大的花袖和麻纱白葛布小皱领”、“短裤”和“灰色丝袜”,这样的服装无疑非常引人注目。在信中他还说他的观众因为他穿了长裤而显得非常不高兴,这样的行为,倒是有点现代偶像的感觉,他希望自己的外貌和服装都富有吸引力。

王尔德的外表非常出色,这是他可以接近自己心目中理想形象的一个基本条件。但是任何美少年都会有老去的一天,而当王尔德的年龄逐渐增大的时候,他还是喜欢经常以年轻人的面貌出现。在他二十三岁的时候,他给几个人寄了一篇关于济慈的文章,在信的部分他说文章“不过是男孩日记的最后一页”,还强调说“我还只是一个孩子”。在写这些信的时候他二十三岁,如果说二十三岁的孩子只是稍稍有些别扭了,那么在1893年王尔德快四十岁的时候他依然自称男孩子,这就显得有点怪了[6]。

虽然王尔德不仅仅是一个只追求外表的人,他也注重道德,在艺术创作中希望表现一种深刻,只是他过分注重外在的美,这种注意外在形式的做法很容易就把作品本身的道德感与深刻给破坏掉了,那些过多的堆砌起来的华丽的辞藻很容易就把道德性与深刻给淹没掉。

王尔德刻意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有魅力的年轻人的意图是不难发现的,要是他不是对美少年的形象有特殊的感情,不是刻意去模仿这种形象的话,他不会那么注重自己的外表的美丽,也不会在年龄逐渐增大的时候依然还用与自己的年龄不符的名称来称呼自己。

(二)为周围男性的美丽所吸引

王尔德在现实生活中追求美少年形象,除了他自己对这种形象的模仿之外,他还经常为周围的带有这种美的男性所吸引。

看到美丽的男童,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古希腊的白色大理石雕像,因为王尔德对美的热爱,所以他为与古典大理石雕像相似的男童所着迷。当王尔德已经三十多岁的时候,他接受了只有十七岁的罗斯的诱惑,开始了同性恋的尝试,这个尝试把他的一生完完全全地改变了。王尔德有一个美丽娴静的妻子,有两个孩子,生活也无忧,但对于王尔德来说,普通的家庭生活,外人看起来的美满幸福并不如闪光少年的魅力大。所以说王尔德的改变与他对男童的着迷不可分割。

王尔德一生中最富有戏剧性的事情就是他的入狱,这是他一生中的转折点,很多研究者根据王尔德的入狱把他的一生分成两段。

王尔德的牢狱之灾与他对阿尔弗雷德·道格拉斯的爱密不可分,道格拉斯的父亲就是把王尔德推上法庭,弄进监狱的人。在维多利亚时代,男性之间过分亲密的行为是不合法的,王尔德在他该成熟的时候并没有成熟起来,把事情过分理想化了,也过分地高估了自己的号召力,他以为所有的人都会为美所感动,不相信和男童过分密切的交往会让他惹上麻烦。无论恋童的倾向是不是古而有之,又是不是符合古典美的趣味,维多利亚女王的法案都不会因王尔德一人而改变,所以他被判入狱两年。

道格拉斯外表的美就和王尔德心目中的理想形象一样,“博西头发金黄”、“他很像一株水仙花——那么纯洁和温柔”还有他对阿尔弗雷德·道格拉斯所说的情话“我知道阿波罗疯狂地爱着的雅辛托斯,那是古希腊时代的你[7]”,王尔德为阿尔弗雷德·道格拉斯着迷是事实,但是他不满阿尔弗雷德·道格拉斯的肤浅也是事实,在王尔德入狱之后,他给道格拉斯写了一封有名的长信——《狱中记》,在信里面他一再地批评道格拉斯的无所事事,批评道格拉斯的肤浅与挥霍。这些内容有过多抱怨的意味,但的确这些就是道格拉斯与王尔德心目中理想形象的距离。

无疑,王尔德的狱中生活的确使他成长,可并没有把王尔德完全改变了,起码他对美的追求并没有改变。即使王尔德是因为同性恋而入狱,但他出狱之后依然留意美少年。王尔德因为入狱而破产了,他的妻子答应在她先死的情况之下留给他每年150英镑,但是王尔德没有善用那些钱,所以经常陷入了经济困顿的状况之中,他依然会为了一个美丽的银香料瓶而花费一大笔钱,依然经常写信给他的朋友借钱。他一个人落魄地居住在法国的一个小旅馆里,信件的内容大部分不是让朋友给他寄书,向朋友借钱就是向朋友描述他所见到的美丽的事物,而这些美丽的事物很多时侯就是一个个美丽的少年。

王尔德不仅在他的作品中追求心目中的理想形象,也在现实中追求一种完美的少年形象,这样的追求包括他对自身形象的追求和对其他男性形象的追求。王尔德希望自己也永远以年轻美丽的形象出现,同时也在现实生活中追逐具有他心中完美形象特点的男性,以心目中的理想形象来批评和要求那些他喜欢的男孩。

四、以理想形象为指引,相似形象的重合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王尔德童话中的形象,本人的形象和现实生活中追求的形象三者之间的相似点。王尔德的心目中一直都有一个理想的形象模型,在这种理想形象的指引下,他在创造笔下的形象,塑造自己的形象和追求生活中的形象时都习惯性地依照同一种模式。他在艺术生活和实际生活中已经不自觉地把这三种形象叠加在一起了。

在童话创作中,王尔德努力塑造接近理想的形象。当然王尔德不仅仅在他的童话中,在其他作品中他也习惯于采用一些年轻的形象。他唯一的一篇长篇小说中的主人公道林·格雷的形象很能集中体现具有完美外表的少年形象,又如《亚瑟·萨维尔勋爵的罪行》中的亚瑟·萨维尔勋爵也同样是一个美丽的年轻人,然而这些小说和戏剧里面的人物都太带有世俗的意味了。在王尔德的作品中,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人没有以一种内在和外在同样美丽的完美形象出现。

但是童话中的形象就大大地不一样了,童话中的形象有很多都是完美的,像快乐王子,像少年国王,还有年轻的渔夫,他们都兼具外在和内在的美,以几乎完美的形象出现,他们最后都得到了神的青睐,那些接近生活原貌,带有世俗气息的形象是不能跟这些带有神性的完美少年形象相提并论的。因为这些少年拥有的不仅仅是外表的美丽,更拥有内在的美。

在现实生活中,王尔德同样追求这样一种理想的形象,这样的追求包括他对自身形象的追求和对其他男性美的形象的追求。快乐王子这个美丽少年的形象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改变,王尔德也希望自己永远以年轻美丽的形象出现,所以喜欢用比自己实际年龄年轻的称呼来自称。他也以同样的审美趣味来审视周围的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美丽形象的追求不可能达到完美的状态,因为王尔德自身和他身边美丽年轻的男子都不可能是完美的。

王尔德一生都没有放弃对美的追求,他有句名言:“生活模仿艺术远远超过艺术模仿生活。[8]”而王尔德在艺术生活和在现实生活中都在追逐这种美少年的形象,他从小就接受这种形象为美的典范。少年、男童、少年男子这种种不同的称呼已经因为内在的相似性而层层相叠在一起不可分割了,王尔德是个理想主义者,他的创作和他的人生纠结在一起,无论在艺术世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他都以美为最高理想,而他对这一理想的不断实践使他成为唯美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注释:

1 本文所采用童话的是巴金的译本,选自《王尔德全集》第一卷(小说、童话),1998年,中国文学出版社。

2 “它的真正影响在于给心灵以某中激情,那是希腊精神的奥秘”《英国的文艺复兴》,《王尔德全集》第四卷(评论随笔),P28。

3 《王尔德年表》,《王尔德全集》第六卷(书信),P805-807。

4 约翰.彭特兰.马哈菲(1839-1919),当时王尔德的古代史教授,后来三一学院的院长,资料来源:《王尔德全集》第五卷(书信),P4。

5 《王尔德全集》第五卷(书信),P141。

6 在一封写给坎贝尔.道奇森的信里面,王尔德玩游戏地把坎贝尔,道奇森、他自己和阿尔弗雷德·道格拉斯戏称为一间学校里面的正副校长和男生。然后又把三个人统称为男孩子们。《致坎贝尔·道奇森》《王尔德全集》第五卷(书信),P568-570。

7 以上三处出自《王尔德全集》第五卷(书信)。

8 《外国文学史》王忠祥,聂珍钊主编,1999年,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P448。

参考书目:

《王尔德全集》,1998年,中国文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史》王忠祥,聂珍钊主编,1999年,华中理工大学出版

黎夏瑜,女,广东东莞大岭山职业技术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济慈王尔德外表
千件羽绒服温暖黑龙江困难退役军人
济慈的死亡哲学观
老鼠和松鼠
为自己
为自己
西班牙台阶:罗马的济慈
王尔德的色彩
不能只看外表
爱自己
歌唱的夜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