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吉兴 秦庆红 曹爱东 王传军
果锈是套袋苹果的主要生理病害。2008年在胶东地区发生普遍。导致了果面粗糙,果皮栓化,风味下降,商品率大幅度降低,果品的经济效益和果农套袋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为预防和减少套袋苹果果锈发生危害,我们对苹果果锈发生严重的成因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预防措施,现总结如下。供果农参考。
1发生严重的原因
1.1品种抗性
苹果果锈不属于病害。也非病毒、缺素症所致,而是与品种抗性、树体营养、人为及气候因素有关。品种间发病程度存在着很大差异。据调查,红星、嘎拉、乔纳金等品种,由于果实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表皮蜡质多,果皮厚,抗逆性强,果锈发病轻,发病率一般在2%~5%左右;而红富士、金帅等表皮细胞排列疏松,角质层薄,抗性差,果锈发病率高。尤其是套袋富士对各种引发果锈因子敏感发病更为严重。2008年我地套袋红富士苹果果锈发病率在50%~80%。严重的果园发病率基本100%。其中:一般果园无果锈和果目破裂基本不影响销售价格的果占12%~17.5%:果面不洁净,条纹锈多。作为套袋大宗果销售的占60%~70%,果面粗糙、锈斑连片、皴皮、裂纹重当普通果卖的在10%~15%以上。原本80毫米果500克能卖2.1~2.3元,现仅卖1.3~1.5元,严重影响果品质量和果农收入。
1.2花期低温
苹果花期和花后2~3周幼果期。如果遇到气温偏底,空气阴冷,寒流霜冻,雨水较多,湿度过大,光照不足,易导致幼果受损,表现果目膨大或果锈的发生,受害严重的果实出现褐色锈斑和霜环。据调查,今年春季胶东地区气候异常,苹果花期、幼果期出现过持续低温阴雨和霜冻,4月23日晚上至24日凌晨出现霜冻,这次霜冻对早期花坐住的幼果伤害性较大。进入5月份苹果谢花后气温回升慢,低温时间长。据当地气象部门介绍,今年春季胶东地区降雨偏多。从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有7次降水过程,5月份日气温低于12℃的天数长达16天。其中日气温低于5℃的天数达3天。由于受长时间持续低温阴雨和霜冻影响,幼果受损,诱发果锈,所以,今年果锈严重与春季低温阴雨和霜冻有关,幼果期就开始发生和出现果锈。
1.3后期频繁降雨
果实膨大期频繁降雨。特别袋内持续高温多湿,在突变环境条件下易发生果锈和果皮裂纹伤害。据统计,2008年胶东地区进入8月份后降雨频繁,烟台市截止到8月31日平均降水量达696.6毫米,比常年同期多201.9毫米,比去年同期多68.6毫米,尤其是从8月16日至31日,出现过4次降水过程,降水量达160多毫米,其中8月16至18日降雨100多毫米,8月30至31日降雨达53毫米。由于果实膨大期频繁和大量集中降雨,果园内湿度大,袋内长期高温多湿,加重了果锈发生危害。据8月15日降大雨前在尚家村李兵海果园调查,12年生的红富士果锈发病率仅有3%~6%,到8月29日雨后调查,果锈发病率高在28%~30%以上,9月30日采收前调查,果锈发生率56.2%。
1.4树体营养水平低
树体健壮营养充足的果园,则果面细腻,果实光洁度好,果锈轻;树势衰弱营养不足和老弱树果园,果锈发生重。据调查。引起营养不良的因素有施肥、人为、天气因素等。由于今年前期气温、地温偏低,根系形成少,给树体供养分少;后期雨水多,洪涝造成伤根;光照不足,叶片制造光合营养少。施肥方面,由于投入不足,偏施氮肥,缺有机肥,营养不均衡;在施肥方法上,为图省事,施肥过于集中,施肥深度不够,过浅,肥料利用率低,造成果树抗逆性差,果锈发生重。根据外地经验和实地考察论证,各地苹果优质丰产和果锈发生轻的果园,均属超前投入,土壤有机质丰富,肥料充足,供水均衡,负载合理,果园风光条件好的果园。如山东省蓬莱市大辛店镇三十堡村李志良的0.67公顷8~17年生优质红富士果园,连续多年667平方米产量在5000千克以上,优质果率95%以上,果实光亮,色泽艳丽,果面洁净,无斑点和果锈。2007年销售的5万千克红富士苹果总收入20多万元,500克果价格平均2元。在今年低温多雨的情况下果锈发病率仅在2%~3%左右。
1.5纸袋质量差
果袋疏水性、通透性差是诱发果锈主要因素。由于果袋扯拉力差。不耐雨水冲刷,老化快,易破碎。果袋吸水后潮湿长期不干,药水易通过果袋刺激果面而发生果锈。据调查,今年套内黑外灰果袋的果园果锈发生偏重,套内红外牛果袋(红蜡袋)的果园果锈较轻。另外,套袋时操作不规范,果袋没有膨起幼果紧贴袋面和袋口封扎不紧。致使雨水流人袋内均可造成果锈的发生。
1.6药荆选择不当
许多农药对果皮细胞有伤害作用。特别是幼果发育期危害较大,较为严重的有波尔多液,含硫、福美双、粗质代森锰锌、退菌特等的复配药,都会造成隐性药害损伤果面,而影响果面光洁度。另外,在苹果幼果期进行病虫害防治时使用有机磷农药,特别是氧化乐果、马拉硫磷、毒死蜱、辛硫磷等有机磷农药,使果锈的发病率大大加重。2008年10月14日在杨家庄村杨西杰果园考察,该果园谢花后套袋前喷2遍1200倍毒死蜱,用于防治苹果绵蚜和康氏粉蚧。导致了果锈、皴皮、裂纹严重发生,病果率超过90%,套袋果还不如不套袋的普通果,多数只能当等外果卖,损失严重。而相邻未喷施毒死蜱的果园病果率在20%左右。
另外,地势,平洼地比山地、丘陵果园果锈发病重;果园密度大,树体结构不合理,通风透光不良,果锈发生重。总之,果锈发生属多种原因,综合因素。但2008年春季低温阴雨,后期降雨频繁,树体营养水平低是今年套袋苹果果锈发生严重的主要因素。
2预防果锈的措施
2.1加大培肥力度
首先要培肥地力。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为改善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果树的抗逆性和营养水平。这是防止果锈的基础措施,也是各地苹果优质丰产主要经验做法。要求达到千克果1.5~2千克有机肥或667平方米施1吨烘干鸡粪。至少2年施1次有机肥。禁用未发酵的生鸡粪和其它有机肥,以免伤根。同时,要搞好追肥,根据果树需肥规律做到平衡营养。按产定量,分期调节。氮、磷、钾比例1:0.5:1,加中微量元素,化肥施肥量按果品产量10%~15%,全年分3次施,如667平方米产3000千克的果园,按现行肥料价格667平方米投入不能低于1500元,以满足果树对营养的需要,保持树体健壮。另外,根据果园的土壤状况、降水量和果树需水情况,应及时供水。做到果树整个生长期保持果园土壤湿润。特别是严重干旱季节,应及时灌水,防止忽干忽湿。要浇果树需求水,不要大水漫
灌浇救命水。因大水漫灌更易出现果锈和鸡爪纹现象。提倡节水型的微喷灌溉法,此法节水高效,经常灌溉,小水勤浇,使果树长期处在水分适度的环境中生长。防止果园水分失衡引发果锈和鸡瓜纹。
2.2选用抗锈品种
经过多年观察。在苹果品种中元帅系苹果对果锈有较强的抗性;乔纳金、嘎拉、果锈发病较轻:富士系的寿红富士和宫崎,烟富6等短枝型系列品种也有一定的抗锈能力。在黄色品种中,可以选用较抗果锈病的王林、澳洲青苹等品种。
2.3科学选择农药
科学选择使用农药是预防人为造成苹果果锈的关键措施,乱施农药也是近几年引发套袋苹果果面病害的主要原因。应选择安全、有效、对果面无污染、无刺激的优质药剂。尤其是在苹果幼果期的5—6月份,严禁使用对果面有伤害刺激的农药,避免人为因素造成果锈。经过多年来套袋苹果喷药实践和试验调查。认为目前比较安全有效的杀菌剂主要有多抗霉索、进口甲托、优质多菌灵、安泰生、杜邦猛杀生、易保、喷克等。这些农药特点是安全可靠,发生问题少。果面洁净、果目小、果锈轻。但也应注意使用上述农药时。也必须在喷药后72小时再进行套袋。另外幼果期禁用有机磷农药和乳油杀虫剂,避免人为因素造成果锈。
2.4选择优质纸袋
鉴于目前纸袋市场管理不规范,纸袋来源广,加工渠道多,产品质量和规格标准难以保证,使大量的不合格和劣质纸袋流人生产环节。应选择通透性、疏水性好的优质纸袋,根据不同苹果品种和生产目的使用适宜纸袋。提倡红富士全部套用优质红蜡袋,(内红外牛)如“小林”、“凯祥”袋等;嘎拉等中早熟品种及绿色品种易选用质量可靠的国产双层袋,如“爱农”、“佳田”袋等。同时,套袋时要严格规范操作,使果袋膨起和扎紧袋口,防止雨水流人袋内。
2.5改善树体结构
通过调整果园密度,合理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等措施。对一些密度大的果园,采用间伐、提干压冠从根本上解决果园通风透光的问题;对树体内膛光照差的果园。要疏除层间过大的遮光枝,打开层间,达到枝枝见光;对枝量过大的果园,要疏除部分影响主从结构的大枝和过密的弱枝。减少枝量,增强树势,提高果树和果实的抗逆性。
2.6提高果树抗逆性
为了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对果树危害,提高果树自身抵御突发多变环境的适应能力。首先通过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及时灌溉,合理负载,保护叶片,调节光照等措施,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促进树体健壮。其次采取有效防御措施,在苹果花露红期和谢花后到套袋前喷2~3遍800~1000倍天达2116,或者喷6000倍日本爱多收,以促进幼果发育和新梢生长。提高果树的抗逆性,降低因逆境对幼果的不良反应。在多雨年份要减少果树单位面积套袋数量,及时防涝排水,清除树体内遮光枝,降低果园湿度,减少果锈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