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三点思考

2009-04-05 17:19熊焱生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时代精神价值体系校园文化

熊焱生

(常州工学院党委宣传部,江苏 常州 213002)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所特有的精神风貌、道德品质、传统作风、价值观念与文化活动等的总和。高校校园文化,既是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的软环境,更是推动高校科学发展的软实力。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的形成,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内涵,指明了新的方向。

一、总的指导思想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高校办学的根本性问题。高校必须紧紧围绕这个根本性问题,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见,重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并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意义深远。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目标任务。《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社会精神生活的“主旋律”,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命线”。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战略思想,对推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加强和改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总的指导思想。

二、新的努力方向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推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是高等教育实践中面临的一项新的重要课题,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做到不动摇、不懈怠。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其他价值观念形成和展开的基础,是贯穿在全部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中的灵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第一要义。这里所指的马克思主义,既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等“老祖宗”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包括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的四代中央领导集体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创立的理论创新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等)。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理想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一个国家走向富强的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既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也是中国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根本体现,更是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这个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树立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把握了这一点,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共同理想不动摇。

(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一面伟大旗帜,既是一项政治原则,又是一个道德规范。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具有长期稳定性和广泛凝聚力的价值立场、价值原则和价值追求。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最鲜明的主题就是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弘扬民族精神不懈怠。

(四)高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的最强音。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形成的,表征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要求和发展方向,反映了社会主义新形势、新阶段、新时代的总体精神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在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领下,中国人民积极进取,以独特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的劳动实践,推动了国家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高歌时代精神不懈怠。

(五)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直接与广大社会成员的个人行为发生联系的方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化,是通过社会倡导、舆论宣传和思想教化为社会成员树立的道德规范。“八荣八耻”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懈怠。

三、现实路径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包括高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传统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是高校文化建设的物质保障,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保证,传统文化建设彰显高校校园文化的特色优势,精神文化建设体现高校校园文化的活力源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和改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其主要抓手和现实路径是“五个加强”。

(一)加强意识形态工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具有指导地位的思想理论体系和价值观念体系。社会主义大学,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放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首要位置,善始善终、常抓常新。高校是各种文化思想和思潮的交汇区和交锋场。必须深刻认识和明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高校师生头脑,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然,是中国特色的根本所现,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势所在。因此,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唱响主旋律,唱好主题歌;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挥其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要切实加强高校哲学和社会科学论坛、讲座、报告会等管理工作,不给反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杂音”、“噪音”提供讲台;要切实加强高校出版物、宣传阵地等管理工作,不给各种错误思潮和言论提供发表的载体。

(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反映,是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理想决定行动。理想信念也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追求以及对理论成果的真理性和实践行为的正确性的确认,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持久的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教育要真正取得成效,必须把教育的基点放在师生对科学理论的认同上。一些师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出现“淡化”倾向,一定程度上是对过去理论和实践中教条主义反思和质疑的产物。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首先要把师生的困惑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在教育中要多用身边的事实说话,在交流中进行正确引导,让师生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与时俱进的,使师生对科学理论特别是党的创新理论,在思想上真正认同,感情上真正亲近,信仰上更加坚定。

(三)加强民族精神教育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渗透正在同经济扩张、政治霸权和军事威慑结伴而来,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对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接受新事物快、辨别能力尚弱的大学生群体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应着重突出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国家主权教育。主权教育就是要使大学生明确,爱国首先就是要维护国家主权和根本利益,牢记国家主权、国家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自觉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民族团结,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二是加大国家安全教育力度,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国家安全教育,就是要使大学生懂得和明白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安全,不仅仅局限于国防安全和军事安全,而且还扩展到经济、政治、科技、文化、信息、生态等各个方面,懂得应通过对话增进信任,通过合作谋求安全,培养高尚爱国情操,为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筑起坚实屏障。三是树立大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抵御西方文化殖民渗透能力,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引导大学生把爱国之情变成脚踏实地、充满理性的报国之行。

(四)加强时代精神教育

加强大学生时代精神教育,就要充分利用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鲜内容,使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能力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从而适应当今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对大学生时代精神教育,就是要用闪烁着时代精神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去感召大学生、鼓舞大学生、激励大学生,使大学生在时代精神教育中潜移默化地提升素质和水平。孔繁森、郑培民、杨利伟、方永刚、侯晶晶、徐本禹等这样一大批典型人物,得到了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同。用体现时代精神的鲜活事例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能够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提供正确方向和营造良好环境。正如古谚语所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加强大学生时代精神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并且成为大学生热爱祖国、刻苦学习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五)加强荣辱观教育

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精辟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当然,大学生荣辱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对待祖国、人民这样一些在老一辈人心目中非常神圣而崇高的观念,在一些大学生心目中淡漠了,他们对个人利益想得多,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利益却想得少,甚至根本没有考虑;个别学生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害怕吃苦,不愿艰苦奋斗的观念,在大学生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

马克思曾经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带头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多做关心集体、热心公益、扶贫济困、见义勇为的好事,真正尽到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为发展社会主义和谐人际关系、形成文明进步的良好社会风尚贡献一份力量。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努力做到“德才兼备、知行合一”:一是要志存高远,做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二是要诚实守信,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三是要修身求知,做一个会学习的人;四是要与时俱进,做一个会创造的人。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鲜明的校园文化特色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推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和成才成功。

[参考文献]

[1]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切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6(22):32-34.

[2]胡锦涛.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2009-05-02].http://www.cnr.cn/gundong/200905/t20090502_505320556_1.html.

[3]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09-09-1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10/18/content_5218639.htm.

[4]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EB/OL].[2009-09-15].http://www.china.com.cn/chinese/PI-c/743112.htm.

[5]罗洪铁.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大学生成才[EB/OL].[2009-09-15].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6-03/29/content_4357433.htm.

[6]冯刚.弘扬大学精神推进高校德育的创新和发展[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10):27-29.

[7]徐柏才,祁帆.加强对大学生时代精神教育的思考[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11-115.

[8]杜红芳.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发挥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4):74-75.

[9]蒋德勤,吴贵春.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J].思想教育研究,2008(10):35-37.

猜你喜欢
时代精神价值体系校园文化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激励弘扬时代精神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现代艺术的盛宴彰显“一带一路”时代精神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为传统诗词注入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