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校双语教学因素的探讨

2009-04-05 16:17徐安成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建构主义双语

徐安成

(常州工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根据《朗文应用语言学词典》的释义,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指的是“the use of a se-conds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即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它的出现是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和教育与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全民素质,为增强国家和民族的综合竞争力提供充足的智力和人力资源,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使命,双语教学的出现就是为了满足时代的需要。但是,目前我国的双语教学却存在着费时低效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必须优化教学中的教材因素、师资因素和学生因素等,即应有效进行双语教材的开发,双语师资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双语学习技能、语言水平,端正学习态度和动机等。如何优化这些因素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将有利于优化双语教学的相关因子,不断完善双语教学。

建构主义是以皮亚杰、维果斯基等人的思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结果,学习是认知主体的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认为教学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活动,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首创精神,重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倡导协作学习和交互式教学;认为教师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建构主义的教师观认为,现代教师不是教育产品的生产者,而是教育生产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生成长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应朝着全能型教育专家的方向发展。从建构主义的特点可知,如果在双语教学中以该理论为指导,将有助于充分优化和发展双语教学各因素。

一、优化双语教材

学习需要学习要素提供背景支持,学习总是围绕教学素材展开的。建构主义要求在教学中使用适于建构的双语教材,并配合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学方法。然而,理论和实践都表明,目前实施双语教学的首要难题就是缺少合适的双语教材。各高校使用的双语教材主要是引进原版教材和自编教材,两种方法各有利弊。首先,国外原版教材虽然具备了原汁原味的语言内容,但是它们对中国学生的适用性却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因为“每个国家的教材都是根据各自的教育体制来设计的”,“故我们引进教材时,要对其中的内容加以取舍,不应片面地强调‘原汁原味’”。其次,自编教材虽然具备了“本土化”、“校本化”的特点,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由于自编教材的编写者主要是高校的语言教师或学科教师,在教材编写的人员配备和技术水平上缺乏一定程度的权威指导依据,而且,由于教师各有擅长和偏爱,容易导致教材内容编写的片面化。

基于上述问题,在选择和编写双语教材时,有必要在建构主义教材观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原版教材并进行必要的本土化,即采用“中西合璧式”教材重组法。这样做的原因有三:首先,原版教材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体系上建构新知识,它们反映了当前国际上所取得的最新技术成就与未来研究发展方向,语言地道,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和交流能力,使他们尽快接触到国外该学科专业的前沿信息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原版教材也能更好地提供一个学习英语、使用英语的环境。其次,对原版教材进行合理取舍和本土化改造有助于为学生建构新知识创造合适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途径,并缓解学生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因为原版教材往往容量大、词汇量多,而且中西方人思维方式和教育理念不同,这些都决定了不能全盘照搬原版教材,在编写教材时应该结合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和学科知识基础,对原版教材进行加工,控制好文本的难度、文本的复杂程度、文本的长度、信息的密集度以及信息的明晰程度。这样既保持教材原有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又能做到适合中国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现状,并在双语课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再次,建构主义主张根据“情景”和“需求”本土化教材,把学习置于一个更真实的情境中,有助于在教学中更多地让学生利用各种原始数据、素材进行分析思考,帮助学习者从知识建构过程的开始就生成较多的应用策略。同时,还可以将一些结构开放的知识和尚无定论的知识引入教材,安排一些迄今为止仍在探讨、争论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欲望,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其获得研究方法。因此,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中西合璧”式的双语教材,能为学生新知识的构建提供内容和兴趣支持,有利于优化双语教学的教材因素。

二、优化双语师资

理想的双语教学师资一般应该具备三方面的能力。首先是较强的语言能力,能流利地用英语组织学科教学。其次,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师应能深入浅出地把学科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再次,双语教师还必须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因为双语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它以英语作为教学媒介,双语教师必须同时具备语言教学和学科教学的相关理论和教学方法,必须能将学科知识和语言知识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帮助学生在学得学科知识的同时掌握语言技巧。但是,我国的双语教学师资状况却不容乐观,问题主要体现为教师知识结构的片面化和单一化。语言教师不通专业学科知识,学科教师缺乏精湛的语言技能,这已经成为双语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提出的师资建设方面的建议主要是教师进修,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合作教学,引进回国留学人员,聘请外教等,这些方法都只是利用外部因素和力量来促进师资建设,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建构主义为有效优化双语师资提供了理论基础,前文所述的建构主义教师观与双语师资的要求是不谋而合的。为了达到双语教师的要求,不论是语言教师还是学科教师,都会产生自我发展的动力,从而主动地、自觉地发展。在建构主义的视野中,教师也是一个学习、认识和意义建构的主体,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教师同其他主体一样,也是在不断建构,不断反思,不断确立发展目标和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成长的。因此,师资建设除了采用传统的进修、合作教学、引进人才和聘请外教等方法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师自我改进和自我发展的学习动力,从内因方面提升师资水平。

首先,建构主义教师观激励语言教师积累专业知识。就专业知识而言,学生往往比语言教师的知识更为宽泛一些,这就对语言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形成了挑战。为了能胜任双语教学,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大多数语言教师会产生不断学习学科知识的动力,使自己具备教学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在自我提高学习动力的驱动下,多数教师完全有可能通过各种途径积累一定的专业知识。

其次,建构主义教师观激励学科教师完善语言知识。双语教学要求教师用英语作为媒介向学生传授知识,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为了实现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在双语课堂中有效交流,顺利完成双语教学的任务,学科教师会产生语言学习的动力,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技能,熟悉并了解语言教学的规律和特点,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虽然语言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根据Zoltan Dornyei的观点,只要有学习动力,无论天赋如何,99%的人都能掌握一定量的、他所需的知识[1]。因此,通过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来激发学科教师语言学习的动力是优化双语师资的一个有效方法。

三、优化以学生为中心的双语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可用一句话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2]。同时,建构主义认为真正有效的学习应该产生于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双语教学同样也应该以上述内容作为教学目标。

首先,以ESP教学为过渡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双语教学的前提。双语教学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在双语教学中,只有学生的语言水平达到足够熟练的程度才能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上,也才能达到双语教学的真正目的。这里的语言水平不仅指学生的EGP知识,还包括学生的ESP知识。这是因为在双语课程中,有些专业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当加入专业英语知识后,难度更大。如果不具备一定的本学科专业术语和篇章结构的基本知识,学生学起来会十分费劲,在教学中会很被动,甚至跟不上教学进度,从而对双语课程产生焦虑和恐慌情绪。在学生专业英语知识相对空白的情况下对他们进行双语教学,往往弊大于利,更谈不上以学习者为中心和知识的主动构建。因此,应该把专业英语课作为准备课程纳入双语教学的整个流程。

其次,教师应该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各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在师生的相互作用中实现有效的双语教学。根据Gagnon和Collay等人总结出的建构主义学习设计(CLD=Constructivist Learning Design)六大基本要素,即创设情境(Developing Situation)、提出问题(Asking Questions)、搭建桥梁(Building Bridges)、组织协作(Organizing Groupings)、展示成果(Arranging Exhibits)和反思过程(Inviting Reflections)[3],教师在双语教学设计中可采取下列策略。

1.创设情境。为了在双语课程一开始就创造一种主动、积极地探究知识的氛围,教师可预先设计一些既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又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学习任务情境,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双语(听觉和视觉刺激)向学生展示,把抽象、深奥的知识变得生动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进入双语学习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2.提出问题。教师在提问时应该多使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提问时应动态地调整使用中英文教学的比例,尽量使用简洁、口语化的英语把相应的问题提出来。如果进行书面提问,应尽量采取英文板书,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相应的知识和词汇,尤其是那些对他们来说比较生疏的内容。

3.搭建桥梁。教师应该指导和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查找资料和阅读材料,如引导学生利用BAIDU、GOOGLE等搜索引擎,提供与学科相关的国内外网站、双语学习和学术交流网站等,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过程中构建相关知识,最终实现意义的构建。

4.组织协作。Vygotsky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体验,如果学生在小组中能积极参与思考并发表个人见解,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较强的兴趣,更主动地获取知识[4]。在双语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通过案例分析、项目研究、问题—解决和角色扮演等方法引导学生以小组协作的形式完成与学科内容相关的各项任务,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另一方面,还应注意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用英语表达的习惯,训练学生的双语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科知识和语言水平都得到提高。

5.展示成果。小组协作结束后,由每个小组轮流上台用双语展示各自负责的项目和作品,并在展示结束后安排双语问答环节,由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回答其他小组成员所提的问题。这样做既使学生在问答过程中巩固和加深了学科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用英语思考、陈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学科水平和英语水平。

6.反思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通过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概括和抽象,实现知识的获取、意义的构建和学习的创新。因此,在展示结束后,还应该进行评价,包括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在用双语进行评价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无疑将会有更进一步的提升。

总之,从影响双语教学的几个关键因素来看,如果能够在双语教学中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优化双语教材、双语师资,并采用以学生为中心,学用融合、用学互动的教学方法,双语教学将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Dornyei Z.Motivational Strategies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Cambridge:Cambridge Language Teaching Library,2001:35-40.

[2]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3):46-50.

[3]George W Gagnon,Michelle Collay.Designing for Learning:Six Elements in Constructivist Classrooms [M].California:Coruin Press,INC,2001:71-76.

[4]Vygotsky L S.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MIT Press,1986:83-89.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建构主义双语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品读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基于本体的学科知识门户语义服务机制研究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