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引导下的实践型翻译教学新模式探索

2009-04-05 16:17冯雪红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目的论译者译文

冯雪红

(1.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2.常州工学院翻译研究所,江苏 常州 213002)

随着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翻译教学界认识到传统翻译教学法已无法满足新形势对人才的要求,认识到高科技信息化给翻译教学带来的挑战。“目前的翻译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的并不多见。”①因此,翻译教学必须尽快从传统模式中走出来,教师应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的特点,积极探讨和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文章试图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探索一种新型的实践型翻译教学模式。

一、翻译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skopos)决定整个翻译过程。目的论认为翻译发起人(initiator)或委托人(commissioner)决定译文交际目的。在理想状况下,他会给出翻译要求,包括译文预期功能,译文接受者,使用译文的环境(时间、地点、媒介),以及需要译文的原因等细节②。译者应根据具体的翻译要求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从原作提供的多源信息中进行选择性的翻译,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翻译要求向译者指明需要何种类型的译文。此外,目的论还提出了“充分翻译”,并将其作为衡量译文质量的标准。目的论中的“充分翻译”指译文应当充分满足翻译要求,在翻译行为过程中为实现翻译要求规定的预期交际目的合适的有选择性的翻译③。目的论评价译文质量的标准是:只要译文满足翻译目的的要求,完成其在译语情境和文化中的交际功能,即为成功的译文。目的论对“翻译失误”(translation error)的定义是:“如果翻译的目的是实现某种服务于译文预期读者的功能,那么任何妨碍实现该翻译目的的翻译方法或结果都是一种翻译失误。”④

目的论是实用性很强的理论,避免了翻译的盲目性,为译者顺利实施其翻译方法和技巧提供了可行性途径。翻译目的论在西方译学界虽不是最有影响的一种学派,但该理论对各种翻译问题和现象却极具解释力,特别是由于该学派代表人物如Reiss、Vermeer和 Nord等本人就是翻译工作者、翻译教师,因而该理论更加贴近翻译实践。如何借鉴目的论中的有益观点,指导中国翻译教学实践,值得深入探讨。

二、我国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大学的英语翻译教学应该为社会培养大量优秀的翻译人才,但现实情况是,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并不能马上胜任翻译工作。这说明现有的翻译教学模式存在着不足,翻译教学并没有完全实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目前我国英语翻译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⑤:

第一,各级各类口译、笔译的教学目标不明确。主要原因是没有严格区分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甚至长期以来没有认识到严格区分、严格定义这两个概念的重要意义。

第二,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因而教学对象、教学方法不明确,至今缺乏具有针对性的翻译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与各类具体教学大纲相对应的适用教材、教学方法及其评估方法。相对于口译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来说,笔译教学比较混乱,缺少系统、合理的教学手段,教师之间缺少交流沟通。其结果是翻译教学效率低下,一些原本应该提高翻译能力的课程被上成提高语言能力的后续课程,教师疲惫不堪却收效甚微,学生也觉得兴趣不大,造成时间、精力的浪费。

第三,由于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教材的编写也就失去了正确的指导。虽然市场上的翻译教材数量不少,一派“繁荣”景象,可教师们依然难以选到合适的教材。各种教科书名目繁多,内容、体例却大同小异,跟几十年前陆殿扬、张培基主编的两套教材相比差别不大,有的甚至还不如他们的教材目标明确。很多教材存在着堆砌例句、缺少分析、参考译文质量低劣、不注明出处随意引用等问题。

出现上述三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对翻译教学缺乏理论研究。在我们原本就滞后的翻译研究中,翻译教学研究更加落后。不说跟国外翻译教学研究相比,内地的翻译教学研究跟香港、台湾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从翻译教学的基本概念、大纲制定、过程计划,到具体的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测试评估等等,都缺少系统、深入的研究,难以对翻译教学产生正确的指导和影响。因此翻译教学应该尽快从传统模式中走出来,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的特点,积极探讨和尝试新的教学模式。现有的翻译教学模式有必要进行调整,翻译课堂教学必须摆脱脱离具体语境、缺乏仿真操练的现状,尤其是必须改变以教师提供的参考译文为翻译教学最终目的的教学和培养模式。翻译教学不仅应当重视翻译技巧的讲授,更应当重视翻译理论的传授及模仿真实翻译活动的系统性训练。

三、实践型翻译教学新模式

翻译作为一种专业化与商业性的沟通活动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包括译者、作者、委托者、文本目的如何牵动译文的翻译等,都必须通过课堂实践让学生充分体会。从功能观的角度建立学生对翻译的认知,并让他们对翻译流程拥有一定的实务经验是新型翻译教学模式所探讨的内容。“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过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包含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评价等因素。”⑥

(一)基本理论

实践型翻译教学是目的论指导下的一种翻译教学,它的理论基础为功能主义理论。“功能主义是西方社会学重要理论流派之一,该理论强调社会各部分在协同合作的基础上,有秩序地为实现社会的需要而发挥作用。教育的功能主义理论重视教育与社会机构的关系,教育的功能必须与教育机构发生作用及与产生影响的社会环境相适应并为其服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为社会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服务。”⑦根据这一理论,翻译教学应该为社会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服务。所以翻译教学应该以此为目的,并以此为教学中心,培养社会需要的翻译人才。另外,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中的翻译目的论,可以很好地指导实践型翻译教学。目的论可以引导我们在翻译教学中以翻译目的为依据对翻译文本进行分类。翻译课堂可以围绕对每个文本的“翻译要求”来展开有关翻译理论和技巧的讲述和讨论。可以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把翻译课程分为不同的系列。

(二)材料选择

选择真实材料或模拟真实材料,按照不同的翻译目的根据篇章的文体特点分类选材。并对每个文本的翻译目的进行说明,包括译文预期功能,译文接受者,使用译文的环境(时间、地点、媒介),以及需要译文的原因等。翻译实践的内容应尽量丰富、体裁要多样,让学生建立语篇意识、文体意识。尽量选择有鲜明特点和实用性较强的文本。文学类可选择名人演讲稿、网络博文、现代短片小说等;经济类可选择广告、产品说明书、合同、商业计划书等;科技类则可选择有关最新科技发展动态的文本。这样有利于把课程分为不同的系列。

(三)教学目标

培养符合我国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翻译人才。英语本科毕业生能基本胜任一般的翻译工作。

(四)具体教法

授课内容主要有:翻译概论、中英语言对比分析、常用的翻译技巧。课堂教学中,不过度着眼于句子的翻译练习,训练的范围扩大到翻译实践,包括在一定时间内完稿、实事求是地查证数据、计算机与网络资源的应用等等。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减少微观的教学,增加宏观的教学时数,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也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消化翻译理论。“将翻译真实化,将课堂社会化,以任务为目标,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任务中获取翻译知识。教师要跳出翻译教材的制约,从真实的材料中选择和设计为不同的学习目的服务的任务,并建立‘任务资源库’。”⑧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课堂讨论,完成指定翻译任务并获取相应的翻译知识。“在任务实行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协调员、协助人、咨询员,给予学生及时的指点、检查、反馈、诊断、评价、肯定、建议,并随时接受来自学生的挑战。”⑨翻译课的作业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是“课下作业先行、课堂讲评随后”。实施答辩式教学时,教师应于前一次课布置任务,并提出具体要求。

任务完成阶段,学生被分为不同的小组。不同的学习小组分别扮演翻译委托人和译者。如某班有20名学生,可以分为四组,两组扮演委托人,两组扮演译者。课堂辩论时先由扮演译者的两组展示其制作的译作的电子文稿,之后两组委托人分别进行提问和评价。扮演译者的翻译小组成员课前充分交流、讨论每个人的译文,确定小组的译文,准备答辩材料,确定小组答辩代表,制作课堂展示电子文稿。课堂中小组代表借助课件展示译文,陈述翻译过程、要点、译法及依据、目的,最后请对方同学提问。在学生陈述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避免打断学生,且应适当做记录,以便评析双方的表现。

扮演翻译委托人的小组对对方的译文是否符合委托方的委托目的进行陈述,并对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意见。翻译委托人从委托翻译的目的出发对译者的作品进行评价。译者为自己的译作辩护。最终双方对译稿取得共识,完成定稿。翻译委托人组的学生的课堂活动多为评论他人的翻译作业、分析比较同一文本的不同译作。

教师的角色是主持人,保证讨论能够顺利进行。学生交流完毕后,教师就有关问题向各组的学生提问,并给予必要的引导。在总结阶段,教师应就问答双方的表现作出全面评价,重点在答方。教师应利用这个阶段,归纳总结翻译的规律。此外,为了帮助学生培养查找资源的能力,让他们意识到翻译对象的多元性,教师应适时补充不同的教材,如选读翻译期刊文章,介绍与提供相关网络资源等。

除课后作业之外,还可以辅以网络自主学习。网络辅助翻译课程拥有大量的翻译教学资源,设计了较丰富的翻译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能力,自主开展翻译学习。“练习译文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发布在网络上,扩大了读者群,学生潜意识中有把练习做得更好的冲动,因此,质量意识逐步地得到了提高。”⑩将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与课堂教学模式按不同比例进行整合,形成动态的整合模式,以利于学生翻译能力的建构。学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译者。学生遇到问题,可及时与教师、同学进行网上交流,或点击相关翻译专业网站寻求帮助。通过这些措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和协调能力,为他们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五)实现条件分析

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的实现条件为:(1)有合作学习的条件和氛围;(2)学生具有能够进行充分表达的语言能力。这两个条件英语专业三、四年级的学生已基本具备。网络自主学习中用于自主学习的电脑、网络设备和相关的学习软件的配置,短时间内很多高校还难以落实。

(六)评价方式

期末的评价采用任务导向,目的型仿真翻译情境模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力翻译。以翻译目的论的观点作为衡量译文质量的标准,并对译文进行评价。只要译文满足翻译目的的要求,完成其在译语情境和文化中的交际功能,即为成功的译文。如果翻译的目的是实现某种服务于译文预期读者的功能,那么任何妨碍实现该翻译目的的翻译方法或结果都是一种翻译失误。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以功能视角为出发点的目的论引导下的宏观教学法搭配微观教学的实践型翻译教学新模式,可以在教学上使翻译更为专业化,弥补了传统翻译教学法之不足,从而形成一种比较接近社会真实翻译活动的翻译教学模式。但翻译教学不可能只有一种模式,真正的翻译教学必须采用综合的策略。文章探讨的目的论引导下的实践型翻译教学新模式是一种结合了任务模式、情境模式、答辩模式和网络教学模式的综合性翻译教学模式,对翻译教学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注释:

①范武邱、张琦:《固本方能荣枝——2003TEM 英译汉试卷有感》,《中国翻译》,2004年第1期,第66页。

②③④Nord Christiane: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p30,p34-35,p74.

⑤穆雷:《翻译教学发展的途径》,《中国翻译》,2004年第5期,第25-27页。

⑥王晓农:《探析翻译教学中的答辩式教学模式》,《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第102页。

⑦张俊豪:《功能主义理论及其对教育的适用》,《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第65页。

⑧⑨顾小燕:《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初探》,Sino-US English Teaching,USA:2006,Vol 3,(6),p53,p54.

⑩徐美娥:《论传统翻译教学与翻译课程网络自主学习的利弊研究》,http://www.qiqi8.cn/article/149/151/2009/2009022868152.html,2009年5月20日。

猜你喜欢
目的论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译文摘要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I Like Thinking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的影视剧字幕翻译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的高校外宣翻译中的文化性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