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地区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与对策

2009-04-05 16:17:42赵振杰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苏南地区差距城乡

赵振杰

(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苏南地区是我国在新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探索和实践基本实现现代化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现今的苏南已经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概念,而且是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榜样概念。文章所讲的苏南地区,主要是指严格意义上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及各自所辖地区。据统计,2008年苏南人均GDP达到7 000美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 0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 293元[1]。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这一地区已经达到了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但是,我们在对苏南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兴奋欣慰之时,检视其不足则会令人警醒。因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深入贯彻,为我们重新审视和辨识耀眼夺目的苏南发展模式和苏南发展经验创造了具有崭新时代意义的历史语境,并提供了新的更加科学的研究思路。在这一思考视域内,理性而客观地对苏南地区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之间存在的差距事实进行描述和分析,并提出有利于双方科学发展的缩小这一差距的对策,无疑具有时代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主要差距及其成因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2008年,我国基本实现了完全免费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但是,由于地域辽阔和国情复杂,各地的实施程度、公平状况和教育质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这种差距的长期存在,不仅关系到教育公平的实现,而且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速度和质量。近几年来,要求缩小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呼声越来越高,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苏南地区当然也不例外。

如果从发展哲学的研究视域去探寻城市和乡村之间存在的现实差距,则可以追溯到旧全球化时代所催生的经典现代性造就出的农村依附城市、工业农业对立这样一种工具理性的思想维度。已经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苏南地区多年来一直是中国其他区域走向现代化的学习样板和参照对象,其基础教育的发展速度也随之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这一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质量和均衡状况还不是很令人满意。从根本上讲,教育均衡发展是通过合理配置办学经费、设施和师资力量、生源等物力和人力资源,实现教育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在一个经济发展迅猛的社会或区域内,假如教育发展的成果不能被所有的成员所享有,那肯定就是对作为社会公共产品的教育本该具有的公平和正义的漠视。其背后深刻的社会原因不能不追溯到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差异性社会”的内在要求。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由于长期以来城乡二元分裂的社会结构所造成的在占有公共教育资源上的不平等、不公平,事实上已经成为阻碍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进一步科学发展的障碍。目前,苏南地区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1.办学规模与效益上的差距。近年来,苏南三市虽然加大了对农村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的力度,但由于农村学生居住分散,农村中小学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办学效益,即校均班数、班均学生数、校均学生数和师生比与同一城市城区学校相比,差距仍十分明显。某些城市义务教育公办学校还以不同的名义转制为民办学校,出现了“校中校”、“校中班”的航母型中小学。

2.师资上的差距。三地城乡师资差距集中反映在数量、质量和稳定性三个方面。从数量上看,城市学校教师资源尤其是优良教师资源普遍充足,而有些偏远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则缺编严重,尤其是结构性缺编的整体情况更为明显。调查发现,某市各科均缺编的农村中小学校几乎占该市所有中小学的1/4以上,其中,以短线学科的教师最为紧缺,如专职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专任教师,三地农村学校短缺明显[2]。从质量上看,优质教师资源城乡分布不均衡。在义务教育学校的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比例,城乡差距仍明显存在。另外,代课教师也主要集中在农村中小学。从稳定性上看,农村教师工作变动相对频繁,稳定性较差。相对于城市学校教师,农村优秀教师流失比较严重。

3.办学条件上的差距。办学条件的不平衡是城乡义务教育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主要表现在校舍建设质量,设备、设施达标,图书配备,信息技术教育设备,校均生固定资产,教学仪器设备,教职工福利等方面。从三地的整体情况来看,农村学校义务教育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均低于城区学校,教学设备的陈旧化程度普遍高于城区学校,且更新的周期较长。某些农村学校的理化生史地实验设备,图书资料,体育、艺术教育器材等配套工程建设还未达到省定三类标准[3]。

造成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遗留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既有外部条件因素,也有政策因素以及教育本身的因素。根据考察和综合分析,我们认为,导致苏南地区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1.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虽然随着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城乡分割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但在现实中要真正消除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现象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现行义务教育投资管理体制不健全。虽然三地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总体水平在全省位于前列,但由于各市、区经济发展水平、财力的不平衡,导致了区域、城乡和校际财政投入结构上不尽合理。从生均基本成本和生均公用经费来看,农村学校的水平较低。比如,以生均公用经费来衡量,苏州城区初中和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均是农村的2倍以上[4]。

3.教育行政部门没有真正树立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在配置教育资源时,有些教育行政管理者重城市学校、轻农村学校,重锦上添花、轻雪中送炭的思想习惯仍没有消除。这就导致有些占有优越教育资源的城市学校为了政绩而建设豪华型学校,进一步拉大了与农村学校之间的差距。

4.农村学校自主支配的教师培训经费偏低,教师校本培训受限,导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较慢。

5.农村学校教师的总体待遇相对较低,且增长速度较慢,增长幅度较小。这是严重影响他们职业稳定性和自我发展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6.农村学校的教育国际化水平相对较低,中外教育合作项目偏少。

二、缩小差距的对策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是教育公平的重要方面,也是义务教育的本质属性之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教育领域内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

1.必须进一步明确政府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全部责任方。今后,三地各级政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建设高水平基础教育的发展目标,下决心压缩其他开支,在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率先使教育财政性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4.5%左右。在此基础上,人大要严格按照新修改的《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加强对同级人民政府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法律监督,尤其要解决经费预算城乡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三地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各学校实际发展情况、可用财力等情况,合理确定人均公用经费。要通过绩效评价,发现城乡之间在人均公用经费方面的差距,并通过强制和转移支付的办法尽快缩小这一差距。同时要注意,既要在合理满足城区学校义务教育正常发展的基础上逐年提高,又不能脱离实际而一味追求高标准。三地政府在逐步加大对义务教育投入的同时,要不断优化其投入结构。即每年新增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要逐步向农村倾斜、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真正缩小与城区学校之间发展经费方面的差距。

2.建立城乡义务教育资源互动与共享的运行机制。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的互动与共享的基本思路是,把城乡义务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思考,从改进农村义务教育基础做起,实现义务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与共同享用。要做到这一点,除了依靠市场机制来推动外,还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引导,使城乡义务教育资源能够互通有无、彼此分享,从而实现效用的最大化。如建立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立城乡校长、教师“校对校”交流制度,落实城市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有关政策等。

3.全面梳理、规范城区学校教师的工资、津贴及补贴,在足额保障教师应享尽享工资及各种津贴补贴的前提下,逐步取消各种非常规福利。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增长保障机制,设立农村村小教师岗位和交通津贴,确保农村村小教师工资福利不低于城区学校教师。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护、改造和建设保障机制,确保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

4.加大对农村学校教师培训的投入力度,完善教师进修和培训专项资金,确保每位教师在某一时限内都能接受培训,使之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手段和技术,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5.根据国家及省定义务教育阶段师生比标准和地区义务教育发展需求,合理确定城区学校教师数量,逐步消化超标、超编教师,严格控制教师编制数,减少不必要的财政供养人员,节约义务教育总资金。与此同时,要加强农村学校教师聘任制改革,完善农村学校教师的人才流动和考核机制,使“普通学校”能留住人才。

6.加强农村学校干部队伍建设。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选派优秀管理人员到农村和薄弱学校担任学校领导,积极推进依法治校、规范办学、民主管理,逐步提高农村学校管理水平。

三、结语

总之,从世界上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义务教育的普及、公平、免费、均衡都是各国政府在体现“以人为本”执政理念中所追求的重要教育发展目标之一。对我国目前的国情而言,虽然完全免费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已经普及,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义务教育还存在着明显的质量上的差距,甚至有些地方的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对此,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应该承担起探索逐步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条件、途径和策略等任务,从而为后发地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个有效的学习样板。

[参考文献]

[1]江苏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江苏统计年鉴(2008)[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331.

[2]喻小琴.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基础教育课题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08(3):39-41.

[3]田芬.苏南小康社会与教育创新[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159.

[4]苏州市教育局.苏州市教育事业“十五”规划[EB/OL]. (2006-02-19).http://www.szedu.com/dptx.asp?ID=14042.

猜你喜欢
苏南地区差距城乡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苏南地区农用地生态修复分区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城乡涌动创业潮
红土地(2018年12期)2018-04-29 09:16:34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艺术评论(2017年12期)2017-03-25 13:48:00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模式探析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苏南地区上古气井低产低效主控因素分析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中国卫生(2015年5期)2015-11-08 12:09:58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中国卫生(2015年6期)2015-11-08 12:02:38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