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启甲与孙毓修交游考

2009-04-05 14:48柳和城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9年1期
关键词:张元济藏书

柳和城

(上海浦东文史学会,上海 200123)

瞿启甲与孙毓修交游考

柳和城

(上海浦东文史学会,上海 200123)

瞿启甲与孙毓修由辑印《四部丛刊》从相识到相知。铁琴铜剑楼为《四部丛刊初编》提供底本达二十六种。嘉惠士林,有功文献。孙又是瞿编《铁琴铜剑楼宋金元本书影》的“责任编辑”和撰序人。瞿氏售书助赈,孙氏费神奔忙,成就书林一段美谈。孙毓修著书立说,瞿启甲慷慨借书;孙氏辨章学术,更得益于铁琴铜剑楼藏书。笔者根据一批公私藏家珍藏的未刊书札、手稿,参阅其他史料,“回放”这段消失的历史。

瞿启甲;孙毓修;《四部丛刊》;《铁琴铜剑楼宋金元本书影》;书目考

常熟铁琴铜剑楼第四代主人瞿启甲(良士)先生毕生与书为伍,跟众多藏书家有过各种交往。或鉴赏藏品,或借抄补缺,或合作刊布,或售书捐献,在近现代藏书史上留下一篇篇可颂可歌的佳话。他与无锡“小绿天”主人孙毓修的交游,从相识到相知,极有代表意义。笔者根据一批公私藏家珍藏的未刊书札、手稿,参阅其他史料,“回放”这段消失的历史,追念几位藏书家、出版家当年为民族文化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

初交古里殷殷书缘

孙毓修(1871-1923),字星如,号留庵,江苏无锡人。早年肄业于江阴南菁书院。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考中秀才。他做过教席,当过幕僚,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主编《童话》、《少年杂志》、《少年丛书》等儿童及通俗文艺读物。他的“小绿天”藏书虽无宋刻元椠,却以精本秘籍和名家钞校稿本享誉学林。鉴于他在版本目录方面的精湛造诣,编译所长张元济请他兼管刚刚筹建的涵芬楼图书室,后来还成为张元济整理古籍的合作者和重要助手。1919年前后,孙毓修主持《四部丛刊》的辑印事宜。他与瞿启甲的交往,即始于这段书缘。

经叶德辉介绍,1919年10月9日,时任商务印书馆经理、主持日常事务的张元济偕孙毓修赴常熟古里访问瞿启甲,并商借铁琴铜剑楼藏书。他们从上海先乘火车到昆山,会同叶德辉坐船到常熟。《张元济日记》云:“到时已在下午七点钟。星如登岸问道,适遇蒋姓者,与瞿良士有戚谊。告以良士在城,用电话互谈,约定次日午前十时在逍遥游茶楼相见。十日晨入城,晤商务书局尹君,同诣逍遥游。至则良士已在。并晤丁秉衡、宗子戴”。“良士约在山景园午餐,晤良士长子号继昌。饭后出城启行,随良士船赴古里,计程十二里,约行三刻钟。到已将晚,遂访良士,交拟借书单一纸。并送《宁寿鉴古》、《愙斋集古录》一部。”[1]88110月11日、12日,张、孙、叶在瞿氏书楼观书。瞿启甲两个儿子能帮父亲取书,给客人留下很深印象。张元济等向主人介绍《四部丛刊》的编印计划。瞿“素抱书贵流通,能化身千百,得以家弦户诵,善莫大也。”[2]与张、孙之志不谋而合,当场允诺列名发起刊印《四部丛刊》,12日晚,张、孙返沪。临别,瞿启甲向客人各赠旧藏金石拓片四张,张“交拟借影借抄书单一纸,约定明春派人往照”[1]882。孙毓修饱览瞿氏藏书,心情十分激动,返沪不久即致函瞿启甲。云:

夙仰清芬,弥深眷恋。兹从叶焕彬、张菊生诸老之后,翩然进谒,畅奉音尘,快睹清秘,重以郇厨侯鲭之奉,感谢何言。虽帆影车尘,为时甚暂,而梦魂犹在虞山琴水间也。《四部丛刊》幸承提倡,嘉惠之心,昭然若揭也。见赐金石拓本,敬当计袭日志弗谖。艺老一份,顷已面致,属寄声道谢,令亲丁秉衡、顾兰泽、庞北海诸君,并祈代致拳拳。已未八月二十日(1919年10月14日)[3]

艺老,指艺风老人缪荃孙。丁秉衡,瞿启甲的外甥,缪荃孙门人,孙毓修十年前相识,是日于常熟城内逍遥游茶楼巧遇。顾兰泽,名葆和,常熟藏书家。张元济、孙毓修曾两次去其家观书,孙还购得一批顾氏小石山房珍藏呢。庞北海,名超,瞿氏友人。瞿启甲那天送走客人,翌日进城,与外甥丁秉衡商谈商务借印古书事宜。几天后,丁致函孙毓修:“旷隔频年,忽得聆诲,快慰何可言喻。”“公等行后,舅氏来城,切属代为询明如何酬报云云,用特为道。意请先生熟商菊老,定一办法,详明开示,至为企盼。”[4]后来是否有正式合同,笔者尚未查到资料。商务印书馆极注重诚信。1927年重印《四部丛刊》时再次向瞿氏借书,张元济亲拟合同。据此推测,第一次借印极可能也有合同。

为答谢瞿氏父子热情款待,张元济关照孙毓修“选英文书若干部,约码洋不及三十元,计三十一册,送瞿良士之子。”[1]885孙氏懂英文,对此当然驾轻就熟。

流布善本嘉惠士林

1920年初,商务印书馆推出一册《四部丛刊目录》广告样本。开卷首篇即为有二十五位发起人联名的《印行〈四部丛刊〉启》。瞿启甲与张元济、孙毓修、叶德辉均列名其上。“睹乔木而思故家,考文献而爱旧邦。知新温故,二者并重。……”[5]这些富有哲理的话语,出于孙毓修之笔,如今已成为脍炙人口的警句,当年就抒发了各位发起人为古书“续命”的共同心声。

1920年4月,孙毓修如约去古里,与瞿氏商讨摄照事宜,并及时向张元济报告。4月27日张元济日记“收信”栏记:“孙星如”;“编译栏”记:“赴瞿宅照书事,星如已商准,良士可以接电。鲍又嫌费事,余与梦旦力言,始允。后又闻有变动。”[1]890那时候古里还不通电,商务要自备发电机,印刷所所长鲍咸昌嫌麻烦。经过张元济与编译所长高梦旦极力解释,方才答应。

十九世纪中叶,西洋石印术传入中国。用石版翻印古书,不爽毫厘,又能缩印,很快得到普及。商务印书馆也早就掌握此技术。第一步是将古书拍照,制成底版。由于孙毓修前期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古里摄影比较顺利。据瞿凤起回忆,商务派出一支四、五人的队伍,雇一大船,装载各种设备到古里。工场设于瞿宅茶厅,另租本村后街叫马厅的住宅作为工作人员宿舍。商务馆员朱桂(少卿)负责常熟与上海间联络。瞿济苍、瞿旭初以及当时年仅十二岁的瞿凤起,奉父命至书楼按目取书。“借照之书,每晨专册记载,当晚用毕交往,前后进行数月,似至年底结束。”[6]孙毓修常驻上海,主持《四部丛刊》的辑印。但有证据表明,半年多照印铁琴铜剑楼藏书期间,他去过古里。是年秋,张元济有事赴北京,孙去信就借印瞿书事有所建议,张元济1920年10月11日复信云:“昨奉七日手教,谨诵悉。《黄文献集》尊意欲借瞿、宗两家藏本合影,定名衲本,固甚可贵。但影抄补足亦太费事,且安得元本而影之?鄙意不如径用陶本为是。”[7]491该书瞿、宗(舜年)两家均为残元本,剔除重复,尚缺十余卷,无从配补。当时没有采纳孙的建议。直到1928年张元济东瀛访书,见东京岩崎家族静嘉堂文库有此书元刊全帙,借影得瞿、宗两家阙卷。1929年《丛刊》重印时即采用了孙毓修的计划,合成《金华黄先生文集》四十三卷全部元刻影印。

1920年11月,古里借印事毕,孙毓修与张元济先后致函瞿启甲致谢。《四部丛刊》从1920年6月第一批出书,到1923年3月第六批出齐,共收书三百二十三种,分装二千一百册。1929年重印时调换了部分版本,增补了缺页和校记或跋文。前后共采用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二十六种①查《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集部,《铁厓先生古乐府》、《铁厓先生复古诗集》合为一种。为此,瞿凤起称《四部丛刊初编》借印其家藏书,“所选二十五种,内篇幅较多者,有《司马温公文集》及《皇朝文集》。”,除涵芬楼自藏本和借自公立江南图书馆者外,借自私家的底本,则数铁琴铜剑楼第一。书目如下:

毛诗二十卷宋刻巾箱本

春秋公羊经传解诂十二卷宋建安余氏刻本

春秋谷梁传十二卷宋建安余氏刻本

尔雅六卷宋刻本

(以上经部)

中说十卷宋刻本

六韬六卷覆宋钞本

吴子二卷覆宋钞本

司马法三卷覆宋钞本

管子二十四卷宋刻本

老子道德经二卷宋建安虞氏刻本

冲虚至德真经八卷北宋刻本

(以上子部)

寒山子诗二卷高丽刻本

吕和叔文集十一卷述古堂覆宋钞本

歌诗编五卷金刻本、宋刻本

李文饶文集三十六卷明刻本

可以看到,传统CSCOPF模型故障后把所有潮流约束考虑进去,约束条件的规模相比于基态OPF扩大了C+1倍,这会给大系统带来极大的求解困难。考虑到实际系统故障后,无功就地补偿可以快速控制节点电压,因此本研究只考虑故障后潮流约束,即在上一节OPF模型的基础上仅增加线性可靠性约束,相比传统CSCOPF模型得到了简化,优化问题求解将更为简便。下面分别介绍基于转移系数的可靠性约束和校正控制对可靠性约束的修正。

李义山文集五卷稽瑞楼旧钞本

甲乙集十卷宋书棚本

温国文正公文集八十卷宋绍兴刻本

增广笺注简斋诗集三十二卷宋刻本

九灵山房文集三十卷明正统刻本

铁厓先生古乐府十卷明成化刻本

铁厓先生复古诗集六卷明成化刻本

皇朝文鉴一百五十卷宋刻本

金华黄先生文集四十三卷元刻本

古文苑二十一卷宋刻本

(以上集部)

最后三种系1929年重印时调换。当年孙毓修经手者为二十三种,在他所著《四部丛刊书录》中都有详细著录。此外,1922年商务出版《续古逸丛书》第五种宋大字本《曹子建集》十卷,所用底本应当也是孙毓修参与辑印的瞿氏善本之一。

编选《书影》他人嫁衣

古里摄照顺利告竣,商务印书馆作为回报,接受承印瞿启甲编的《铁琴铜剑楼宋金元本书影》。此书从定名、选目到撰序,孙毓修出力甚大。若不是一批珍贵的瞿、孙通信尚存人间,“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孙毓修险被湮没于世。

自1901年杨守敬刻印《留真谱》以来,一种记录和研究古籍版本的新书种诞生。此后,上海有正书局影印《宋元书式》,1917年袁克文辑印《寒云书影》,深受学者和藏书家们欢迎。1921年初,叶德辉得知瞿氏与商务合作编印《书影》,两次致函瞿启甲商榷书名。辛酉正月初三日(1921年2月10日)函称:“留真谱之名空阔无着,书影亦隔一层,鄙意定名为《宋元书范》,或《古书类范本》。张叔未先生《清仪阁题跋·蜀铜范》之说,或有当也。”[8]尽管叶德辉言之有据,但“书范”一词毕竟太古,缺乏现代气息。孙毓修得知叶氏提议后复信瞿启甲,阐明自己看法。函云:

得十三日惠书,欣悉台从将以下月游沪,良睹匪遥,不胜盼切。元版书欲补照数页,自应遵办,请将原书携至可也。叶焕彬函商改“书影”为“书范”,未审尊意如何?鄙意窃谓不然,俟面时再论。尊目有丛书书抄本柳开《河东集》,不知第十卷首页完全否?希望烦查示为荷。(辛酉)正月十八日(1921年2月25日)[3]

孙氏托查《河东集》,为《四部丛刊》辑印用,下文将会叙述。补照元版书及讨论书名皆为编印《书影》。此信至少提供两条相关信息:其一,《书影》收录各书摄照似与商务借印各书同时完成于古里,翌年瞿拟增加几种元版书,则送至上海“补照”;其二,书名最后采用孙毓修的意见,未用“书范”,尽管叶德辉的科第、名望比孙氏高得多。1922年后,《书影》又有所增补。现存若干瞿启甲致孙毓修的亲笔书扎,披露了《书影》编印过程中不少鲜为人知的细节。如署有“元宵日”①此信提及“北京书事”,即傅增湘购瞿氏书事,故考定为壬戌元宵日,即1922年2月11日。一信云:

星如吾哥有道:日前修奉芜函,交邮后接展华翰,欣悉种切。《书影》补照各书,已托耿公携沪面奉,共四种:《鲁斋遗书遗照》第三页,《汉泉公集》卷一第一页、后录第一页,《程雪楼(集)》第十一卷第一页,《文苑辨证》一页。计五页。谅登记室。北京书事经过情形,耿公已略告我矣。弟之所愿,当由耿公面述,尚希接洽为幸。《海虞诗话》近日抵城觅奉。此覆。即请撰要。儿辈随叩。小弟瞿启甲顿首元宵日②皆出自丁小明先生提供的瞿启甲致孙毓修书手迹影印件。

耿公,即宗舜年,宗字子戴、子岱,号耿吾。查《铁琴铜剑楼宋金元本书影》,上述四种除《文苑辨证》以外均收录其中。另一通署“夏历桃月初一日”(1922年3月28日)瞿信称:“《书影》识语尚有子、集两部未竣。如需校勘,请寄下为盼。”③皆出自丁小明先生提供的瞿启甲致孙毓修书手迹影印件。这清楚地表明孙毓修是这部无版权页代印图籍的“责任编辑”。

瞿启甲本着“聊资研究版本之一助,藉欲使其与《书目》能互通阐扬”的目的,精选家藏善本罕见者,计宋本一百六十种、金本四种、元本一百零六种。每种一二页,按四部分类,每部按宋、金、元顺序编列。每种所附识语,着重于版本特征著录,兼及一定考证。全书线装九册。此书与《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铁琴铜剑楼藏书题跋集录》二书,彼此参证,相得益彰。它又是采用现代照相石印术影印的第一部古籍书影,书写杨守敬首创《留真谱》出版新篇章。瞿启甲邀请孙毓修为《书影》撰序。1922年7月20日,瞿收到孙序初稿后复信云:“廿四日收展惠书并《书影序》一篇。庄诵之余,欣感不已。弟深愧才疏学浅,蒙尊文过奖一切,实不敢当。先祖子雍公至弟仅三世,请以‘五’字易‘三’可也。”①皆出自丁小明先生提供的瞿启甲致孙毓修书手迹影印件。孙氏定稿有所修改。孙序云:

“瞿氏自荫棠先生笃嗜坟籍,贤子文孙克承家学,搜奇揽秘,至于良士,积之已四世矣!振二古之宗风,为三吴之后劲,岂偶然哉!往昔良士出其秘籍,印入《四部丛刊》,艺林颂之。今复以此书布于海内,述祖芬于既往,衍绝学于方来,其意甚盛。仅以好事目之,尤未知良士之用心者也。”②皆出自丁小明先生提供的瞿启甲致孙毓修书手迹影印件。

孙毓修把瞿氏藏书世系推至荫棠先生(瞿绍基),更符合实际。

《书影》印成于1922年11月。时瞿启甲在北京参加国会众议院议员会议,接儿子旭初函告,即致信孙毓修:“昨接炽儿来函,述及《书影》业经全运来常,收领之余,不特弟携儿辈欢欣鼓舞,即我先人亦必含欢于九原矣。出月底南旋后,即付手民治装。一俟装成,即当寄呈台览。惟贵馆中各友应送者共需若干部?乞便中示之,以便装法稍加特别。”③皆出自丁小明先生提供的瞿启甲致孙毓修书手迹影印件。同信还提到商务代印影元刊本《中原音韵》三百部告竣,也是散叶运归常熟。代客印书,由书主自行装订,也许是当年出版业的一条不成文行规。这又是一条出版史料。

售书助赈书林美谈

瞿启甲与他的先祖们一样乐善好施,热心社会公益。1921年冬,他委托孙毓修代售几部古书,售书助赈,当为瞿氏善举之一。

孙毓修先将书送到张元济处,希望涵芬楼能够购下。张元济阅后介绍给了傅增湘(沅叔)。1921年12月12日张告诉孙毓修:“良士售书助赈,至可钦仰。但本馆均不合用。沅叔住怡和渝,弟不能出门,可否请公备函送阅?原书十二本送还,乞查收。”[7]498时傅氏正在沪,阅看了孙毓修送到的瞿书,即记入他的访书笔记《藏书瞥见》:

《春秋经传集解》明翻阮氏种德堂刊本辛酉十一月十六日孙毓修送阅,海虞瞿氏书,出以助赈者。号称宋刊,索千元。[9]72

《东莱先生增入正义音注史记详节》元刊本海虞瞿氏书,出以助赈者,号为宋刊,索一百二十元。辛酉。[9]578

《经史证类大观本草》金刊元明补修本辛酉十一月十六日孙毓修送阅,索四百元。[9]580

《古文苑注》二十一卷宋章樵撰明刊本。十行十八字。印甚精。海虞瞿氏本,索八十元。辛酉。[9]1482

此外还有一部《纂图互注扬子法言》宋刊本。《藏园群书题记》卷六傅氏题跋称,铁琴铜剑楼旧藏。现存数通傅增湘致孙毓修函,都为购瞿书谐价之事。如:

惠书敬悉。《古文苑》拟不收。《史记详节》谨遵原价一百廿元。其《法言》、《本草》两种,拟请商让为八折,计六百四十元如何?弟行期甚迫,若能割让,并希迅寄是幸。此上星如先生增湘拜启(辛酉)十一月二十六日(1921年12月24日)[10]

此信未提到《春秋》一书,可能傅不拟购,已先期归还了孙。古书流通中彼此讨价还价本是常事,张元济、傅增湘这样的名流也很会“砍”价的,不足为奇。孙毓修通过宗舜年转告瞿启甲,瞿拟将总价增至八百元,傅似乎也无异议。由于傅增湘返回北京后忙于他事,《本草》一书原代友人所购,友人非见全书不能定价,于是购书事就被耽搁了下来。④1922年1月4日傅增湘致孙毓修书云:“良士八百之数,自当遵命。敬希全书寄申后,由公检查无缺,交邮挂号寄京。”另一函(无日期)又云:“因近发门生款事,昼夕无暇已廿日矣。今抽暇略复。瞿书《本草》,原闻抄三册,今闻六册,又配一册。此友人所要,非见原书不能定也。”(同上)期间,瞿氏曾有《楚辞》一部(大约元刊)再托孙毓修向傅增湘求售。瞿启甲致函孙毓修云:

星如老哥有道:顷读快邮并沅老笺,敬悉种切。该书适在城寓,故即将三种全书交邮寄奉。乞检收交阅。惟分让(照原论之价)及减值,均不愿为。能成最妙,如不成,可暂留(耿公明后日来沪,又及)尊处,或仍俟耿公回常携归。此覆。即请台安。小弟瞿启甲顿首(壬戌)二月廿五日(1922年3月23日)①皆出自丁小明先生提供的瞿启甲致孙毓修书手迹影印件。

“三种全书”,除《史记详节》、《扬子法言》两种外,另一种疑即《楚辞》。壬戌三月九日(4月5日)瞿又致信孙毓修:“读耿公函述沅老去一留二之意,并尊意以为如能通融办理,可令沅老酌加其值,以九折计算,较三者均去稍占优胜。”②皆出自丁小明先生提供的瞿启甲致孙毓修书手迹影印件。傅似乎仍然只着意于《史记详节》和《扬子法言》两种。所以有“去一留二”之说。经过孙氏从中斡旋,不厌其烦地与瞿、傅鱼雁往还,至1922年4月下旬,双方终于成交。为及时交款,傅增湘函请张元济就近先行代垫。张于1922年5月1日致孙毓修信中说:“傅沅叔来信称托阁下代购瞿氏之书,价洋一时未能汇下,属弟代垫等语。约旬日以后可以垫付。未知尊意以为何如?”[7]499瞿启甲收到书款即复函孙毓修致谢,他也许不知道书款由张元济代垫。函云:“《本草》、《楚辞》及京款,昨由耿公转来。此事一再费神,感何可言。非管城子所能道谢。他日来沪,定当面叩。”③皆出自丁小明先生提供的瞿启甲致孙毓修书手迹影印件。

瞿启甲售书助赈,是否还售出其他书籍?有待史料的进一步发掘。就上述一例来说,涉及多位著名藏书家,藏书流传脉络清晰,无疑为现代书林一美谈。

著书立说辨章学术

孙毓修作为出版人,为辑印《四部丛刊》和《铁琴铜剑楼宋金元本书影》,与瞿启甲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前面提到1921年2月25日孙致瞿信托查柳开《河东集》缺页一事,也反映了他们切磋学问、互相帮助的精神。铁琴铜剑楼藏《河东先生文集》与涵芬楼藏钞本似同出一源,也缺此叶。孙毓修后来在《四部丛刊书录》集部《河东先生文集》篇记云:“第十卷首相仍缺一叶,然他本遂并失去。”寥寥十数字,若不是瞿、孙通信尚存,恐怕难以知道其中原委和古籍校勘之艰辛!现存孙氏辛酉二月(约1921年4月初)致瞿启甲信稿,就指的此事:

前得书,知尊藏丛书,查抄本《河东集》亦缺第十卷之第一叶。顷从别处借来一本亦然。则竟无从补足矣。兰雪堂本《春秋繁露》,客冬承兄为倩名手模[摹]写一部,惟妙惟肖。刻已装潢成册,甚是精雅。嘉惠其何可忘!第十三卷缺首二叶,钱牧斋云宋本亦然,可不必补也。[3]

摹写《春秋繁露》,似为孙氏个人请托。为其“小绿天”藏书增一精钞。后来孙又经手请瞿氏代涵芬楼抄补缺书。壬戌三月廿五日(1922年4月21日)瞿启甲致孙毓修函就是明证。瞿函云:“《周易经义》现已写毕,惟原书模糊,所钞者难免无误处。共合字数将及二万,合抄资洋叁元。该书另交邮局寄奉,到时请即验收,覆我为盼。”④皆出自丁小明先生提供的瞿启甲致孙毓修书手迹影印件。该信有张元济批注一条:“请告伯训先生,抄补缺书可由编译所开单发给。张元济11/4/24。”当时通过孙毓修请瞿氏代抄的还有《守山阁丛书》缺页等。

瞿启甲1922年致孙毓修的几通信,多次提到代查“钱遵王事迹”。这恐怕与孙氏当时自己著述有关。钱遵王,名曾,清初常熟著名文献大家,其述古堂、也是园藏书享誉东南。譬如,“尊嘱钞钱遵王诗稿,已觅人付钞矣。”(1922年3月6日)⑤皆出自丁小明先生提供的瞿启甲致孙毓修书手迹影印件。又如,“前所谈钱遵王事迹,已托同人代为搜集。容缓录呈。弟前年在苏肆买得咫进斋钞本《述古堂书目》两本,较刊者有异。今忽忆及,即为检出,交邮寄上,以备吾公采择。究竟此书真伪,不得而知也。尚希法家审定。补钞遵王诗稿,已付写矣。”(1922年5月12日)⑥皆出自丁小明先生提供的瞿启甲致孙毓修书手迹影印件。再如,“承为芝孙抄《敏求记》一书,已交讫矣。遵王事迹。渠许即日寄奉。”⑦皆出自丁小明先生提供的瞿启甲致孙毓修书手迹影印件。芝孙,即丁祖荫,常熟藏书家。今上海图书馆藏有孙毓修《钱遵王年谱》未刊手稿。瞿启甲正是此稿史料提供者之一。孙氏还有《书目考》稿本,也收有钱曾藏书史料和铁琴铜剑楼相关文献数篇⑧《书目考》稿本第5册录有钱曾《述古堂藏书目序》、《后序》,伍崇曜《述古堂藏书目后序》,钱谦益《述古堂记》,沈尚杰《读书敏求记序》;第6册录有宋翔凤《铁琴铜剑楼藏书志序》,张瑛、瞿启甲《后序》,黄廷鉴《恬裕斋藏书记》等文章。,可能与瞿启甲也有关系。

最为难得的是,孙毓修从铁琴铜剑楼提供《四部丛刊》影印底本宋刊《皇朝文鉴》(又名《宋文鉴》)中,发现了北宋大藏书家李淑的重要史料。李淑,字献臣,号邯郸,徐州丰县人。授校书郎职,长期供职于有国家图书馆性质的馆阁。其私人藏书十分丰富。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李淑《邯郸图书志》十卷,有图籍一千八百三十六部、二万三千一百八十六卷。宋人笔记、书目多有引述李淑藏书的精富情况,可惜《邯郸图书志》早已失传。孙毓修在《皇朝文鉴》卷八六找到李淑《邯郸图书十志序》一文,抄录在《书目考》书稿中,可谓慧眼独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和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一向被认为中国私家藏书提要目录开山之作。其实真正的开创之作乃是早于《晁志》、《陈录》一二百年的李淑《邯郸图书志》。今人方建新先生有专文论述此事[11]。殊不知,九十年前孙毓修老先生早已注意到这一问题,并从茫茫史海中钩沉出这篇重要文献。只是未及展开分析,《书目考》书稿又长期束之高阁,乏人问津,未被研究者很好利用。

孙毓修著书立说、辨章学术,得益于铁琴铜剑楼藏书可能不止这些。无奈天不假年,1923年1月22日,孙毓修因脑溢血突然病逝,年仅五十三岁。他留下了《中国雕版源流考》、《四部丛刊书录》,以及《童话》、《欧美小说丛谈》等富有创新意义的传世图籍,又留下了一大批诸如《书目考》、《中国文学史论》、《钱遵王年谱》等未刊文稿。瞿、孙交游为我们研究这位早逝的藏书家、著译家生平提供了新的史料。

[1]张人凤.张元济日记[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2]瞿凤起.先父瞿良士先生事略[M]//仲伟行,等.铁琴铜剑楼研究文献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28.

[3]孙毓修亲友手札:第2册[Z].上海图书馆藏.

[4]孙毓修亲友手札:第2册[Z].上海图书馆藏.

[5]张人凤.张元济古籍书目序跋汇编[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857.

[6]瞿凤起.答友人问吾家响应影印《四部丛刊》事[M]//铁琴铜剑楼研究文献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121.

[7]张树年,张人凤.张元济书札[M].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8]李烨.藏书家叶德辉尺牍三通[J].文献,2005(3).

[9]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0]孙毓修亲友手札:第5册[Z].上海图书馆藏.

[11]方建新.开宋代私家藏书提要目录先河的李淑与《邯郸图书志》[J].文献,2005(2).

A Research on the Friendship of Qu Qijia and Sun Yuxiu

LIU He-cheng
(Shanghai Pudong Association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Shanghai 200123,China)

Qu Qijia and Sun Yuxiu began their friendship when they were editing The Four Series Books.The Tie Qin Tong Jian Library provided twenty-four books for The Four Series Books,the first edition.Sun Yuxiu was the chief editor and preface writer of Photolithograph Ancient Books Housed in the Tie QinTong Jian Library edited by Qu,so he was an active supporter when Qu was selling books to aid in disaster relief.Qu also offered his books when Sun was writing,and Sun benefited substantially from Qu’s library in his academic achievement.This paper is a review of the history of their friendship.

Qu Qijia;Sun Yuxiu;The Four Series Books;Photolithograph Ancient Books Housed in the Tie Qin Tong Jian Library;a research on the Catalogue

G258.83

A

1008-2794(2009)01-0096-06

2008-09-02

柳和城(1944—),男,浙江鄞县人,上海浦东文史学会会员。

猜你喜欢
张元济藏书
不以资历选人才
张元济婉拒孙中山
张元济“犯傻”
联墨双馨二
珍惜每一本藏书
天一阁藏书文化中的俗与雅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章嵚天行草堂藏书捐赠史事考
合刊抄本 共传四库——记张元济与张宗祥
别宥斋藏书题记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