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鸦护落巢儿”

2009-04-03 09:48赵永源
古典文学知识 2009年2期
关键词:杜诗落地杜甫

赵永源

杜甫《重过何氏五首》之二曰:“山雨樽仍在,沙沉榻未移。犬迎曾宿客,鸦护落巢儿。云薄翠微寺,天清皇子陂。向来幽兴极,步屣过东篱。”对第四句“鸦护落巢儿”的理解历来歧见迭出,莫衷一是。如《杜臆》解释说:“第四句乃即所见,而‘鸦护儿,因‘犬迎客也。”陈贻焮先生《杜甫评传》第七章《续旅食京华》(一、西游何园)则加以驳斥,指出鸦因狗迎客而护儿,在情理上讲不通。又清人杨伦《杜诗镜铨》卷二笺曰:“言春来鸦已乳子也。”(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第67、68页)而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之三认为:“犬迎客,去年习见也,鸦护儿,今春乳子也,四句皆重游意。……落巢,谓新雏生落巢中。或云鸦儿落地,或云新巢落成,俱非。”(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68页)仇氏认同杨伦的说法,对其他两种意见予以否定。对此,陈先生又提出了他的见解:“乌鸦搭巢不是盖华堂,岂可说‘落成?人出生叫‘落地或‘落草,生小狗也叫‘落草。鸦雏是孵出来的,又不是胎生,怎能说‘生落巢中”呢?看起来,还是‘鸦儿落地这一解释最文从字顺,最符合作者本意。”(《杜甫评传》上卷第七章《续旅食京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0页)。陈先生的辨析不无道理。不过,以为“鸦儿落地”最合作者本意,恐怕还有进一步商榷的余地。

为了说明问题,不妨先举宋人陈师道的一首诗:“烛暗人初寂,寒生夜向深。潜鱼聚沙窟,坠乌滑霜林。稍作他方计,初回万里心。还家只有梦,更着晓寒侵。”(《宿齐河》)陈师道以善学杜闻名,黄庭坚称赞他“作诗深得老杜句法,今之诗人不能当也”(王云《题后山集》引)。上举陈诗即有明显的学杜痕迹,如最后二句,张鸣先生的《宋诗选》就认为是化用杜甫《东屯月夜》“天寒不成寐,无梦有归魂”句意,紧承上句“回心”之意,谓欲收回四方之志而不能,只有梦还能还家,而梦也破晓寒侵扰(见《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93页)。其实,除此之外,后山此诗中的“坠鸟滑霜林”句也可能受杜甫写鸦诗句的影响,又能注重立意炼字而“自然有合矣”(宋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二)。不难发现,老杜的“鸦护落巢儿”和后山的“坠鸟滑霜林”,写的均是他们亲眼所见的实景。鸦儿落地,并非“落巢儿”的唯一释解。笔者以为,所谓“落巢儿”,也有可能是说雏鸦羽毛既长,它们跃跃欲飞,却毕竟因羽毛未丰而不能正常或顺利地飞离鸟巢,时不时掉落窠巢,此刻则少不了老鸦们的呵护。鸦儿试飞,要有鸦“父母”们的引导呵护,此种情形尚可在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中得到证实,其《乌引雏》诗云:“日出照东城,春乌鸦鸦雏和鸣。雏和鸣,羽犹短。巢在深林春正寒,引飞欲集东城暖。群雏缡褷睥睨高,举翅不及坠蓬蒿。雄雌来去飞又引,音声上下惧鹰隼。引雏乌,尔心急急将何如,何得比日搜索雀卵啖尔雏。”可知,老杜所谓“鸦护落巢儿”,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乌引雏”时所发生的特定情形:老鸦们引护着因“举翅不及”而掉离了鸟窝的鸦雏。这落巢的鸦雏有可能像韦应物诗所描写的那样坠入蓬蒿,也有可能落到了别的树枝上,或者别的什么地方,更有可能刚掉离窝巢作似落非落状。总之,“落巢儿”,实不可轻率地断定为就是落地的小乌鸦。至于后山所云“坠鸟”,当谓鸟儿们在霜林里嬉戏追逐,上下翻飞,就像从树林里滑脱下来一样,但并没有真的落到了地上。“滑”字,显然是经过再三锤炼了的,极为生动传神。反过来说,正如我们不能把陈诗的“坠鸟”解释为落地之鸟一样,我们似亦不可把杜甫的“落巢儿”只认定为落地鸦儿,而还可以说是掉离了窝巢的鸦雏。有意思的是,陈贻焮先生在《杜甫评传》中的这一解释倒是很接近老杜本意,他说:“忽听见林中鸦雀声喧,原来是鸦雏不知怎的从巢里翻落下来了,老鸦们飞扑着、惊叫着在保护着它,却一筹莫展,不知如何是好!”(第七章《续旅食京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0页)只是不一定非要等鸦雏落到地上老鸦们才去保护。

再来看金、元间诗人白华(字文举,号寓斋)的两句残诗,其曰:“顾我真成丧家狗,赖君曾护落巢儿。”其妙用杜甫诗句,或可帮助我们理解社之所谓“落巢儿”的含义。白华生有三子,其次子白朴即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壬辰(金哀宗天兴元年,公元1232年)之乱,“白华因事远走他乡,只好把才七岁的白朴寄养在元好问家中。第二年(1233)京城(今河南开封市)之变起,元好问又带着白朴北渡,至聊城(今山东聊城市)。其间白朴“尝罹疫,遗山昼夜抱持,凡六日,竟于臂上得汗而愈。……数年,寓斋北归,以诗谢遗山云……”(白朴《天籁集》王博文序)战乱时期,白华不得已与子离散,好在其子尚可托养于遗山这样的好友家中,并由遗山精心护持。数年后,白华在诗中巧妙化用老杜“鸦护落巢儿”句意,连同“顾我真成丧家狗”句,准确地表达了自己流离失所的窘况及其对遗山的感激之情。从白华当时的境况以及遗山护白朴如亲子的情形来看,白华更多地是从“掉离窝巢之鸦儿”这层含义上来巧用杜诗的。

鸟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习见的动物,杜甫在他的诗中对乌鸦的描写不可谓不细腻至当。正如陈贻焮先生所说;“由于诗人丢开了俗套,抓住了琐碎的细节,并出色地将它们表现了出来,因此‘让人看完以后,一闭上眼睛,就可以看见那个画面了。”(《杜甫评传》上卷第七章《续旅食京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1页)行文至此,笔者还想起了黄生在《杜诗概说》中的几句话,他说:“读唐诗,一读了然,再过亦无异解。惟读杜诗,屡进屡得。”确实如此,就他“鸦护落巢儿”这短短五个字的诗句来说,解读它,真非易事,因为它为解诗者提供了无限想象的空间,你“一闭上眼睛”,也许为掉离了窝巢的鸦雏的命运和归宿担忧,它们落向何处?半空中?树枝上?蓬蒿里?石块上?不确定,但不管掉落何处,总会出现老鸦奋不顾身地保护雏鸦的身影。一句“鸦护落巢儿”,极成功地写出了与人性相通的“慈乌”品格,其养护之恩雏鸦长大后焉得不报?古时不就有“反哺识养”的传说么?黄生所谓“读杜诗,屡进展得”,抑或似此。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猜你喜欢
杜诗落地杜甫
登高
美联储加息终落地沪指冲高震荡走低
贫困无田杜太守
午后
清真词之“词中老杜”说
绝句
从源于杜诗的成语看杜诗的锤炼艺术
从“春秋五例”分析杜甫诗歌含蓄的表现手法
难忘落地大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