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的试题看2009年高考语文复习

2009-04-03 09:48喻旭初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文学类名句现代文

喻旭初

(一)

今年的江苏高考是实施新课改一轮后的首次高考。它总体上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语文试题分七大块共20题,总分为160分,选文科的另有40分的附加题。试题有以下特点:(1)体现了例题的延续性,跟过去几年相比,有变化,但变化不大,实现了平稳过渡过。(2)严格按“考试说明”的各项要求命题。试题内容覆盖了“考试说明”中的绝大部分考点。(3)整份试题难易适度,没有偏题、怪题,广大考生比较容易接受。(4)跟全国卷比较,它有以下几点不同:1.全国卷把“语言运用”单独分为一大块,放在试卷后半部分;江苏卷则把语言运用跟语文基础知识放在一起,置于试卷的第一部分。2.全国卷把论述类文章做为现代文阅读的必考内容,而江苏卷则把文学类文章做为必考内容。3.全国卷名句默写6分,江苏卷是8分。

考下来的情况,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均分为105分,虽有少数试题难易的把握和题干的设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绝大多数中学师生对它的评价是积极的,对语文命题组的工作是充分肯定的。

(二)

2009年的江苏高考语文试题会在总结今年考试情况的基础上做些改变,但估计改的幅度不会大。

以下几点是不会变的:(1)试题总分和试卷整体结构不会变。(2)“语言文字运用”中的语音、词语、句子都要考,不会变。(3)文言文仍然选记叙体,仍然考实词释义、信息筛选、分析概括和翻译,不大会变。(4)名句默写仍是8分,不会增加。(5)现代文阅读中的文学类文章仍是必考内容,不是散文就是小说。

可能出现的变化是:(1)“语言文字运用”可能由五题减至四题。(2)文学类文章阅读题的分析可能会增加。(3)选考部分的现代文阅读题的分值可能会下降。(4)附加题中的名著名篇阅读2009年考查篇目也许略有调整。另外,错别字和标点符号不会单独出考题。

(三)

未来一年的复习应注意的是:

1.“语言文字运用”题。语音题要注意常用的多音字、形声字中不读声旁的字和常用常读错的字;词语题重点是成语,要搞清其基本义、褒贬色彩和使用范围;句子正误辨析题复习的重点是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舍、语意不明;文字运用题要把2004年以来的江苏题看一遍,看看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2.文言文阅读题要多作翻译训练。今年的翻译题得分较低,主要是译得不准确。不能意译,要直译。实词要字字落实,译句要通顺,同时注意各种句式的不同表达效果,语气要译出来。3.古诗鉴赏题首先要把这首诗看懂,要注意诗中的传统文化内涵,不要用现代的眼光去猜测诗中词句的意思。今年的第1题要求概括颔联和颈联的内容。不少考生把“概括”理解为翻译,错了。概括是用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说出这句话写了什么,如颔联写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的“自然风物”。

4.名句默写的篇目基本上还是原先的那些,当然也不排除略作调整的可能。今年许多考生默写中的错别字不少,大多数是同音而错。平时背诵名句不仅要背得熟,更要写得对,一个字也不能错。

5.现代文阅读题每题的指向都很明确、具体。如小说阅读,始终围绕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思想感情等内容命题,所以答题时一定要从文章出发,不能离开文章乱答,更不能无中生有。要重点掌握散文、小说的体裁特点和常用的写作手法。

6.作文题一般不紧跟当年形势。2009年很可能还是“提示语+题目”。审题难度不大,但还是要仔细读题。一定要紧扣题意,选一个自己最有话可说的角度去写。

(四)

按理说,只要平时勤读书、多思考、重积累,语文是不必临时复习的。但目前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使学生很难做到这一点。这就不得不做一点提醒。应该做而且马上就可以做的事情有: 1.把今年的语文“考试说明”认认真真看一遍,清楚地了解有哪些考点以便在复习中逐条落实。近些年内可能对“考试说明”做些修改但改动不会太大。

2.找出自己常用常写错的字,想想犯错的原因,争取在高考时少写或不写错别字。

3.每天默几条名句。反复诵读不断巩固,不要到考前临时抱佛脚,背名句不光为了默写的8分,更主要的应把有关名句用到作文中去。

4.坚持读报读刊,关心国内外重大新闻。补充文学常识。

5.除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外,从现在起即明年5月围绕人生、社会、自然、文化四大话题。主动写5篇作文(2篇记叙文、3篇议论文、1篇散文),跟同学交流,向老师讨教。

6.考文科的同学。要将规定要考的名著名篇认真阅读,对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要有个清晰的了解。

猜你喜欢
文学类名句现代文
封底:·英诗名句·花儿
《中庸》名句节选
“阅读世界”2018年中考阅读题点题小结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教学
读练结合,读写交织,读悟贯通
年度图书
中考语文应与教材中的现代文紧密结合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意会”和“言传”
新课改后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
中华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