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中渗透未成年人心理道德教育的研究

2009-04-02 10:05孙素贞周玉芬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6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道德教育德育

孙素贞 周玉芬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教育事业的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推进逐步由外在的制度安排向教育、教学的内部改革过渡,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深化的必然结果。这次课改提出6大具体目标,其中核心目标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即改变以前课程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逐步形成价值观。这次课改,第一次明确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入各学科的课程目标。由此可见,强调把课堂教学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符合新课改理念的。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是加强未成年人心理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为此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适时、适量地渗透,提高德育效果。

1 充分挖掘教材中心理德育素材

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道德教育必须全面了解教材内容,全面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育点,结合德育要点挖掘德育要素。

1.1 全面吃透教材要求教师不仅要吃透每一篇、每一章、每一节的教学内容,而且要通读整套教材,了解整套教材的教学要求,特别是掌握一个年级、一个学期所授教材的全部内容。教学内容要有机联系,循序渐进,逐步深化。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做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

1.2 准确把握教育点要求教师根据学校德育大纲的要求和学科内容的特点来确定教学中渗透心理道德教育的要点。渗透德育的要点要服从教学内容,不能搞形式主义。

1.3 深入挖掘心理道德因素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只有深入挖掘,才能使学生深刻领悟其中的道理。中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粗看起来似乎不需要进行道德教育,但如果教师深刻挖掘,善于联系,很多道德因素可以发挥作用。具体而言,要以课改实施为载体,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各学科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之处。为此,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人文科学类具有广泛的德育内容和很强的感染力,既有显性教育的特性,又有隐性教育的特性,作者生平和文章写作背景等是很好的德育素材;理科类课程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的重要载体;技艺类课程包括体育与保健、音乐与美术、职业导向等,强调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有利于培养未成年人的审美情趣;综合实践类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4方面,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全方位的,而且是非常有效的。

2 把握时机,适时、适量渗透

2.1 衔接自然学科教学的心理德育渗透,决不能把各科都上成政治课,而是要求教师努力去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决不能丢开课本另搞一套,而应紧紧把握知识点,把德育寓于知识的讲授和训练考试中,使学科的科学性与思想性水乳交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让学生在接受科学知识的同时,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2.2 研究学生思想,寻找最佳结合点学科心理德育渗透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是否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能否寻找到德育要求与学生精神需求的最佳结合点,如此,才能增强德育的针对性,收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兴奋点、情感点、变化点;要善于捕捉时机,适时进行思想教育;还要深入研究学生的思想状况。教师要善于体察和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在德育渗透时对症下药。

2.3 适量引入学科教学中引入教学相关的事件、人物进行德育教育是必要的,通过史实、数据的补充,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达到德育的目的。但是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在引入相关德育内容时要适度,否则学科教学会受到影响,德育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3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教学改革的深入要借助于教学手段的进步,要提高学科教学的心理德育功能也必须借助形象、生动的教具才易于渗透观点,激发情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具、挂图、投影、幻灯片、电视录像片、多媒体等,为学生提供生动的直观教材。在数分钟内,可以跨越时空,沟通情感,教育效果大大超出教材要求。可以通过史实的再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相关风景图片的展示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科教学中渗透未成年人心理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需要众多的教育心理学教师进行研究、挖掘、整理,加以科学推广,并结合学科教育的自身特点和教育的发展,积极进行实践。

*延安大学2007级硕士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道德教育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