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爱梅
摘要 从实际教学经验出发,结合高职学生学习意识薄弱、自控能力差等特点,阐述“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小技巧,对如何更大限度地提高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的教学组织形式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职业教育;计算机基础;自我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06-0043-03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Vocational College Basic Computer Course Teaching Methods//Qin Aimei
Abstract From practical teaching experience, combined with the weak sense of learning and poor self control 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ion students, the author elaborated commonly used teaching methods and class organization skills in the course of Computer Culture Basis, and put forward her own views on forms of class organization for a greater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public basic compute and put forward her own views on forms of class organization for a greater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public basic computer course.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computer-based;self-efficacy
Authors address Beijing Jingbei Vocational College, Beijing 101400
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说,传统的计算机课堂教学方式很难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而注意力又是智力的5个基本因素之一,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准备状态[1]。因此,调动一切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全神贯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并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举措。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的聚集到课堂上,教师有必要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
1 充分做好课前备课工作
1.1 利用概念图组织教学内容概念图作为一种教与学的工具,弥补了传统学习系统的不足。Novak根据认知学习理论,将认知结构的组织方式具体化成为概念命题层次网络图模式。教师的备课过程应以学生的学习出发。利用概念图组织教学内容,首先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所学习内容的关键概念,并在各个概念之间建立起有意义的联系,然后用具体的知识或事实充实相应的概念。学生用概念图的方式进行学习交流也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对方的思维,如果师生在教学中共同制作概念图则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使得教学相长。
笔者在进行《计算机文化基础》中文件管理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前,利用概念图将文件和文件夹之间的关系以概念图的形式进行归纳组织。在课堂的讲解过程中让学生参照概念图来听教师对知识的讲解。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要求学生自己画出概念图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出图之间节点彼此之间的关系。实践证明,通过概念图的层次结构图,有利于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尤其是对概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的理解,并能促进其知识结构的分化和合理化。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大幅度减少了将文件夹错建成文件或将文件错建为文件夹的现象。图2为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概念图和相应的结构性归纳说明(此概念图所使用的画图软件为inspiration软件)。
1.2 生活化、具体化教学内容高职学院学生对抽象化概念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教师在讲解此类知识时要尽可能与具体化教具或对象相结合。如笔者在初次讲解Excel时,发现学生对工作簿和工作表以及行、列、单元格和工作表之间关系的理解很是吃力,但通过相应的实物对比后,学生就很容易的分清彼此之间的关系。其对比关系解释为:打开Excel文件时就得到了一个工作簿,相当于拿到了一本书,工作簿由若干个工作表组成,就相当于书由若干个页组成一样。此时有的学生对工作簿打开时的工作表个数有疑问,教师可以以实际工作中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工作表来解释,至于工作表个数的增加或减少可以就书本的页数来对比,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对工作表中的行、列可以形容为书的行和列,每本书都会有行、列组成。工作表也一样,行和列相交叉的点就形成了单元格的概念,这如同书中每个字所处的位置一样。只不过工作表中单个单元格内所可以放置的数据范围要广,它既可以是汉字、英文、符号,也可以是一系列的数据或符号等。其对应关系用概念图表示如图2所示。
实践证明,教具或者实物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切感。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灵活地采用直观教学手段,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而且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但教师要注意,联系生活实例教学要注意把握联系的时机和时间,切忌不顾内容需要,随意联系,或讲述生活实例的时间过长,冲淡了知识传授,使生活化教学影响了教学进程[2]。
1.3 对学生、教材的分析进行任何一堂课的组织时,在前期准备中必然要分析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对象——学生,二是所使用的教材——即教学内容的摄取与加工。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着其自我效能感不高、学习意识较低等问题,但是,这些学生不是没有要学好的欲望。在他们看来,不是自己不能学好,而是需要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来消化课堂教学内容等诸多因素。因此,教师在走进课堂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不能“一刀切”的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传授,否则效率会很低。对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操作性较强,命令较多,教师不能单独的为讲命令而讲教材,否则就会令课堂很枯燥,学生也易出现犯困、感觉乏味而睡觉等现象。通过将教材中的内容再加工、命令综合化,让学生在欣赏作品制作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接受与构建,效果将远比条框式的讲解命令的使用要好的多[3]。如笔者在讲解图文混排这部分内容时采用了设计了图文并茂的餐馆菜价的价格文档,但讲解之前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假如你和朋友要集资开个小茶室,怎么把每种茶的价格以画报的形式量化出来最引人注意?这样学生在听的时候就知道他学的东西能有所用,因此也就会注意力集中的听课、接受教学内容。图3为学生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自己设计的小茶屋价格画报。
2 课堂组织、活跃课堂--激励学生、实施秘诀
2.1 “加分制”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讲,学生的争强好胜和好面子心理足以让他们发挥其智力的最大限度。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回答问题和个人遵守纪律情况都与平时分项挂钩的措施,结果发现学生对分数很重视。如在进行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本章节的印象,除了让学生亲自登台创建文件或文件夹,并给它们命名外,还让其他学生上台进行重命名。由于在讲解本部分内容时笔者应用概念图对内容进行组织和讲解,因此学生在对文件和文件夹的理解上基本没有问题,都能很顺利地按要求创建出文件或文件夹。因此作为一种激励措施就会给表现不错的学生加平时分。但是教师要注意,有些基础好的学生常常会主动跑到讲台上进行操作,这样容易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情绪。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的提问序列,最好事先做好某些内容提问哪些学生的规划。课堂的秩序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前组织。
2.2 “一人做对,全家沾光”高职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较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责任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有助于教学的开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感。笔者在课堂上除了采用个人回答问题加分的措施之外,还通过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了分组。每个小组内的成员如果能按规定正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进行相应的技能演示,除了本人能得到加分的奖励之外,本组内的其它成员也会跟着相应的加分。刚开始学生对分组操作表现出很冷淡的态度和不理解,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有时会给本组内其他学生造成损失,于是就有压力和动力去学习应该掌握的教学内容。
3 上机实践课的组织与利用
3.1 布置任务,巧用对策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上机操作在教学中的地位尤为重要。教师在上机课前要规划出明确的上机任务,善于发现、利用学生的心理活动,正确使用对策组织上机练习相关教学内容。笔者在第一次课的打字练习中,明确提出平均速度不得少于每分钟50字,每分钟50字为及格,每分钟60字~70字为良好,每分钟70字及以上为优秀。有了任务目标后,学生几乎都能很认真地练习,甚至有的学生看到别人打字比较快时会有一种焦急心态,从而迫使自己好好练习。但学生的基础不同,因此在执行标准时要灵活,对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来说,即使很认真地练习,想达到标准也是很困难的。笔者采取的方法是给这部分学生两次机会,如果第二次测试能比第一次有进步,也会适当的“网开一面”。这样既让学生学了知识,掌握了技能,有效地控制了课堂,又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情感培养。
3.2 优化组合,评优惩懒通过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分组的目的有利于上机课有效资源的利用[4]。如将学的好的学生任命为小组长,同组内成员有疑问时可以首先向小组长请教。这样在某种程度上也减少了教师对一些问题的重复性解答。教师可通过布置大作业的方式让同组的学生互相监督互相促进。为了避免在完成大作业时组内个别学生偷懒,笔者采取了点评作业时随机提问的方式。学生在每次上机操作之前都会在FTP上看到全班学生前一次课的作品,教师对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并挑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表扬点评。这时教师可对创作优秀作品的小组进行现场提问,让学生真实地坦陈自己的想法,被提问的学生是随机性的,可能是组内的任何一个学生,这样就避免了个别学生的偷懒行为。高职学生的想象力还是很丰富的,他们能做出各种各样的作品出来。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潜质,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总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方法必将需要不断地把计算机的新技术、新思想引入到教学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全面掌握计算机基础课程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学以致用,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并终生受用[5]。如何更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软、硬件的利用率,提高教学质量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究和思考。
参考文献
[1]马艳梅.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8):25-26
[2]刘红梅.运用任务驱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24(4):106-107
[3]袁良凤.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2008,6(3):1 232-1 233
[4]赵巧云,余运英.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大班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8(8):179-180
[5]高晓梅.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J].教研探索,2008(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