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问题与对策研究

2009-04-01 04:32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22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师资队伍

郑 娜

摘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好坏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文章分析了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提出从优化选题设计、强化管理、提供保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33-0239-02

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总结,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好坏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对于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一、做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要性

(一)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阶段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校本科教育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本科生完成三年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培养后,进行知识综合运用和技能训练,以及全面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不仅能考查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指导能力,而且能检验学校的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毕业设计(论文)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重要作用

毕业设计(论文)是对学生总体素质和独立工作能力进行全面检查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敢于面对实际问题,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和学习新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创新能力也得到较大的提升。

(三)毕业设计(论文)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

一方面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应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与毕业实习相关联,学生在接触社会、面向实际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创业意识,这大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

二、当前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

(一)选题方面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很关键。但目前存在着选题陈旧, 不能紧密结合工程、生产、管理等实际问题,缺乏工程实用性;选题范围窄,致使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量不足,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够;选题过大, 学生能力不足,只能泛泛而谈;选题雷同,没有考虑学生个性和发展,达不到因材施教的目的;选题片面强调“一人一题”,且要求“真题真做”,但由于“真题”来源与毕业设计(论文)安排不协调,决定了“真题真做”难以实现。

(二)学生方面

部分学生不重视毕业设计(论文)这一环节,态度不端正,精力投入不足;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不善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部分学生因为不能正确处理考研复习、就业与毕业设计(论文)的关系耽误了时间,致使无法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部分学生习惯于在教师的指导下工作,不能积极思考问题,主动查找资料,致设计方案没有新意;毕业设计(论文)期间的教学管理相对松散,部分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对自己放任自流,复制(抄袭)现象较严重。部分学生面临毕业前补考的压力,无心认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

(三)教师方面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部分专业课师资不足,教师工作任务过重,有的专业一名指导教师要同时指导十名以上的学生,精力和时间分配明显不足;高素质、具有科研工作经历和丰富工程经验的教师显得比较缺乏;部分教师在帮助学生选择和确定课题过程中,没有引导和启发学生明确设计的目的,也没有严格要求学生做好文献综述工作,对设计质量要求不严等。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四)教学方面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实验室面积不足,图书、资料比较少,场地紧张,学生搞毕业设计(论文)没有固定专用教室,部分实验设备陈旧老化、数量不足,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毕业设计(论文)配套经费投入相对不足,毕业设计(论文)经费的增长落后于各项成本的增长。指导教师没有相应的科研课题和经费支撑,就会出现“假题假做”,导致课题工程实践性太弱,达不到锻炼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作用。

三、解决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优化毕业设计(论文)选题

选题应来源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与生产实际、科研工作相结合,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贡献;选题要紧密结合专业培养方向,体现专业特点,要注意设计内容与专业知识结构的联系,拓宽知识面,增强学生适应性,要兼顾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尽可能适应相关学科的技术发展趋势。选题时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教师的专业特点,采取双向选题的模式。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为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和教学效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强化毕业设计(论文)管理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通过相应的管理文件,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指导教师的职责、答辩成绩的评定等环节规范化,对毕业论文的格式与工作量提出统一具体要求;二是强化过程管理,构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成立毕业设计(论文)校、系、教研室三级专业督导小组,相互配合,严格对毕业设计(论文)各个环节的执行进行督查,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全过程、全方位、高层次、高质量的督导管理和控制,这其中包括了对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监督。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着力建设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较强、业务素质较高的指导教师队伍。一是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实习、参与工程项目设计等方式和途径,组织指导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深入生产和工程实际,在工程实践中总结和积累经验,为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鼓励指导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建立促进出成果、出人才的激励机制,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为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三是在师资不够的情况下可以聘用其他高校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聘请企业或其他单位具有高级职称并有丰厚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同时健全相关的制度。四是加强教师责任心和人格修养。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促使学生培养坚持真理、敢于创新的精神,通过认真的钻研和艰辛的劳动付出,顺利完成知识与能力的转换。

(四)做好毕业设计(论文)保障

在经费上,校系领导应给予重视,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论文)的经费标准,尽力争取企业、事业、社团和政府的经费支持,保证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课酬、为学生开放实验室所需要的耗材等;在场地上,加大实验室建设,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为学生提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必需的条件和相应的便利。特别要加强校企合作,这样既能解决一部分经费、场地、设备仪器等问题,又能解决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对校企双方都有好处;在毕业设计(论文)与就业相冲突上,一方面可以调整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将毕业设计(论文)开始时间提前至四年级上学期。同时,建议有关主管部门调整毕业生的就业安排,为学生能够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提供时间和环境上的保障。另一方面社会各单位在接受毕业生时能充分考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这样可引起毕业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陈嘉莉.应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4).

[2]陈文平,等.地方普通高校工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与实践[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2).

[3]杨水根.应用型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8,(6).

作者简介:郑娜(1980- ),女,福建福州人,供职于福建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研究方向:学生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师资队伍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