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传统伦理道德教育,提高民族素质

2009-03-31 07:23杨文英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2期
关键词:伦理道德德育教育素质教育

杨文英

【摘 要】传统优秀的伦理道德,对于怎样做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还导之以行。在今天实行改革开放、发展会主义经济的形势下,家庭、学校、社会应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对青少年进行传统伦理道德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伦理道德 素质教育 德育教育

作为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并被全社会所接受、实施。素质教育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强调加强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道德教育的渠道各种各样,但我们不能忽视历史上传统伦理道德教育所起的作用。传统优秀的伦理道德,对于怎样做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还导之以行。晓之以理就是循循善诱地说明做人的道理,这些道理是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思想精华,也是人类文明宝库的珍贵财产。

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可以反省自我,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贯重视历史教育,倡导全党全社会形成学习历史的浓郁风气,强调“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

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思想文化传统。”《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教育”。学习历史是弘扬和继承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新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有着丰富的历史遗产,其中包括不同历史时期关于伦理道德学说的理论及种种道德规范,这些传统的伦理道德对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仍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及其一贯思想就是强调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的整体主义思想。所谓整体,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也就是指的整个社会,民族和国家。《诗经》中提出“夙夜在公”,贾谊《治安策》中提出的“过而忘家,公而忘私”等,都不断强调这种为整体而献身的精神。儒家经典《大学》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正是在这种人生观的影响下,范仲淹提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认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都显示了强烈的为国家、为民族、为整体献身的精神。也正是从国家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原则出发,在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关系上,中国传统道德强调先人后己、助人为乐;强调个人对社会尽责。

这些对于我们今天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仍有着重要意义。

儒家学派的鼻祖孔子认为,一个人应有为大多数人谋福利的崇高理想,这种价值观在孟子那里演变成“浩然正气”。有了这种正气就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荀子称之为“德操”,他说:“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为德操。”操守是关系人的生死存亡的根本精神,如缺乏这种精神就不能成为正真的人。孟子的许多伦理道德思想,也成为我们民族的宝贵遗产,有些话被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作为座右铭传颂。《孟子•告子上》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这里提出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死观,成为中华民族不畏劫难,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舍生取义,大义凛然可说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髓,它从思想上养育了千万贤者。荀子还主张“以义制利”,认为“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虽桀纣亦不能去民之好义,然而能使其好义不胜其欲利也”。义利两全、以义制利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在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正确处理两个文明的关系,仍是有益的。尤其是我们处于社会和经济的转型时期,市场经济有很容易使人注重“金钱”。多少人正是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味追求金钱,贪图个人享乐,不择手段,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可是,有多少人步胡长清之后,以身试法,真可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又说“己予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站住脚,必须让别人站住脚,自己要做成事情,同时也要让别人把事情做通。以此为起点,去爱大众。这种舍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的价值和广博的爱心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各个方面,用这个准则去要求我们的言行,就不难处理好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孔子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在整个西方,孔子都备受推崇。西方出版的“100个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中,孔子排名第五,美国人尊孔子为世界10大思想家之首。当年罗马传教士来到中国,看到孔子的名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时候,他们震惊了。因为耶稣也说过“你们想让别人怎么对待自己,就应该怎么对待别人。”但是,耶稣比孔子整整晚了五个世纪,正因为如此,西方人对孔子更是尊敬有加。这两句话,在西方被称为是“黄金律”。

在人论价值中,强调伦理道德应尽的道德责任,提倡“忠、孝”。儒家把“孝”看做道德的核心与根本,认为孝是天之经,地之义,人的一言一行都与孝密切相关,“善事父母”看作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最根本的前提。明代大儒方孝孺在《家人箴》序言中告诫子孙“杜绝私心,孝悌和睦”、“孝敬父母,敬兄爱弟”。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有“孔融让梨”“张良拾履”的佳话,可是现实生活中,不乏虐待父母、打骂父母的丑闻,更有徐力、谢波弑母的悲剧。可见,在青少年中进行“孝”的教育不能说没有必要。

综上所述,传统伦理道德中的精华部分对于提高个人修养,完善人格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历史的发展有力地证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已成为维持社会秩序、改善社会风尚,协调人际关系、增强国家凝聚力的精神力量。在今天实行改革开放、发展会主义经济的形势下,家庭、学校、社会应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对青少年进行传统伦理道德教育,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提高全民族素质。

参考文献:

[1]孟子•滕文公下.

[2]荀子•劝学.

[3]荀子•大略.

[4]论语•卫灵公.

[5]论语•壅也.

猜你喜欢
伦理道德德育教育素质教育
企业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安全生产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突发新闻采访中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和伦理道德平衡
对新闻摄影伦理道德的研究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伦理道德在清代借贷契约中的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