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玲
(吉林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摘 要:文章综述了化学污染物对环境、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危害,化学教师应很好地利用化学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以化学课堂教学为切入点,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感悟化学与环境污染的密切关系,从而认识到环保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以达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化学污染物 化学教学 环保意识
进入20世纪以来,每天各种各样的有关环境方面灾难性的消息报道令人类惶惶不可终日,保护和改善环境已经成为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据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推行一系列环境教育计划列为了主要工作。而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化学污染物对环境、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危害,也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为此,将环境保护意识渗透于化学教学中已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在化学教学中,怎样渗透环保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呢?笔者认为应结合化学教材内容、化学教学特点和化学教学原则这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将化学教材内容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机结合起来
教师应将环保信息和有关环境保护的先进科技成果渗透在化学的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又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笔者建议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可能造成的恶果,启发引导学生找到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方法,深入浅出地阐明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
例如,可以将无机化学教材中的“氮氧化合物”、“硫氧化合物”这些重要的化学知识点同“酸雨”结合起来,向同学们分别介绍以下内容:
(1)酸雨的成分。酸雨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酸雨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
(2)酸雨的成因。通过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经过“云内成雨过程”和“云下冲刷过程”形成了酸雨,指出形成酸雨的化学反应过程:
①S→SO2→H2SO3→H2SO4
S+O2(点燃)=SO2SO2+H2O=H2SO3(亚硫酸)2H2SO3+O2=2H2SO4(硫酸)
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S+ O2(点燃)=SO22SO2+2H2O +O2=2H2SO4
②NO→HNO3(硝酸)NO2→HNO32NO+O2=2NO23NO2+H2O=2HNO3+NO
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NO2+2H2O+O2=4HNO34NO++2H2O+3O2=4HNO3
(3)酸雨的危害。①水。酸雨使湖泊、河流酸化,并溶解土壤和水体底泥中的重金属进入水中,毒害鱼类。②土地。弱酸性降水可溶解地面中矿物质,供植物吸收。如酸度过高,pH值降到5.6以下时,就会产生严重危害。它可以直接使大片森林死亡,农作物枯萎;也会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与土壤离子结合的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③其它。酸雨会伤害植物的新生芽叶,从而影响其发育生长;酸雨腐蚀建筑材料、金属结构、油漆等,古建筑、雕塑像也会受到损坏;作为水源的湖泊和地下水酸化后,由于金属的溶出,就会对饮用者的健康产生有害影响。
(4)应对酸雨的措施。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人为排放量。治理方法:①减少污染源,采用低硫的煤,或者对含硫燃料进行加工脱硫。②开辟新能源,如太阳能、原子能的开发利用。③优化产业结构,对工业废气进行综合处理,提高回收利用率,化害为益等。
二、根据化学的教学特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教学特点是理论和试验相结合,而实验是化学科学的基础,所以,把环保教育渗透到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学会试验的具体做法和试验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养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行为习惯,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协调发展。为了达到这个教育效果,笔者认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应让学生了解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重要性,教育学生一定要根据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例如,制备H2S,SO2,Cl2等有毒气体,做Cu与浓HNO3,浓H2SO4的化学反应实验时,放出的气体往往会污染教室、实验室的空气,直接影响师生健康。对此,应要求学生在制取有毒气体时,尽量控制反应物的用量,只要能得到正确的有明显的结果,观察到物质的存在,了解和掌握物质的性质就可以了。并将制备过程中多余的气体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通过导管再经一个倒挂漏斗,进入相应的吸收液(如多余的Cl2通入碱液吸收)。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化学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还应要求学生,将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如利用CCl4萃取I2的废液的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然后统一处理,严禁随意胡乱倾倒。
其次,在化学试验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改进化学实验,在制取一些有毒物质(气体、液体)时,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动手改进实验装置。例如,制取溴苯实验过程中逸出的臭味是溴蒸气,它既污染了教室环境又严重地影响了师生的身体健康。针对这一问题,利用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找出原因是制取溴苯的装置不够严密,因此在反应过程中逸出的Br2通过长玻璃管时不可能完全被冷凝成液体,因而会从导管口逸出。要避免实验中Br2的逸出,就应设法改进实验装置,使整个涉及Br2的反应过程在一个密闭系统内进行,即将反应安排在“Y”形管内进行。在反应装置和HBr气体的吸收装置间串联一个洗气瓶,内装四氯化碳以吸收气体中的Br2。并努力尝试微型小实验(如微量制取H2S气体,氧化汞的分解试验),以减少有毒物质对空气的污染。
再次,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化学试验药品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的讲解。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经常地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三、利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
现行的化学教材虽基本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学内容和体系,但也有不能适应科学发展需要的地方。例如,环境污染这个人类面临的十分重要的问题,没有系统作为章节纳入教材,只是在有关章节中做了简单介绍,内容少且分散,造成学生难以学到完整的环境化学知识,不能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不利于普及环境科学教育,不利于提高国民的环境意识。这就要求化学教师不仅要寓环保意识到课堂教学中,还要教会学生把学到的化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也是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重要一环。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立环境化学兴趣小组,开展涉外活动和实践调查。分组对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或皮革厂进行实地考察,采集各地的土壤样品或周边的污水样品,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分析,各小组一轮活动结束,及时召开交流会,会上由各小组派代表做典型发言,老师进行总结性发言。会后要求学生撰写化学小论文,系统地阐明造成周围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危害,并提出解决对策。
总之,化学教师应很好地利用化学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以化学课堂教学为切入点,继而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从实践活动中较系统地认识化学,并从生活实际出发,感悟化学与环境污染的密切关系,从而认识到环保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以达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