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扬
(沈阳化工学院,辽宁 沈阳 110142)
摘 要:本文分析了普通高等学校文科专业开设数学课的必要性,并介绍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结合文科学生及专业的特点,组织《高等数学》课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数学 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 数学建模
近些年来,加强素质教育一直是教改的一大热门话题。国内教育界为了加强素质教育,也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进展缓慢,出现了许多盲点。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将素质教育同课堂教学相分离,甚至相背离,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在所有的文科专业均不开设与数学有关的课程。可是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是保证其在学校中健康成长的相辅相成的三个重要方面,非此不能达到其在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成长,也不利于他们今后的持续发展。而且,基于数学的学科特点,我们完全可以说:数学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素质教育。
沈阳化工学院在外语、社会工作等专业班开设“高等数学”课,这一做法可以说是明智之举,是转变办学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大动作。我们在实践这一改革措施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在此提供给大家参考。
一、文科班开设数学课的必要性
数学是一门非常古老而又时时焕发青春的学科,是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工具。从古至今,数学在学校教育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科技数学化趋势的日益显现,数学素质也已成为人们在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
首先,作为一种文化,数学与其它学科一样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因为数学科学有其特殊的普遍性、抽象性以及其应用的广泛性,所以,就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培育和文化品质的熏陶而言,数学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20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数学越来越“无孔不入”。因而,未来的社会科学工作者,不应该是一个不懂数学的社会科学工作者。数学也是一门应用抽象的量化方法去研究关系结构模式的科学,包括“计量史学”在内的社会、人文科学作为数学的研究对象,就又一次证明了数学具有研究对象的一般性、方法的普遍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
再次,数学本身的发展也有一个完整的历史过程,而且数学发展的“外史”实际上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史本身。作为一个社会科学工作者,也不可能不“兼顾”一下数学及其它科学技术。
第四,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实用理性的支配,“为科学而科学”的想法,不太易被中国人接受。同样,也是文化传统的关系,中国教育长期奉行的依然是应试型教育、分数型教育、技能型教育。这种“学以为用”的观念,实际上仍是“学而优则仕”观点的变种,在当前社会对中国科技文化教育的影响很大,急需扭转。
总之,不论从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甚至从具体工具的角度讲,文科专业的学生太需要数学的修养和训练了。
二、如何在文科班级组织“高等数学”课的教学
可以这么说,对理科各专业学习数学课形而下为主,形而上为次;而对文科学生则是形而上为主,形而下为次。具体而言,就是文科学生应以掌握数学的思想、精神和意义以及数学的思维方法为主,而以具体数学知识的掌握、方法技巧的训练为次。当然,具体操作起来也要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随时调整侧重点,更重要的是要学生、教师、教管部门等三方面很好地配合才可以取得良好效果。我们的实践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1.教师的教学组织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当注意:课堂讲授中贯彻有理有文、文理兼容,以理为主,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切入点——尽可能贴近学生专业的“共同语言”。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如果能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最佳状态,那么年轻人的头脑中不知会产生什么样的智慧火花出来。所以,在数学课上,教师每一节课都要注意学生的情绪,每节课都尽可能与学生进行信息沟通与情感交流,使课程始终处于一种热烈轻松、井然有序的气氛之中。
2.学生的积极配合
积极配合主要表现在:第一,学生自己能严格要求自己,始终都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学习精力,常常在课间休息还向教师提问题和进行热烈的讨论。第二,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有一种积极的进取精神,绝大多数学生出于一种积极进取、主动求索的状态。除了课堂上积极思考之外,下课后学生会向教师提各种各样问题。第三,期末测试成绩比较理想。从整体水平上看,不管是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的规范的叙述方式等方面,都可以反映出文科班的学生在数学训练和修养上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3.教材选定
在教材方面,适合文科用的《高等数学》教材和类似读物可以说不少,文科的“高等数学”课,从内容上讲应包括这么几部分:在方法论和认识论方面,反映人类“要认识无限和不确定必须从有限和确定开始”的认识规律的“微积分”部分(包括无穷级数);反映“唯物主义决定论”的“微分方程”部分;反映数学公理思想比较突出的“线性代数”部分;有较明显的实际应用价值的“概率统计”部分等四大块。而且,前两块是属于“连续数学”部分,后两块可以说属于“离散数学”部分;还可以把前三块归于“必然数学”部分,后一块归于“或然数学”部分。这种分类的观点也是应该让文科学生知道的。在教材的材料取舍上,应在以数学自身的理论体系完整而系统的原则下,适当地增加一些科学史知识和建立数学模型的精彩例子。
4.结合学生实际,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
以数学建模为切入点,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和应用能力得到共同地提高。数学建模由学生自己动手为主,训练学生利用数学方法、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启迪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探索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激发学习欲望、加强团队合作的有力措施,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环境出发,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所知的数学知识,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巩固现有的知识系统,实在是一举两得。
三、今后的工作
第一,进一步更新观念,加强主管部门改革高校课程设置的决心。对文科专业《高等数学》课的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二,为了保证使学生能得到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数学思想、方法与知识的训练,必须尽可能学完上述四大块内容,而这又必须有课时数的保证。实践表明,增加一学期(同样一周4学时)的课时基本可以讲完,而且,《高等数学》相对于文科没有类似于理科的相关课和后继课,而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所以,排课可以更加灵活。
第三,在作为“公共基础课”的《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应加强与文科各专业教研室的联系与合作,使高等数学课的内容与学生专业尽可能的紧密联系,尽可能把专业课中原定性分析的问题量化,使之更具说服力,为素质教育服务。
数学对科学技术的影响愈来愈大,加强文科数学的教学工作,改善我们现行的数学教学,对培养适应新世纪的复合型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斯托利亚尔.数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石岿然等.公有民办二级学院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学数学,2004,(3):29-32.
[3]黄毅英.数学观研究综述[J].数学教育学报,200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