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人的主体意识

2009-03-31 07:23郭金玫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2期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主体意识以人为本

郭金玫

【摘 要】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历史使命。我们应依据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并在实践领域切实纠正和克服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错误认识和做法。

【关键词】以人为本 人的全面发展 主体意识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当前,我们要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人的全面发

展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切实纠正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和做法。

一、准确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引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也是我们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正确的指导理论。

1.应该把我们党强调的以人为本和其他形形色色的以人为本思想区分开来

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曾经说过:“人是万物的尺度。”欧洲从中世纪的长期冬眠中苏醒后,人、人性等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彰显,文艺复兴时期的资产阶级抽象人道主义、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人本主义、当代西方哲学中形形色色的以人为本的思想纷纷面世。然而,这些以人为本的思想都是错误的,当然这种错误并不在于其命题本身,而在于对人的错误理解。他们或者把人理解为脱离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生物学个体,或者把人理解为“类”概念,这就把人变为脱离现实世界、现实社会的“人的一般”。马克思指出:“人就是人的世界、社会、国家。”恩格斯在批判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的观点时也明确提出:“要从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转到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就必须把这些人作为在历史中行动的人去考察。”①从这种理解出发,可以给我们党强调的“以人为本”做一简单的诠释,即这里所说的人,指的就是正在从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支持者、理解者,也就是全体人民。而这里所说的本指的就是“本位”,即人民利益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必须把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联系、区别从历史形态、理论形态上弄清楚,以便有个清醒的认识

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问题在于从历史形态和理论形态上弄清这两者的区别和联系。从历史形态上来说,正如以上所述,以人为本的思想早就有之,但是历史上的理解和现在的理解从角度、内涵、出发点、落脚点等各方面来看都是不一样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之前,对人的理解总是停留在统治阶级内部,而其“本”也是以统治阶级为本位的。通俗的讲,就是为了满足统治阶级的利益,或者说就是为了统治阶级的统治更为长久,统治阶级的物质、文化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而已。只有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之后,以人为本才有了今天的含义。同理,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之前,统治阶级以及他们的思想家们虽说也强调人的各个方面的发展,但其对象也是极度狭窄的,这里所说的“人”不是人民,而是统治阶级,是一小部分人。从理论形态上来说,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有区别的,即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问题,而人的全面发展是在历史、社会发展中所能实现的最终目标模式,或是一种理想境界。同时,两者也是有联系的。一方面,只有做到以人为本,才能真正发挥人民大众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推动社会历史的飞速发展,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只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们才能在深层次上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才能在实践环节上而不是在理论层面上实现或做到以人为本。

3.应该把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同人类中心主义区分开来

人类中心主义在反对或驳斥上帝中心论、神学目的论等方面起过重要作用。但这种观点有着非常大的局限性,目前资本主义社会盛行的“先发展,后治理”模式正是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产生的。我们在强调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时候,必须把这些观点和人类中心主义区分开来。我们强调的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以破坏自然、损害动植物等其他生命体为代价的,相反是在人类与其他生命体的和谐共处前提下的“为本”和“发展”。所以,我们在强调以人为本时也要突出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如果不突出后者,而野蛮对待自然界的无机体和其他有机体,那么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也会成为泡影。

4.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不只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发展归根结底都要着眼于人,着眼于对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以及自身发展需要的满足。

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在发展中不能只见物不见人,只追求物质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而不顾及或较少顾及人的生存条件、生活质量、人的素质改善和提高的程度,而是要一切以改善人的生存条件、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也就是说所有的发展归根结底都要着眼于人,着眼于对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以及自身发展需要的满足。

坚持以人为本,还要求我们在发展中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作用,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全社会造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制度和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利于发展,以造福于人民。

坚持以人为本,也要求我们在发展中不断提高人的素质,这是发展快慢、大小、好与不好的决定性因素。提高人的素质要靠教育和学习。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使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要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造就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要努力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从一定意义上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民为本,即以人民为本。因为在社会主义中国绝大多数人是作为人民中的一员而存在的。以人民为本的发展,必须是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的发展。人民既是发展的实现者又是发展成果的享有者。人民在改造客观世界、为自己创造新生活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为自身发展创造新的条件。作为领导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建设、发展核心力量的中国共产党,必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地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求体现他们根本利益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同时,还要提出坚持以民为本的执政观。这是两个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问题。发展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执政是为了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执政。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不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而是先锋队和主力军的关系,是利益主体的代表和利益主体的关系,是血肉关系、鱼水关系、种子和土地的关系。党代表人民的利益而执政,除了人民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以人民为本是由党的性质、任务和宗旨所决定的。把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坚持以民为本的执政观结合起来,我们党才能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以便更好地为人民而执政。

二、切实纠正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和做法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同形形色色的假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民粹主义、无政府主义相对立而产生、相斗争而发展的。时至今日,仍有许多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错误认识有待于人们去克服。在实践领域,各种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相背离的行为和做法还大量存在。因此,要想在中国现阶段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克服那些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和做法。

1.克服人的全面发展在现阶段无法推进或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虚无主义”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原理,表明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②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共产主义终将实现,作为共产主义重要特征之一的人的全面发展,也会随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实现。但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取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状况。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③资本主义不断通过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来适应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大大地延缓了这一进程。但是,无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道路有多么漫长和曲折,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不会改变的,共产主义必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将实现。

其次,以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两代领导集体提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有现实基础的。一方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我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成就,使在现阶段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必然。另一方面,我们党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的,在共产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并不矛盾,两者是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2.纠正只把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片面认识

把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为制定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确立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这是正确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无论是对深入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还是对指导社会主义教育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把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只归结为社会主义教育的指导理论,是不完全的,也是不科学的。教育只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途径之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除对教育有指导意义之外,还包括许多丰富的内容。

首先,人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命题。它贯穿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还会延续到共产主义社会。人在各个社会形态的发展状况、特点、趋势以及由此进行的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比较等,都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研究范畴之内。

其次,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又有其自身的结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形成过程、基本内涵、实现途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等,共同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体系。因此,把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只作为教育理论是不全面的。只有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有了全面正确的认识,才能使其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转变重视经济发展,忽视人自身发展的错误观念

单纯“就经济谈发展”或“就经济抓发展”的认识和做法是相当片面的。马克思主义一向认为,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发展包括许多内容,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政治昌明、文化繁荣、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高等,其中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重要方面。但另一方面,经济、社会的发展最终还是为了人自身的发展,重视经济发展忽视人的发展是本末倒置。因此,我们不但要发展经济,还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满足人物质方面的需求,还要满足人精神、健康等方面的需求。

4.克服“重视专业教育,忽视人文教育”的错误认识

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拜金主义、庸俗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等负面影响,在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一种“重视专业教育,忽视人文教育”的错误观念。认为教育只需要教给学生一些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使之具备谋生、挣钱的本领。而对于人的精神方面的需求,如健全人格的培养、丰富情感的满足、社会责任感的养成和正确世界观的建立等,则被有意无意地忽视。当然,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教育也应适应这一需求。但是,“重视专业教育,忽视人文教育”是培养不出“四有”新人的。高度的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和思想保证。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不但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还应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但需要掌握实用知识与技能,还应具备哲学、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知识和丰富的情感、高尚的品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以此来展示其人格的丰富性。这些都不能靠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完成,而要靠人文素养的培养来达成。

5.纠正把党的群众工作仅仅作为我们党执政工具和手段的做法

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党群关系疏远、干群关系紧张的问题,出现群众工作薄弱和实效性差的问题,其症结就在于对党的宗旨和群众工作的特殊重要性还没有足够的认识。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和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最大的考验是来自党群关系的考验,群众工作是党各项工作的核心。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我们改革和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群众工作的这种特殊的重要性,就意味着在执政和群众工作的关系中,群众工作应当是基础性的、第一位的,而不是一种巩固执政基础的工具、手段或权宜之计。我们应当自觉纠正那种把党的群众工作仅仅作为党的执政工具和手段的片面认识,充分尊重和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处理好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保护人民的合法权利,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形成合力,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4):241.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1):284.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2):33.

参考文献:

[1]柴瑞生.以人为本的哲学思考.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

[2]吕乃基.中国社会转型与中国特色的“以人为本”.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2005.

[3]罗文章.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湖南社会科学,2005.

[4]资金星.以人为本在当代中国的彰显与追求.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

[5]吴向东.制度与人的全面发展.哲学研究,2004.

[6]薛德震.“以人为本”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当代思潮,2004.

[7]李荣海.从“人”的发展到“以人为本”.理论学刊,2005.

[8]靳志高.如何把握以人为本中“人”的深刻内涵.理论学刊,2005.

[9]江俊文.以人为本:发展观的新跨越.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

[10]王虎.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前沿,2005.

猜你喜欢
人的全面发展主体意识以人为本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视域下的共享发展理念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沧浪诗话》看严羽文论中主体意识自觉性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