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

2009-03-30 06:51何周蓉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2期
关键词:影子音乐课堂

何周蓉

音乐教育不仅要关注音乐,还要关注人的发展,要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掌握学习音乐的方法,发展创新性思维,以培养创新能力;要使他们在离开学校后还能继续学习音乐,并做到终身喜爱音乐。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十分重要。那么,应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呢?

一、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在课堂上,不仅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还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因此,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

1.老师应富有童心。美国著名作家门肯曾说过,“儿童最喜欢的老师本质上是富有童心的人。老师富有童心,才能想学生所想,乐学生所乐,忧学生所忧,急学生所急,才能和学生产生心灵和感情上的共鸣。”“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相反。如果教师总是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就永远读不懂他们,也就不可能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这样,就无法正确地对待学生的突发其想或“恶作剧”,从而使教育效果事倍功半,甚至还会因为一句话或一种过激的做法而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严重者还会断送其一生的前程。

2.要建立一种新型师生关系——朋友或者伙伴。实践证明,只有朋友之间才能无话不说,才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也只有朋友才能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因此,教师应多包容学生,要允许他们犯“无伤大雅”的小错误,并引导他们加以改正。同时,还要善待学生,对他们要多一份热情,多一点耐心,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人格平等。

3.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尤其强烈。”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把握时机,对学生的点滴成功都应给予激励,使他们产生成功感,从而真正进入“能探风雅无穷意”的境界。此外,还要使激励性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上课。而对于后进生,则更要耐心地给予期待性评价,如用“大家别着急,让他想一想”、“老师相信你”等话语来鼓励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在体验成功快乐的同时,也积淀起参与的信心。

二、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条件

在教学中,如果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求知欲望的强弱,往往又决定着获取参与意识的强弱。由此可见,求知欲望是支持、推动学生认识事物的巨大内动力,也是其参与学习的前提。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是激发其学习兴趣,并萌发求知欲望的有力措施。如笔者在教授《放牛歌》这课时,就在平常上课用的KT板上画上花草、山水,使之作为背景分布在教室的周围,并把学生的座位变成山间小路的形状。这样,学生在走进教室时就被课堂环境氛围深深地吸引住了,不仅使学习变得更加轻松,而且还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模仿学习,激发兴趣。“模仿”是低中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常见方法之一,他们通过模仿可以积累感性的音乐经验,丰富对音乐表现要素的学习与理解,从而为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奠定基础。其特点是具有形象性与趣味性,能够增强学习者的兴趣。如学习歌曲《火车开啦》时,学生通过模仿火车的声音“呜——”以及车轮转动时所发出的“轰轰”、“咔嚓、咔嚓”声,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三声部的节奏练习。

3.新颖教学,激发兴趣。在单一不变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容易产生疲劳,也不能产生新鲜感。其实,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变一变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能调动起来。如教授《冬瓜与南瓜》一课时,笔者看门见山地对学生说:“今天我们要来画一幅画,画的内容是……”音乐课变画画课?学生自然就产生了兴趣,积极性也很快激发了出来,并争先恐后地到黑板上来画,一块黑板瞬间便成了冬瓜与南瓜的天下。这样,复杂的歌词也在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还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他们较快地学会了这首歌曲。

4.体验参与,激发兴趣。音乐是体验的艺术,其创作、表现和鉴赏都离不开人们的亲自参与和体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就是使学生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等审美活动,能够充分体验蕴涵于其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如在教授《影子的游戏》时,笔者先让学生到操场上去找影子,然后再互相讨论并交流找到了哪些影子,为什么会有影子?影子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特点,等等。此外,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到阳光下做各种各样的动作,或利用形体组合成各种造型。最后,小朋友们通过思考、小组讨论以及亲身体验等,很快就发现了影子原来是由于光照在物体上,并在其背面形成的。因此,就得出了有光、有物就有影子,影子永远在被照物体的背后的结论。

5.探究学习,激发兴趣。在课堂上,一个有一定难度但又让学生能探究结果,能引发其思考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较强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有时还能引出一些有深意的问题。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能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主动寻找可以帮助弄清问题、解释问题的依据。因此,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实地调查或主动查阅文献资料等,以使他们在课外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如上网、课外阅读、听故事、看电影、听音乐作品等)对有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自主学习,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6.合作学习,激发兴趣。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形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及教学内容上的差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有不同的合作学习策略。如学习《草原赞歌》时,笔者把这首歌曲分成五个乐句,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一组唱一个乐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遇到问题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也可以请教钢琴。然后,五组学生进行比赛,看哪一组完成得最出色。当然,完成任务的小组还可以学习其他组的乐句,学得多的小组加分,从而充分地激发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激情,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传统教学体现的“三中心”(课堂、课本、教师)忽视与排斥了学生的“自主”、“主动”作用,否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义。现在,新的课程观认为,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有效学习更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才能够获得。因此,音乐教育不仅要关注音乐,还要关注学习者的发展,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方法,发展思维,以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猜你喜欢
影子音乐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What a Nice Friend
和影子玩耍
音乐
写字大课堂
不可思议的影子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