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涛
准备活动的种类从原则上讲,包括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也可统称为赛前准备活动。但是,有不少体育项目,如田径中的所有田赛项目,运动员需参加3-6次,甚至更多轮次的比赛,每个轮次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隔时间。这对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的青少年运动员来说,往往不能根据比赛节奏发挥出自己的最佳状态。因此,青少年运动员不仅要重视赛前准备活动,还需做好轮次间的准备活动。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人体在一个活动过程中,机体功能活动能力要经历从上升到稳定再到下降恢复三个阶段。稳定阶段是机体功能活动能力的高峰期,在这一阶段参加比赛,运动员能充分发挥机体潜能,熟练、准确地完成动作,正常发挥技术水平,甚至出现超水平发挥,从而创造比赛的最佳成绩。但是,由于运动员参加完一个轮次的比赛后,有一定的间歇休息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机体功能活动能力已进入下降恢复阶段。如果运动员不做准备活动或者准备活动不充分,就参加下一轮次的比赛,机体功能活动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势必会出现体力下降、动作失调等现象,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甚至造成比赛的失败。所以,青少年运动员必须重视并科学地进行轮次间的准备活动。
轮次间准备活动的内容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从生理角度讲,主要应采用和比赛动作相关的模仿练习、辅助练习、诱导性练习等练习手段,其练习强度和时间可根据运动员和项目的特点而定。例如三级跳远比赛的轮次间准备活动,可做一定时间的加速跑、跨跳、助跑起跳、蛙跳等练习,通过这些练习,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加强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协调能力,使有关肌群、关节、韧带都得到充分地活动,这样既保证了机体功能活动能力上升到适于参赛的最佳状态,又起到了熟悉比赛动作的作用。在心理方面可视运动员的临场情绪采用相应的手段,当运动员出现过度兴奋时,可采用缓和的慢节奏练习降低过度兴奋的情绪;如果运动员情绪低落,可采用节奏快、幅度小、不同方向的练习,借以提高兴奋性。另外,还可利用自我暗示、凋整呼吸、转移注意力指向等心理训练方法,使运动员的情绪转入正常,为比赛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总之,青少年运动员在参赛时不仅要重视赛前准备活动,而且要科学地安排轮次问的准备活动。在平时的训练中,教练员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以保证青少年运动员在比赛中正常发挥运动技术水平,创造好的运动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