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利军 孟庆斌 孙健龙
“后滚翻”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四年级的教学内容,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平衡能力、空间感和灵活性。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后滚翻”内容应该在4-6节课内完成。后滚翻教学的重点是后倒团身紧,难点是肩上推手及时有力。
在后滚翻的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出现团身不紧、推手不及时以及身体不协调现象,导致身体滚动不顺畅或者不圆滑。为了预防错误动作的出现,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好动、喜欢模仿)和接受能力(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在教学中,运用情境化和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童趣式的讲解,分层递进式的练习和成功体育的展示活动,将教材的重、难点分开处理,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后滚翻的动作表象和概念,很好地解决学生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教学中的瓶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1、情境化的教学模式
四年级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模仿能力,对游戏性的练习和情境性的练习有很大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以“小刺猬学本领”为情境主线,在“老刺猬”(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小刺猬”学习正确的滚动方法,鼓励他们相互帮助、共同研究;之后,在“快乐的劳动者”的情境中练习、运用后滚翻的技术动作,并鼓励学生彼此纠正、共同改进,巩固学生的动作。
2、重难点的分散
在后滚翻的教学中,对学生动作中团身不紧的问题可以在练习后滚翻的过程中进行教授和强调,如果再加上学生腰腹力量的不足和学生推手用力的问题,教学内容就显得有些臃肿和复杂。因此,在准备部分的专项练习中,可以进行相应的腰腹肌和肩上推手的练习,以分散教学中的重难点。练习中,通过模仿“小小摇头虫”、“划小船”等专项练习,活动颈部关节、肌肉,强化学生的腰腹肌力量;通过“双人胸前推手”和“不同姿势(蹲、站)的肩上推手”的游戏练习,解决肩上快速推手的问题。
3、童谣式的讲解
童谣是四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童谣式的讲解,重点突出,讲解简便,生动有趣,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把动作方法编排成顺口溜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后滚翻,很简单,蹲撑屈臂手撑垫;用力推手体后倒,团紧身体滚成线,肩上推手要快速,圆滑滚动真好看!”
4、分层递进式的练习
在学习过程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分层递进式的练习,环环紧扣,很好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始时,利用斜坡的自由滚动引出后滚翻教学,并在练习中强调团身紧的重点;之后,利用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平地,引导学生运用专项练习的动作解决练习中的难题,即:强调肩上夹肘和及时推手的技术。同时由滚动不顺畅同学的动作,引出保护和帮助的方法,利用帮助和保护方法进行辅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之后,在“快乐的劳动者”的情境中运用自选场地(平地、坡度)的方式,进行自选难度的练习,并通过实物(沙包或丝带)进行巩固练习和比赛;最后,通过后滚翻表演的形式,让不同素质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感受到胜利的喜悦,顺利结束技术动作教学。
5、实物趣味性的纠正
在后滚翻的练习中,“团身不紧”、“分腿”是练习中易犯的错误。在练习中,结合“快乐的劳动者”中劳动的情景,把沙包当作果实,要求学生运用双腿或者身体“搬运食物”,即双腿夹住沙包(或丝带)或用腹部夹住沙包,以解决分腿和团身不紧的错误,使纠正变得有趣、好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练习中,有效地解决了动作中的易犯错误,提高了动作质量。
6、探究合作式的练习
教学中,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学生边模仿教师的动作,边诵读童谣,进行自主练习,引导学生在观察中相互纠正、指导。发现问题后,可以自己观看教学挂图,体会动作环节进行自我纠正,也可以利用小伙伴的保护帮助和指导,进行生生间练习和交流,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改进动作技术,或者寻求教师进行技术指导,完善动作质量。学生掌握后,再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游戏活动,相互“保护帮助”,相互纠正,共同钻研、提高,活跃了课堂气氛,增进了生生间的交流,提高了练习效果。
7、成功体验式的展示
在练习动作的环节中,学生的力量和协调性不是一节课就可以解决的,根据学生本身的能力,在游戏练习中,学生可以选择“平地运送食物”、“山坡上运送食物”(斜坡助力)和“协作运送食物”(保护帮助)的不同难易程度的练习,通过降低难度,或者寻求伙伴的帮助进行后滚翻的练习,使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也可以体会到成功,感受到练习的乐趣,树立学生们参加体育活动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