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字句与传导隐喻

2009-03-30 06:51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郑 晗 杨 凡

[摘要]本文从认知语言学中传导隐喻的角度出发考察把字句的特点,并解释把字句成立所需条件的原因。认为,认知语言学中的传导隐喻理论不仅能够说明把字句的成立为什么需要各成分扮演一定的语义角色,也能更好地解释传统语法学所不能解释的把字句。

[关键词]把字句 认知语言学 传导隐喻

一、传统语法学视角下的把字句

在传统语法学背景下,把字句的语法意义是:表示由于某种动作或原因的影响而产生某种结果或状态。其结构可以归纳为公式:NP1+把+NP2+VP。一般语法认为,把字句的成立条件与其各成分所扮演的“语义角色”有关,这些“语义角色”也构成了把字句的普遍特点。主要包括:1.把字句的主语一般是实施;2.把字句的宾语一般是谓语动词的受事、且通常是有定的;把字句的谓语要有处置性,不能是简单形式,后面总有其他成分。

以下句子都不能成立

*请把一支笔递给我。

*他一向不把这种问题赞成。

如果要进一步解释为什么把字句有以上特点,那么传统语法学便无能为力,且传统语法学归纳出的把字句的普遍特点也并不严密,其中存在许多“特殊现象”,有不少把字句并未处于这三条规则之内。如:

看把他美得。

把三只小鸡丢了。

二、传导隐喻视角下的把字句

我们如果从把字句整个句式所表现语义出发对其进行考察则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特点,即把字句这种句式表现的是NP2在NP1的作用下发生VP这样的变化,把字句中的VP不仅是发生变化的动力和方式同时也是NP2在变化后的所处状态。VP与NP2的关系也不是简单的施受关系,而是事物前后相继的两种不同状态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反映出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普遍方式——传导隐喻。试分析以下句子

(1)小李把车开进了院子里。

(2)我压根儿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1)、是车从一个位置到了另外一个位置,属于物质空间变化过程,这种空间的感知是人类最基本的能力,其中并没有隐喻的成分;(2)属于心理空间变化过程。这种物质空间的变化到心理空间的变化就是认知语言学所讲的传导隐喻。传导隐喻将思想或意义看作物体,把语言表达看作容器,把交际看作一种传递,也就是说在表达信息传递过程时,把空间上物体的转移过程移植过来使用。

物质位移经过进一步抽象后可以表示事物从一定状态到另一种状态。如:

(3)小伙子一番话把姑娘乐得合不上嘴。

(4)工人们把那幢老房子拆了。

由此可见,“位移”以及由此引申出的心里空间变化、时间变化、状态变化才是把字句的语义特征。这种用具体概念来理解抽象概念的认知方式是人类最一般的认知方式。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这种变化

( 一 )把字句的宾语

一般情况下,把字句的宾语是“有定”的,其原因就在于:如果 “NP2”是处于完全的的默认状态,那么则可能出现“NP2”包含“NP2+VP”的情况,也就是说“NP2→NP2+VP”在逻辑上就会失去合理性,比如说“他从一名教师成为一名教授”这个句子不能成立,但是如果改成“他从一名小学教师成为一名教授”句子便可以成立了。因此,把字句在“NP2→NP2+VP”的变化过程中,宾语通常是“有定”的。试分析下列句子:

(5) *请把一本书递给我。

(6)请把那本书给我。

句(5)是一个祈使句,如果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句子不能成立的原因在于他不能起到有效的信息传递作用。但从传导隐喻的角度看,其原因在于NP2(一本书)是处于完全默认状态的,而VP(递给我)则要求NP2是符合“我”需要的、特指的“一本书”。这样一来(9)中的NP2就包含NP2+VP,使NP2→NP2+VP失去逻辑上的合理性。如果将句(5)改成句(6)那么句子便能成立。

把字句的宾语并不一定是确指的、有定的,如(12)中的“一辆自行车”。这样的句子之所以能够成立根本原因就在于宾语“一辆自行车”实现了一种状态的变化,且(12)中的NP2+VP“丢了”强调的是一种损失,说话者并不关心丢的是具体哪辆自行车,NP2与NP2+VP也没有出现矛盾。由此可见,把字句的宾语要求具备“有定性”这一条件是出于宾语要发生“空间变化”(或由这种变化隐喻出的状态变化)而这种变化在逻辑上要求“NP2”具有“有定性”。

把字句的宾语主要是受事,但也可以是处所、与事、使事、施事等其他类型如:

(7)他把墙面刷上了油漆。<处所>

(8)我刚把衣服钉上扣子。<与事>

(9)小张把枕头都哭湿了。<使事>

(10)这活把大家干的筋疲力尽。<施事>

由此可见,把字句的对宾语的要求在于其是否发生“位移”或者由此引申出的“状态变化”,而不在于是否属于“受事”。“把”的宾语经常是受事宾语充当,其的原因是:“把”的宾语所发生的位移或状态变化主要是受某种驱动力的作用发生的,因此常是某种动作的承受者。

(二)、把字句的主语

按照对把字句的传统看法,把字句的主语一般是施事主语,但这一条并不严格,事实上把字句的主语存在着其他的类型,如:

(11)一个假期把孩子们玩野了。

(12)那部电影把我看的云里雾里的。

(13)这辣椒把人吃的直流汗。

把字句中的主语是驱动因素,这种因素既可以是动作的发出者,也可以是某种条件,因此把字句中允许多种类型的主语。

(三)、把字句的谓语

单独的动词或者动词的简单形式表示的是一个单纯的动作,而把字句的谓语要承担“位移”或“状态变化”这样的语义角色,因此谓语中心语前后总要有别的词语配合使用,往往带上相关的成分,如宾语、状语、补语、动态助词或着、了,如:

(14)他把老虎打断了一条腿。

(15)他把石头往井里面扔。

(16)敌人把这只部队包围了。

动词的重叠形式可以表示量的减轻和时间的短暂,因此也可以表示“状态变化” 。把字句的谓语也可以使是词的重叠形式。如:

(17)我们最好把这个问题再研究研究。

(18)你先把大致情况说说。

一部分双音节动词即便不带其它成分也可以做把字句的谓语,这类词语大多是述补式合成词。述补类的合成词的特点是后面一个词根作为一种结果状态补充说明前面一个动词性词根,因此也符合“状态变化”的要求。如:

(19)市民普遍反对把收费标准提高。

(20)利用电脑可以把这张图片放大。

三、结语

把字句的的语法意义背后隐藏的是人们认知方式,把字句的语义特征折射出了认知方式的特征,传导隐喻将物理空间的“位移”利用来表示心理空间、时间、状态的变化,这种“变化”造成了把字句主语、谓语、宾语的诸多特点。从这个角度来看把字句可以克服传统语法学解释的片面性和矛盾,从而做出更为合理的解释。

参考文献:

[1]张黎,2007,汉语把字句的认知类型学解释[J]。世界汉语教学(3)

[2]张伯江,2000,论把字句的句式语义[J]。语言研究(1)

[3]张伯江,2001,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对称与不对称[J]。中国语文(6)

[4]胡壮麟,2002,雷迪的传导隐喻[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3)

[5]沈家煊,2002,如何处置“处置式”—试论把字句的主观性[J]。中国语文(5)

作者简介:杨凡(1981—),男,四川宜宾人,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及其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探索
基于图形一背景理论的英语简单句的认知分析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
构式语法与句法浅析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一词多义现象分析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一词多义现象分析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英语词汇的文化语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