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物质利益群体矛盾探析

2009-03-27 04:33张福春
管理观察 2009年6期
关键词:表现特点矛盾

摘要:认清现阶段人民内部物质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保证,本文探讨了现阶段人民内部物质利益群体矛盾的主要表现及其特点,提出了正确处理现阶段人民内部物质利益群体矛盾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利益群体 矛盾 表现 特点 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摩擦和冲突也随之而起,其中最主要的是涉及利益群体性的问题更加突出。正确认识和解决现阶段人民内部物质利益群体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现阶段人民内部物质利益群体矛盾的主要表现

现阶段人民内部物质利益群体矛盾表现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集中在:

1.居民之间的矛盾。居民之间的矛盾,一是表现在地区之间的差异。由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差距扩大,造成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社会成员之间的矛盾。二是表现在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城乡差距一直比较严重。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虽有明显的提高。但是,由于人们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不同,获得社会资源数量和方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这就加剧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明显扩大。

2.社会分层之间的矛盾。我国的社会分层包括了阶级的层化和阶层的多样化两个方面。阶级的层化是指在现有阶级内部因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同而分化为若干层次的群体。如工人阶级由于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变化,分别置身于国营企业、集体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和私人企业中,出现了新的劳动分工和职业,如经理、经纪人、管理者、雇佣者、企业主、包工头等。而阶层的多样化则是指整个社会中逐渐分化出多种社会特征不同的群体。同处一社会环境而由于获取社会资源的数量和方式不同,使得社会成员在政治、经济、社会声望和升迁机会上显示出不同的特征。这就打破了原来的干部、农民、工人三层结构的格局,形成我国目前的社会阶层多样化状态。

3.社会管理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的矛盾。它突出表现在领导与群众的矛盾。一是在民主问题上引起的矛盾。有的单位承包人认为自己是法人代表,一切自己说了算,把厂长(经理)责任制与民主管理、主人翁意识对立起来。二是在使用干部上引起的矛盾。如该提的没提,不该提的提了,或者安排不当,还有领导干部本身是凭关系,找靠山上去的,在职期间工作平平群众不满意、不服气。三是与群众争利引起的矛盾。如住房、调资、子女就业、提干,等等。四是工作失误引起的矛盾。决策不当,造成工作上的损失,伤害了群众利益,引起群众不满。五是认识分歧引起的矛盾。领导与群众看问题的角度往往不同,一般说,领导从全局考虑多,群众从局部考虑多,这也容易造成矛盾。六是对群众和下属批评或处理不当引起的矛盾。领导对一些人的错误处理过严、过宽或批评不当,引起反感。

4.贫富群体之间的矛盾。现阶段我国已分化出贫困群体与富裕群体之间的矛盾。这是由于提倡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社会上出现了先富群体与贫困群体而导致的一种所得利益出现较大差距所产生的矛盾。表现为:一是农村中部分干部、农民先富者和尚处于温饱或贫困者的矛盾。二是部分科技人员、干部自办企业“下海”后先富起来和一般劳动者的矛盾。三是部分个体户和私营主通过不合法手段、途径暴富和一般劳动者的矛盾。四是部分人利用转型期在某些领域出现的管理空白(如批租土地转手高卖、明星逃避收入征税、利用内部消息炒卖股票、批文等)钻空子暴富和一般劳动者的矛盾。五是政府干部、企业管理者通过钱权交易、贪污受贿、侵占国家资产等手段暴富和一般领导者的矛盾。

5.民族宗教矛盾。主要是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落后和东部发达地区差距扩大的矛盾。具体表现:一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在有所发展的同时和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扩大;二是贫困相对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三是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相对低下和今后发展的矛盾;四是国际因素对我国少数民族影响错综复杂,民族主义意识增强。尤其是近年来,西方敌对势力在对苏联、东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得手后,把渗透、分裂、颠覆的重点移向中国,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大做文章。国际上民族分裂,民族独立等极端民族主义思想泛滥,内外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相互勾结,兴风作浪,以致在主观上对有些民族、宗教问题处理不当,工作上有失误,致使近些年来我国民族、宗教问题错综复杂。

二、现阶段人民内部物质利益群体矛盾的基本特点

现阶段我国人民内部的物质利益群体矛盾的基本特点是:

1.利益群体的复杂性。我国现阶段,以工人、农民为主体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利益群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利益群体的结构也日趋复杂化。复杂性首先表现在层次性上,从我国现阶段的群体结构看,既有较大的群体,又有较小的群体。较大的母项群体又可划分出若干个子项群体。全国人民,有共同的利益,但较大的群体又有他们的共同利益,并与其他群体存在利益上的矛盾。同时,较大群体内部的各子项群体之间也存在着利益上的矛盾。因此,深入分析群体之间的层次关系,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把握社会利益群体的实质、矛盾的性质和范围以及发展动向,制定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其次,还表现在利益群体之间的交叉关系上。有些群体和其它群体在外延上是重合的。例如,干部群体与知识分子群体。现在,许多干部都具有大专以上的文化水平,他们既是干部又是知识分子。另外,由于全国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反映在各不同群体之间的不同利益一般不带有根本性区别,因而,各社会群体之间的界限也只是大体的。社会成员因不同的利益关系,可以同时处于不同的群体之中。如干部群体,有农村的干部,城市的干部、部队的干部等,他们分别属于农民群体、市民群体、和军人群体。这表明,他们之间在利益上既有矛盾,又有利益上的共同性,从而使利益群体具有复杂性。

2.利益群体的不稳定性。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生产关系也在不断地调整。因此,利益群体也会随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改革的形势下,某些旧有的群体被分解或消失;某些新的群体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还有一些社会群体被分解后,在一定条件下还会重新组合。总之,我国的社会利益群体既具有相对稳定性,又不是不变的。可以说,我国目前的利益群体结构正处于一个动荡的不断重新组合的时期。了解这一点,可以使我们针对相对稳定的各个不同的利益群体,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还要从动态中,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地调整,改变原来的政策。

3.利益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在我国现阶段,从总体上看,各个利益群体都不再足于衣、食、住、行等基本满足,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利益,并且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由于不同利益群体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不同,每一群体的思想文化和社会心理素质不同,他们需求的重点、内容和程度也不同,呈现着多层次性的特点。据调查,工人和商业服务业群体的第一需要是提高收入,大学教师的第一需求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解决分配中的“脑体倒挂”,干部群体的第一需求是正常晋升职务和政务上有所成就,农民群体的第一需求是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和反对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上的不正之风。人们利益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的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但在我国市场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会加剧供给和需求的矛盾,在政治上也会产生一些不安定因素,这是需要加以注意的。

4.获得利益途径的多元化。改革以来,由于我们实行了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政策,所以,人们除了工资、奖金以外,还有各种规模的经营收入和多种多样的劳务收入、风险收入、以及利息、股息、红利、租金等财产收入和一部分实物福利货币化等收入,从而形成了利益获得途径的多元性。从宏观上看,社会不同利益群体所获得的利益虽然都是社会利益总量中的一个分量,但获得的形式和途径有很大差距,有的甚至有本质的区别。从微观上看,不同利益群体内部的利益获得途径也呈现出多样性的趋势。他们的利益来源大都不只是一条途径,而是形成了“一业为主、多路进财”的新局面。在一些群体成员中,原来意义的利益来源主渠道事实上已经变为辅助性利益来源了。这种利益来源多元性的存在,需要建立新的社会利益调节的经济机制、行政机制和法律机制。

三、正确处理现阶段人民内部物质利益群体矛盾的对策

正确处理现阶段人民内部物质利益群体矛盾的对策主要有:

1.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绝大多数利益群体的利益需要,是解决利益群体矛盾的关键。首先,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使物质财富的生产能力非常有限,还不可能同时均等地满足人民的所有需求。只有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才能使物质财富极大地涌现出来,从而缩小人们在物质利益上的差别。其次,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意味着人的素质极大提高和生产条件的充分利用。这将使人与人之间能力上的差别进一步缩小,使人们谋得物质财富的机会更加均等,从而缩小人们在物质利益上的差别,再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将越来越细致,原来不合理的社会分工,就会得到改变,由不合理的社会分工造成的社会群体差别就会逐步缩小和消失。但是,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来解决利益群体矛盾,是从根本上说的,这需要经过相当长时期的努力才能实现。

2.继续加快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改革是正确处理和解决利益群体矛盾的最有效的措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利益群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解决同样需要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因为,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生产关系只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才能充分调动人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的利益。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改变上层建筑中僵化的政治体制,以更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改革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将使整个社会机体协调发展,融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最大限度地协调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形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佳组合模式。

3.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调节不同利益群体的矛盾,必须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党和政府作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应运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为群众排优解难。通过细致、耐心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教育和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因此,一要深入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使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二要耐心进行国情教育,正确认识和处理先富与后富的辩证关系。三要不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使一切不符合实际的过高欲望或不正确想法得到适当的约束。四要时刻重视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群众的头脑,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4.建立利益表达机制,良化群体关系。建立不同群体和个人的利益表达机制,是实行民主政治的基础性环节。长期以来,我们的利益表达机制不够健全,各种利益群体之间缺乏沟通,工、青、妇等群体、团体表达和维护自己所代表的群众的具体利益不够。为了合理地调节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矛盾,必须建立起能够充分反映不同利益群体关系和要求的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要建立、健全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增进群体融通,消除隔离层,增加透明度,实现利益共识。要积极发挥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要建立和完善各种协会,要加强舆论监督。

5.建立法律机制,规范群体行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具有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的职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律的功能必须侧重于调节人民内部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矛盾。所以,国家和政府必须从调节群体利益矛盾着眼,完善社会主义法律、法规,引导人们的利益行为。当前,特别需要建立市场法规体系和行政法规体系,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和政府及各级干部的行为。同时,还要教育社会公民知法、懂法、守法,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选择自己的利益行为,强化合理的利益行为,转化、限制非法的利益行为,保护不同利益群体正当利益的实现。

总之,正确处理和解决不同利益群体的矛盾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从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有效办法去解决、需要社会各种力量通力合作,促进各个利益群体的协调发展,形成全社会的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的群际和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刘少奇选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3.《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4.郭国勋 吕国忱 《现代哲学探索》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 张福春(1952年5月 —),男,辽宁省铁岭市人,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哲学。

猜你喜欢
表现特点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儿童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及发展趋势探究
浅谈新闻报道模式化的表现与对策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