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情”为何?

2009-03-25 04:09顾亚妹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09年2期
关键词:司马迁激情语文课堂

顾亚妹

无论是外出听课或是校内交流课,时常能听到教师们在课后发出这样的感慨:“这位语文老师真用情!”“嗯,情感的确很丰富。”“课堂上教师真的是激情飞扬。”且不说这样的评价是褒或贬,但语文课堂上,“情”为何?却值得我们思考。

一、 “情”到深处,意更浓

由情感转化而来的学习动机内驱力很大,维持时间也很长,一个对语文学习热情较高的学生,在学习和练习实践中往往显得积极主动,这就是情感因素在起着作用。

1 激情。每篇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情感因素,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情感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进入预定的角色,产生情感体验,这何尝不可?

教学时教师用挂图、录音、录像、投影等渲染情境,还可以用讲故事、表演、实物演示等再现文章设定的情景,在情景交融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一位教师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时,为了能让学生们感受到谈迁历尽艰辛完成的《国榷》书稿,在一夕之间化为乌有后的痛楚,教师配以凄婉的二胡曲,深情地朗读起了文中的重点语句。听着伤感的音乐,感受着教师动情地朗读,学生们怎能不入情?此时,他们能不理解谈迁的心情吗?这是情感的交流,是激情的碰撞!

2 感情。心理学研究认为,一个人的情感往往可以感染和影响周围其他人,并常常使其他人引起与之相近或相联系的情感。同样,别人的情感也可以感染和影响自己。因此,语文课堂上,教师无精打采,学生会没有精神,教师精神饱满,学生也会充满激情。

不久前听过一堂印象深刻的课,执教的是《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课堂上,教师那一段段精彩的独白,无不让在场听课的教师为之震惊。语言的魅力是无穷尽的,它在无形中感染着学生们。以至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让学生为司马迁写颁奖词时,同学们那精彩的“告白”给了教师们一个更大的惊喜。他们动情地用优美的语言,抒发着自己对司马迁的敬佩之情,大胆而激情地表达着自己的赞叹,用心声来描绘自己眼中司马迁的高大形象……教师表现出旺盛的精力,示范准确而潇洒,语言清楚而精炼,声音响亮而优美,表现出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听着师生们充满感情的话语,怎能不让人动心?

二、 “情”不可却,难共鸣

教师情感的运用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而不能生搬硬套,思想僵化。如果教师主观上情绪高涨,不考虑学生是主体,空洞说教,忽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培养,情感因素的运用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1 虚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逐渐熟悉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循循善诱,要让学生自觉领悟教师的真诚,并自然产生“亲其师,信其道”,以提高教学效果。反之,那只能说是“虚”情“假”意了!

给学生们上《爱如茉莉》一课时,需要让学生们领悟父母间如茉莉般散发着缕缕幽香的爱。按理说,这样的课堂应该是流淌着爱、散发着情的,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舞台,可教师为了能体现爱、突出情,设计了一段段听似“精彩”的过渡语,想要激起学生们的“热情”,让他们大声地去读课文中对话。可教师却忽略了,那是母亲在病中的叮嘱,教师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们,其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教师们唯有用真心,才能换取学生们的真情。

2 “燃”情。为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应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精心钻研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营造适当的教学情境,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随时注意学生情绪的波动,并对症下药,及时扭转不利的情感因素。

有位教师教《金蝉脱壳》一课时,课件的设计可称是“完美无缺”,配以精彩的图片,学生们很是兴奋,仿佛课堂的气氛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可是意想不到的是,学生们的激情不减,情绪高亢。这时候,教师依然用“笃定”的语气,和他们一起理解着金蝉脱壳最为精彩的部分——尾部出壳。可学生们的注意力早已被吸引了过去,教师再动人的话语,再“煽情”的辞藻,在他们听来,都没有眼前画面来得迷人。这时,教师想的不应该是“燃”情,而要考虑如何“熄”火,让学生回归平淡而真实的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根据具体时间、环境、条件和学生的特点,灵活确定和运用情感因素,以达到预期目的。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到处流淌真情,少一点“情”不可却、难共鸣的尴尬,添一些“情”到深处、意更浓的美景!

(作者单位:常熟赵市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司马迁激情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专家学者为“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三十周年题词
我们的激情瞬间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人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