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
- 论《史记》中的“春秋笔法”
有重要的地位。司马迁在撰写过程中创造性地对孔子“春秋笔法”的叙事方式和语言运用进行突破和创新,通过以事例寄观点,以言语立论断的手法,灵活地选用实词、虚词和称谓,达到对历史事实客观而又真实的记录。本文通过对《史记》中“春秋笔法”的研究,分析其突破和创新的方面以及对史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关键词】司马迁;《史记》;“春秋笔法”【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5-002
今古文创 2023年25期2023-07-20
- 从《史记》看司马迁的大一统思想
。董仲舒教导过司马迁学习《公羊春秋》。他的思想也被司马迁吸收来作为《史记》的理论基础发扬光大。司马迁在《史记》中通过对秦汉统一事业的盛赞表达了自己对民族大一统思想的拥护和肯定,其在《史记》中进一步产生了“夷夏同源,夷夏一统”与“夷夏有别,以夏统夷”的理论思想。他的这种超前、先进的民族思想的出现在当时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具有非凡意义,如今仍值得借鉴学习。【关键词】司马迁;《史记》;民族大一统【中图分类号】K204 【文献标识码】A
今古文创 2023年16期2023-05-30
- 战国始年考辨
为通行提法,但司马迁并未解释其原因,至今学术界也没有予以合理说明。中国历史时代断限一般以某场战争或改朝换代事件作为新旧朝代交替的标志,特征明显,容易判断,唯独战国始年是个例外。历史分期需体现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为时代分界的关键事件应是代表下一阶段历史发展趋势的典型事件。发生在周元王元年前后的陈、吴两国的灭国事件,开始呈现战国时代战争以兼并为目的及谋诈迭用等特征,与春秋争霸战争截然不同,深刻表明了时代主题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为解释司马迁为何选择周元王元年作
史学集刊 2022年4期2022-07-22
- 司马迁7岁倒背《国风》
佚名司马迁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聪明好学,从小就学习了很多知识。有一次外祖父杨鼎要去出席乡间文人的聚会,就对7岁的司马迁说:“今天,乡间要举办文人聚会,我带你一起去见识见识吧。”“真的吗?那真是太好了。”司马迁就随外祖父参加了聚会。很多的文人学士聚在一起饮酒、作诗,好不热闹。这时,儒士杜明把司马迁叫到面前问:“你今年7岁了,对吧?”“是呀!”司马迁回答。“听人讲你能把《诗经》中的145首《国风》全部背出来,这是真的吗?”司马迁落落大方地回答
小读者之友 2022年5期2022-06-17
- 中日史传作品中的项羽形象比较
要: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与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项羽与刘邦》皆突显了项羽的雄才大略、铁骨柔情的人物性格,成功塑造出一代枭雄项羽的悲剧形象。通过将两部作品的项羽形象进行对比,以探求两者在人物性格特征、英雄精神特质及对人物的评价等方面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并阐释其存在差异性的深层文化内涵。关键词:司马迁 《史记·项羽本纪》 司马辽太郎 《项羽与刘邦》 项羽形象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书以类事,传以蓍人,梁启超先生曾言:“《史记》之行文,叙一人能将其
文学教育 2022年8期2022-05-30
- 从《李陵》看中岛敦怀疑主义到行动主义的转变
武帝被施宫刑的司马迁;被匈奴俘获后坚持自己的初心,最终回到汉朝的苏武。作者将自己的灵魂倾注于李陵和司马迁这两位人物之中,可以说二人是作者自身的映像。本文对作品中的两位主要人物李陵和司马迁进行深入分析,剖析中岛敦由怀疑主义向行动主义的转变。【关键词】 李陵;司马迁;中岛敦;自我怀疑【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0-0007-03日本著名作家中岛敦在他短短33年的
今古文创 2022年10期2022-03-22
- 蒙恬“不知强谏、阿意兴功”的辩证
蒙文摘要:司马迁在《史记》中称蒙恬“不知强谏、阿意兴功”,这并非完全是针对蒙恬的责难和批评,还涉及司马迁的立场。司马迁的时代同样面临和匈奴战与和的问题,这番评价一方面是为了表明自己反对对匈奴用兵的立场,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规劝西汉统治者以史为鉴,不要一味“兴功”。司马迁“不强谏”“阿意兴功”“轻百姓力”的批评不仅针对蒙恬,更是针对秦始皇及整个秦朝,同时也委婉地对武帝时期的对外战争提出了批评。关键词:蒙恬;不知强谏;阿意兴功;司马迁中图分类号:K232文献标识码
西部学刊 2021年19期2021-11-03
- 史家绝唱 立心铸人
创大戏,话剧《司马迁》登上俄罗斯圣彼得堡·亚历山德琳娜剧院,向俄罗斯观众讲述中国史家传奇故事。本文立足于当下跨文化交流背景,从剧目制作角度分析话剧《司马迁》内涵。关键词:话剧《司马迁》 冯远征 文化交流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6-0142-03随着冯远征先生一声掷地有声的呐喊“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拉开了此次北京人艺圣彼得堡一行,受俄罗斯圣彼得堡国际文化论坛理事会邀请,201
艺术评鉴 2021年16期2021-09-18
- 为什么司马迁要忍辱著《史记》?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朝的太史令。父親死后,他继承了父亲的官职。司马迁饱览史书,游历全国,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素材,他在继任太史令后,就开始着手写一部记录中国历史的巨著。但就在这时,由于他公开为战败而不得已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司马迁被汉武帝处以残酷的宫刑。司马迁多次想自杀,但是,他从历史上许多发愤成就事业的例子中受到了鼓舞。他想: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失明后,写成了《国语》;孙膑被砍了膝盖骨,写出了《孙膑兵法》,我为什么不能把这部史书写出来呢?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1年8期2021-08-14
- 《春秋》“大一统”观与秦汉时期的思想及创作
一统;董仲舒;司马迁;司马相如DOI:10.16346/j.cnki.37-1101/c.2021.03.02汉武帝刘彻元光元年(前134)十一月,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郡国举孝廉各一人①。五月,诏贤良对策,董仲舒应诏对策,提出了建立太学的构想,将儒家学说定为统治天下的思想。《汉书·董仲舒传》载其《举贤良对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
文史哲 2021年3期2021-07-28
- 智勇双全的樊哙人物形象分析
点,同时通过对司马迁《史记》记载真实性的考据,进一步证明了历史上樊哙智勇双全的真实性。关键词:司马迁;《史记》;樊哙;人物形象一、《鸿门宴》中樊哙智勇形象的塑造(一)《鸿门宴》中樊哙的“三勇”首先是忠勇。《鸿门宴》中樊哙出场之时,恰是刘邦一生中最危险之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张良首先想到的是樊哙,因为樊哙既是一位武艺高超的勇将,又是忠心耿耿的老乡,还是刘邦的妹夫,于是他径直找到樊哙,说道:“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樊哙回答:“此迫矣!臣请入,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4期2021-07-27
- 假如你是司马迁
洪水读《汉书·司马迁传》后,读者会情不自禁地发问:假如自己是司马迁,能有那么大的决心和毅力,忍受超乎人想象之厄境,去实现志向和抱负吗?了解历史的人知道,司马迁是因为替汉将李陵辩解而遭受宫刑的。司马迁与李陵一同在宫中供职,卻并未深交,甚至没有聚会喝过一杯酒,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他之所以替李陵申辩,说到底是为汉朝天下着想,认为朝廷需要这样的国士,虽出入万死,也不求一线生机。李陵是西汉名将,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多次请战,率5000余名弓箭手出发征战匈奴,激战
党员文摘 2021年4期2021-06-11
- 痛苦者司马迁
败被俘。太史令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获罪入狱。此时的司马迁陷入人生绝境,财货不足以自赎,交游故旧无一言相救。司马迁没有死,他受了宫刑。从此,太史令司马迁,变为中书令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自陈,所著之史尚未完成,他选择活下来。在高度简化的叙述中,司马迁人生的最后十数年,是一个怀抱唯一使命的励志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他所有人生目标都指向《史记》,所有痛苦都在写作中得到纾解与救赎。《汉书·司马迁传》说他被刑以后“尊宠任职”,这四个字大堪玩味。尊宠
领导文萃 2021年5期2021-04-02
- 人死得有意义——重于泰山
。”這句话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为什么要把人死得有意义、有价值,说成“重于泰山”?汉武帝时,司马迁曾任太史令。那时匈奴时常进犯,有一位善于骑射的勇将李陵,自请带兵五千北上拒之,不料被八万匈奴骑兵包围。李陵寡不敌众,坚持了十余天,杀敌一万多人,因无后援,退路又被截断,被俘而降。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生气,就把李陵的三族都给杀了。司马迁为李陵辩解,说李陵有功于汉朝,他的功足以抵补战败之罪;他的投降不是真降,而是在等待时机报效国家。汉武帝一听此言勃然大怒,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21年36期2021-01-06
- 司马迁的读书观
建华内容摘要:司马迁一生酷爱读书,他博览广识,无书不读。在读书时,他总是力求做到知人论世,通过书本去了解作者;司马迁还笃信尽信书不如无书,不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而是通过独立思考得出自己判断。司马迁还努力做到读书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以实践的方式以弥补书本记载的不足。他的这些读书思想,对当下的阅读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司马迁 读书 知人论世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一部无以伦比的“百科全书”。它犹如一座高耸的丰碑,屹立在中国文学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12期2020-12-23
- 从读者反应批评理论的“叙述接受者”解读《史记》的写法
代作品中,汉代司马迁《史记》就是一例。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古典文学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已开始思考文本和读者之间的联系性,也有意识地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利用各种足以吸引“叙述接受者”目光的写作方式,令不同类型的“叙述接受者”产生阅读兴趣。关键词:读者反应批评;冒牌读者;叙述接受者;司马迁;史记读者反应批评理论(Reader-Response Criticism)是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文艺界兴起的新文学理論,其又可简称作读者反应理论(Theory of Reader-
北方文学 2020年23期2020-12-17
- 痛苦者司马迁
败被俘。太史令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获罪入狱。此时的司马迁陷入人生绝境,财货不足以自赎,交游故旧无一言相救。司马迁没有死,他受了宫刑。从此,太史令司马迁,变为中书令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自陈,《太史公》书“草创未就,适会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所著之史尚未完成,他选择活下来。在高度简化的叙述中,司马迁人生的最后十数年,是一个怀抱唯一使命的励志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他所有人生目标都指向《史记》,所有痛苦都在写作中得到纾解与救赎。
读书 2020年12期2020-12-09
- 十岁之差 千年疑案
——司马迁生年公元前145年的观点应属妥当
29)“史圣”司马迁故里韩城市连续多年举办司马迁诞辰祭典活动,2019年3月举办了司马迁诞辰2164周年祭典。祭典基于司马迁诞生年公元前145年。但在学术界,关于司马迁生年有公元前145年(中元五年)、或公元前135年(建元六年)两个观点,相差10岁,自初唐存疑1300多年,百年来屡有争论。可以说是10岁之差、“千年疑案”“百年论争”。总体来看,主张司马迁生年公元前145年之说者为主流。一、存疑与争辩司马迁生年问题,按初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应为公元前13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7期2019-12-27
- 司马迁:逆商比情商更重要
这本书就是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说起司马迁,他可谓中国历史长河中,屈指可数的一种人: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改变者。他超越了命运的桎梏和打压,让不计其数的尘封历史重见天日,用笔端给各路英雄豪杰隆重定调。历史,因为司马迁,真的变得不一样了。纵观司马迁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凡成就伟业者,不外乎三个要素。最好的启蒙是家风。司马迁生于史官世家。祖上从周朝开始,就掌管文史星卜。父亲司马谈是太史令,也是司马迁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司马谈看来,司马家族是要大有作为
百家讲坛 2019年21期2019-11-27
- 对比阅读之司马迁与苏格拉底的生死观
文本:骆玉明《司马迁,关于生与死的话题》周国平《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阅读:骆玉明《司马迁,关于生与死的话题》思考:1.在生与死之间,司马迁为何选择了生?2.司马迁是如何将自己的生命体验融人《史记》中的?3.文中所说的“就自己的生死而言,这也是对权力者的宣言”,指的是什么宣言?阅读手账不必做得十分漂亮,只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总结,它就是有价值的。欢迎同学们把你的阅读手账手写或拍照发给我们,将有机会在杂志上看见自己的“学习展示”哦!我们的联系方式,见“编读么么
大学·课外阅读 2019年5期2019-09-10
- 《司马迁发愤写》教学设计
(齐读课题)《司马迁发愤写》。[复习词语]波涛滚滚 耳濡目染 四处游历/牢记嘱托 研读文献 整理史料/悲愤交加 了此残生 发愤写作。[观察规律](第一行词语与年少时的司马迁有关,第二行词语是描述父去时的司马迁,第三行词语是描述受刑后的司马迁)。【教师板书:年少时 父去时 受刑后】二、学习第四自然段——《史记》《史记》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它还开创了我国纪传体通史的体例。作者又是怎样介绍《史记》的呢?读课文的最
速读·下旬 2019年8期2019-08-27
- 司马迁还璧不犹豫
庆晨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受命编写史记,上至皇上下至朝臣,都会被记上一笔甚至几笔,所以被很多人看作是名留青史的大事,因而备受关注。有些人为了稀图司马迁能把自己写得好一些,还特意送上礼物。一天,朝中最得势的将军李广利派人给司马迁送来了一件礼物。司马迁的女儿小心翼翼地打开礼盒,只见里面装着一对晶莹透亮的玉璧,不禁惊呼:“太好了,这真是世上稀奇之宝啊!”司马迁听到女儿的惊呼,放下手中的笔,用手摸了一下玉璧,也不禁赞叹道:“是啊!如此光洁、圆润,真是白璧无瑕啊!”女儿听
奋斗 2019年1期2019-06-11
- 司马迁:逆商比情商更重要
这本书就是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说起司马迁,他可谓中国历史长河中,屈指可数的一种人: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改变者。他超越了命运的桎梏和打压,让不计其数的尘封历史重见天日,用笔端给各路英雄豪杰隆重定调。历史,因为司马迁,真的变得不一样了。纵观司马迁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凡成就伟业者,不外乎三个要素。最好的启蒙是家风。司马迁生于史官世家。祖上从周朝开始,就掌管文史星卜。父亲司马谈是太史令,也是司马迁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司马谈看来,司马家族是要大有作为
百家讲坛 2019年22期2019-04-22
- 《报任安书》一文的解读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回信,是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除了《史记》以外的司马迁的作品,也是我们唯一能见到的司马迁直抒胸臆披露心声的作品。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被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似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任安下狱后,司马迁给他回信,诉说衷肠。信中他以无比激愤的心情,向朋友、世人诉说了自己因“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倾吐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与愤懑,
新高考·语文学习(高一高二) 2019年11期2019-03-02
- “二十南游江淮”证明司马迁生于建元年间
——兼答张大可先生《司马迁生年述评》
266603)司马迁生年已争论了百年, “前145年说” 和“前135年说”仍不能取一说而定论。要取得定论,必须在已有共识的基础上,以令人信服的科学方法论证出真实的司马迁生年,才能结束这场争论。今以排比行年法、数学求解法、原文解读法共证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35年,以告白于关心此问题的广大读者。一、在已有共识基础上求证司马迁生年百年来,司马迁生年已有多次大的争论,争论各执己见,十分激烈。但有时忘记了共识,有的甚至口头上承认共识,在实际论述时又违背共识。我们务必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5期2018-03-09
- 2017年司马迁研究综述
7年,学术界对司马迁的研究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势头,取得了较为丰厚的成果。根据中国知网数据统计,本年度共发表有关司马迁研究的论文95篇,其中期刊论文84篇,硕博士论文4篇,辑刊论文2篇,报纸论文5篇。学者们从生平、经济、史学、政治、文学、伦理、儒学等多个角度对司马迁的思想与学术成就作了探讨。一、关于司马迁生年的研究对于司马迁究竟生于哪一年的问题,由于史书缺乏明确记载,长期以来学术界存在着争论,至今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代表性意见:王国维的公元前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9期2018-03-07
-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
高楚姗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他死了,就会变成尘芥堆里的一屑,成为他自己所说的“轻于鸿毛”者;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他苟活,就会变成千万人耻笑的对象,在活着的时候就变成尘芥堆里的一屑,成为他自己所说的“轻于鸿毛”者。这么说来,如果司马迁没有《史记》,那么无论是死是活,他都只有一条命定的道路,受辱而死或是含恨而活,不管怎样都背负着痛苦和不甘,然后埋没在尘埃中,化为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人物,在这世上匆忙走了一遭。那么司马迁的受辱是促使他写成《史记》的原因吗?似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7年9期2017-10-10
- 司马迁真的是被汉武帝害死的吗
姚大力司马迁真的是被汉武帝害死的吗姚大力汉武帝与司马迁这对内心严重对立的君臣,究竟谁活得更长一点,从而得以亲眼目睹另一方的死亡?现在没有确切的凭据可以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关心司马迁命运的人们,曾经对此做过各种各样的猜测。司马迁受宫刑之后一直担任中书令的官职。现有的资料似乎可以表明,汉武帝最后一年,在中书令位置上的,是一个叫郭穰的人。这就是说,司马迁当时已经离开了中书令的职位。那时他还未到60岁,不像是告老离去,所以很可能是死于任上,导致中书令的职务另易他人。
文史博览 2017年4期2017-04-22
- 司马迁真的是被汉武帝害死的吗
姚大力汉武帝与司马迁这对内心严重对立的君臣,究竟谁活得更长一点,从而得以亲眼目睹另一方的死亡?现在没有确切的凭据可以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关心司马迁命运的人们,曾经对此做过各种各样的猜测。司马迁受宫刑之后一直担任中书令的官职。现有的资料似乎可以表明,汉武帝最后一年,在中书令位置上的,是一个叫郭穰的人。这就是说,司马迁当时已经离开了中书令的职位。那时他还未到60岁,不像是告老离去,所以很可能是死于任上,导致中书令的职务另易他人。学者王国维倾向于这个说法。他写道:
文史博览·文史 2017年4期2017-04-21
- 司马迁:千秋太史公,笔下走龙蛇
黄河边西汉时,司马迁出生在黄河边一个叫龙门的小城,这个小康之家,给予了司马迁最初的文学启蒙和教育。司马迁的家教很关键,他的父亲司马谈在当地素有威望,正是在他望子成龙的期待下,司马迁习字读书,十岁时已能诵习《尚书》《左传》《国语》《系本》等书。在那个书册典籍都是珍稀品的年代,小小年纪的司马迁,算得上博览群书了。汉武帝建元年间,司马迁的父亲得到了京师长安太史令一职,老爸去当官,作为儿子的司马迁则乖乖留在龙门老家,持续着耕读放牧的生涯,倒也自在悠然。一个人的境内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6年36期2017-01-03
- 简析《报任安书》中司马迁的史学思想及对汉统治者的看法
《报任安书》中司马迁的史学思想及对汉统治者的看法陆子卓《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回复其友人任安的一封书信,信中陈述了司马迁在为李陵辩护后的一系列不幸的遭遇,表达内心的痛苦,交待了撰写《史记》的原由,其中更包涵了司马迁的历史观与人生观。从《报任安书》中可以小见大,充分反映出了司马迁的史学思想“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思想以及他对当时汉朝统治者(汉武帝)复杂的态度。司马迁 史学思想 理性评价 人文精神鲁迅先生曾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高度评价了
长江丛刊 2016年24期2016-12-06
- 司马迁拒受玉璧
司马迁是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汉武帝时司马迁任太史令。一日,司马迁正在书居中翻阅史书,忽然家仆来报说门外有客人求见。他急忙放下手中的书,示意有请。不一会儿,一位家仆打扮的人走进屋来,只见那人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和一个精致的小盒子递给司马迁。他打开信一看,原来是大将军李广利写来的。这时,司马迁的夫人和女儿妹娟走了进来。妹娟好奇地打开那个小盒子。只见里面放着一块晶莹剔透、光彩夺目的玉璧,不禁脱口赞道:“美哉!这真是稀世之宝啊!”司马迁闻声,不由自主地接
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2016年10期2016-10-10
- 司马迁拒受玉璧
司马迁拒受玉璧司马迁是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汉武帝时司马迁任太史令。一日,司马迁正在书居中翻阅史书,忽然家仆来报说门外有客人求见。他急忙放下手中的书,示意有请。不一会儿,一位家仆打扮的人走进屋来,只见那人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和一个精致的小盒子递给司马迁。他打开信一看,原来是大将军李广利写来的。这时,司马迁的夫人和女儿妹娟走了进来。妹娟好奇地打开那个小盒子。只见里面放着一块晶莹剔透、光彩夺目的玉璧,不禁脱口赞道:“美哉!这真是稀世之宝啊!”司马迁闻声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30期2016-04-11
- 司马迁求生修国史
学家、文学家叫司马迁。他祖上几辈都是国家的史官,负责记录历史。司马迁年轻时立志继承家业,写出一部完整的史书。他离开长安,到各地远游,考察历史古迹,搜集到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了解了英雄豪杰和人民群众的动人事迹。这使他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决心把那些丰功伟绩记录下来,传给后代的人们。后来他父亲去世了,他接着做了史官,想到自己的志向,就开始写作。没想到这时候,一次政治事件把他卷了进去。司马迁为国家着想,说了几句真心话,得罪了汉武帝,被处以死刑。要免死只能出钱赎身
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6年3期2016-03-25
- 司马迁学术渊源、学派归属研究综述
0037)【司马迁思想研究】司马迁学术渊源、学派归属研究综述何 发 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文学院,南昌 330037)关于司马迁学术渊源、学派归属,学界或持学归儒家或儒家为本说,或持学归道家或道家为本说,或持儒道相通或互补说,或持学归墨家说,或持综合取义、自成一家(史家或杂家)说等等,大体均能持之有故而言之成理,此正揭示了司马迁思想的综合性。就司马迁的思想倾向而言,司马迁是推崇儒学的,《史记》的撰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应该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一种表达。司马迁;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1期2016-03-16
-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备课思考及教学反思
2.1 过渡: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自由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指名读,思考:①司马谈怎么了?(临终之时,弥留之际……)②临终之时的司马谈什么样子?(泪流满面)为什么泪流满面?难道是因为要去世了吗?学生自由讨论:志向没有完成所以流泪。出示: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2.2 自己一辈子的志向一直到临终的时候都没有实现,司马谈那时候是什么心情呢?(失望,遗憾)读出司马谈的失望心情。2.3 现在司马谈已经没有机会实现志向了,他将希望寄托在了谁的身上?(司马迁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期2016-01-08
- 由《报任安书》看司马迁的生死观
”一章中选取了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回复有人任安的一封书信,当时好友任安因受巫蛊之乱的牵连而喊冤入狱,他写信给司马迁,希望司马迁能够帮助他“尽推贤进士之义”,将自己从牢狱中解救出去。然而一直到任安受到腰斩处决时,司马迁才写下了这篇回信。从这封回信中可以看到,司马迁怀着愤恨不满的情绪,讲述了自己受到的屈辱,充分表达出他内心的痛苦,并向好友解释了自己“苟活”于世的原因,倾诉了其“就极刑而无愠色”,一定要帮助父亲完成《史记》的原因,也从另一方
语文学刊 2015年7期2015-08-15
- 司马迁写《史记》
从它的作者——司马迁讲起。司马迁的父亲是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迁10岁时,跟随父亲到了长安,从小就读了不少书籍。为了搜集史料,开阔眼界,司马迁从20岁开始,就游历祖国各地,这给他的写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父亲去世后,他继承了父亲的职务,做了太史令,因此阅读和搜集的史料更多了。他准备写一本记录历史的书——《史记》,但正当他准备开始写作时,却发生了一件祸事。原来,汉武帝派李广的孙子——李陵带领军队跟匈奴作战。李陵打了败仗,投降了。汉武帝很生气,就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都
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2015年5期2015-05-18
- 为何祭祀司马迁保留在民间
子,但是为什么司马迁这样的千秋史圣,对其祭祀,一直维持在民间,而非上升到官祭?其实,我们国家一直有三个“大祭”,一个是黄陵,属于国之祭、族之祭;一个是孔子,属于文之祭祀,是对文脉的一种追踪;还有一个就是司马迁,它既是文祭,又是心祭,是对一个伟大人格的缅怀。在以上三个祭祀中,司马迁的祭祀一直保留在民祭,这恰恰是一个特点和好处。表面司马迁永远不借助于一种外在的力量,而借助于一种他自身的一种人格力量,根植在我们民族每个人的心里,我希望能够保留民祭的传统。司马迁之
西部大开发 2014年4期2014-05-31
- 司马迁身世研究综述
330038)司马迁身世研究综述何发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西南昌 330038)有关司马迁身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受宫刑原因及死因等问题的探讨上。对司马迁受宫刑原因的探讨,有自请宫刑说、“沮贰师”“诬上”说、“沮贰师”“诬上”为次因与“文字狱”为主因说、绝对君权下的牺牲品说、非武帝示意系狱吏加罪说、思想性格悲剧说等。对司马迁死因的探讨,有获罪致死说、自杀说、自然之死说等。司马迁;身世研究;综述对司马迁的研究,一直是文史学界关注的重点,《史记》作为“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8期2014-03-20
- “司马迁下狱死”说驳议
100871)司马迁历史地位如此之高,然而对于他的一生,我们所能大致了解的只到完成《史记》为止,后期的事迹无从知晓。我们不知道司马迁此后还有什么经历,他什么年纪去世的,死因为何等等,班固、裴骃、司马贞、张守节等人都没有明确提到。但后世的研究者总试图寻找一些蛛丝马迹,对他的晚景和结局进行推测。唯一直接提到司马迁之死的材料在裴骃《史记集解》所引卫宏《汉书旧仪注》中有一小段话: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过。武帝怒而削去之。后坐举李陵,陵降匈奴,故下迁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0期2013-08-15
- 司马迁被宫只因马屁拍在马蹄上?
就顺口问太史令司马迁对此事有何看法。司马迁就为李陵说了好话。班固用了三个字描述司马迁回答领导问话时的态度:“迁盛言”。班固一定觉得,司马迁“盛言”的时候,很男人,是个纯爷们儿。可是,班固滥用他的想象,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印象:司马迁惹恼汉武帝,变成了不纯的爷们儿,都是因为一时冲动而强出头。事实真是如此吗?司马迁为什么要替降将李陵辩解呢?他们是穿一条裤子的铁哥们儿吗?司马迁给朋友任安写过一封很有名的信,叫《报任安书》。他在信里解答了我们所有人的疑惑。他说,我“
百家讲坛 2012年17期2012-02-11
- 过司马迁墓
娃诗作:《过司马迁墓》推 荐 人:屠 岸推荐理由:护卫历史与心灵的正气之诗起风了 司马迁手中擎着一盏灯穿着麻布衣袍凌乱的胡须暗淡的发里凝聚两道电流穿透悲欢荣辱超越赞颂他告诉我住在这黄土岗上挺好亲切浑厚像一位老农我仔细听这高高的黄土岗上星子们就在耳旁飘飘摇摇在蓝色气层一面穿梭一面谈今说古南来北往群鸟土崖上筑窝飞绕陵墓古树翠柏枝头山雀吟唱一道闪电曳着低沉的雷声我看见司马迁宽的额厚的胸黄河和大野的气息从那儿穿过
诗潮 2009年9期2009-11-02
- 悲剧英雄写悲剧英雄
疑问的,应该是司马迁了。如果没有司马迁写了《史记》,中国的历史会少了很多很多重要的记载。很多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成语,譬如“破釜沉舟”、“完璧归赵”、“鸡鸣狗盗”、“负荆请罪”、“四面楚歌”都是来自于司马迁。几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对他都有很崇高的敬意,所以历朝历代的读书人,都会尊称司马迁为“太史公”。司马迁最让人赞叹的是,他写的历史人物,都非常有“人性”。什么是人性?人性就是喜怒哀乐、有弱点、有感情。司马迁笔下的几个悲剧英雄,尤其栩栩如生,令人惋惜,也令人敬爱
意林 2009年17期2009-05-14
- 太史公剽窃案
李开周司马迁有些不道德。他编写《史记》,从《尚书》、《孟子》、《左传》、《国语》、《世本》和《楚汉春秋》那里搬走不少东西,有的是摘叙其事,有的是全用其文。编书嘛,当然可以搜集资料,可以择善而录,可总得注明出处不是?话说回来,我们也不能全怪司马迁,毕竟那时候还没有《版权法》,大家根本不懂什么叫“侵犯版权”,著书人引用他人作品时,不注明出处的事儿多了去了。清代学者赵翼也替司马迁说好话:“此则书各专行,不嫌引用,并非掩其美为己有也。”意思是司马迁并非剽窃,我们应
幸福·悦读 2009年3期2009-04-08
- 《史记》四百年后定书名
记》的书名并非司马迁自己所定,而是在他逝世四百年之后,由公众定下书名。西汉元丰元年(公元前110年),司马迁袭任父职出任朝廷史官太史令,就在这一年,开始了《史记》的编纂。期间,他为被迫投降匈奴的大将李陵辩冤,汉武帝大为震怒,将他施以宫刑,打入大牢。司马迁忍辱负重,在牢房里继续《史记》的编撰。三年后出狱,更加惜阴如金,夜以继日勤于著述。经整整十六载呕心沥血,鸿篇巨制《史记》终于杀青成书。书稿初成,东方朔看后大加赞赏,美称为“太史公书”。司马迁在为此书作序时,
幸福·悦读 2009年3期2009-04-08
- 汉武帝和司马迁:究竟谁阉割了谁?
的一幕发生了:司马迁被汉武帝下令施以宫刑。其实,历代皇帝在收拾文人的时候大都不会手软,什么残忍毒辣的法子都使用过,但把一个整天埋头于简牍中,忙于阅读、整理历史文献的文人的生殖器连根端掉者,汉武帝刘彻却是独一个。这种世所罕见的无耻行径,无不让人觉得恶毒、阴损和卑鄙下流。那么,汉武帝为何会突发奇想、挖空心思地这样对待司马迁呢?难道仅仅只是因为司马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为被迫投降匈奴的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还是另有他因?不能否认,汉武帝下这个命令的时候,心情确实
百家讲坛 2008年18期2008-09-28
- 不可鄙薄司马迁
关于为史一道,司马迁无人可及大概已是古今共识。再往宽泛处看,司马迁身后还没有任何学人能在对历史、社会、人事诸多方面的综合把握上可与之比肩,这恐怕也不算妄言。司马迁功同《春秋》,他是否享有过哪怕片刻,如同孔圣人般的社会崇敬呢?答案是,从来没有。于是,司马迁又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沉重命题:为何写出过“圣人级”专著的作者,得不到圣人级的待遇?其实,司马迁留下的这个命题,他自己已先行破解过,他说:“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自古而耻之。”(《报任安书
读书 1997年3期1997-07-15
- 《史记》的书名是司马迁起的吗?
情况也是这样。司马迁在这部巨著完成后曾给当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看后非常钦佩司马迁所取得的成就,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这也仅仅表明是谁的著作而已。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东汉班固写的《汉书·艺文志》)在著录这部书时,也只写《太史公百三十篇》,看来这就是司马迁这部巨著在两汉时期正式流行的名称了。那么“史记”二字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太史公记”这四个字里省略来的。原来与司马迁同代或后代的一些学者在引用这部著作时常嫌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5期1984-11-01
- 司马迁退礼
方 萍司马迁三十八岁在汉武帝刘彻朝中做太史令,有一天,朝中最得势的将军李广利派仆人送来一件礼物。司马迁女儿妹娟小心翼翼地打开礼盒,一看里面装了一对晶莹透亮的玉璧,不禁惊呼起来:“太好了,这真是世上稀奇之宝啊!”正在专心致志书写《史记》的司马迁,听到女儿的声音,放下手中的笔,用手将这玉璧摸了一下,也赞叹地说:“是啊!如此圆润、光洁,真是‘白璧无瑕啊!”女儿听到父亲也对这玉璧连声赞叹,心里很高兴,摩挲着总是不肯放下。过了一会儿,司马迁就意味深长地对女儿说:“白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2年6期198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