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无压力学习

2009-03-24 05:30张英华
教育艺术 2009年1期
关键词:左脑种树天性

张英华

“压力就是动力。”这是很多老师和家长根深蒂固的观念,因而从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大人们就鼓励孩子“树雄心立壮志”,用“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用虚幻的”考上大学的美好的与考不上大学的悲惨”前景,不断地给孩子们增加精神上的压力。恐惧感转化成了强烈的动机,也正是因为动机太强烈,孩子过分努力,用于功课上的精力太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始终无法达到理想状态。

学习的危急程度重时,动机越强烈,学习效率就越低。这是现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哈佛大学教授J·S·布鲁纳曾经训练两组老鼠走出迷宫寻找食物。第一组老鼠12小时没有喂食,平均经过6次尝试之后走出迷宫:第二组36小时没有喂食,它们走出迷宫至少要20次以上的尝试。人的反应也是如此。人在失火的建筑物里寻找出逃路线所花的时间,一般要比正常情况下学会找到逃跑路线的时间多三倍,有的甚至根本找不到。过于强烈的动机干扰了推理的过程,大脑的反应机制被过多的意识努力所阻塞,进行清晰思维的能力丧失了。

人和老鼠都能得到这样的教益:在没有压力时进行训练,就能学得更有成效,而且在危急关头也能表现得更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和动物行为专家E·C托大曼博士说,动物和人类在学习过程中都会形成识别环境的“脑地图”或者“识别图”。如果在学习中没有太强烈的动机和太严重的危机出现,这些地图就是广泛的,如果动物的动机太强烈,识别图就变得狭窄,它所学到的也只能是解决问题的单一方式。如果后来这种方式被阻塞,动物就要受到挫折,找不到一种替换的路线或方法。它培养出来的是“一种反应”,简单而枯燥。面对新情况往往失去自然反应的能力,不能随机应变,只能遵循原有的方针。

在学校的每个班级里都有这样的几个孩子,与别人相比他们似乎不太努力,玩的时间很多,然而遇到难题时他们思路广,很快就能找到解题的路径。他们是幸运的,他们的聪明得益于他们的“轻松”,如果他们也象别人那样努力的话,他们的“脑地图”也会变得狭窄,他们必定变得象别人那样笨拙。

孩子的压力来自于父母的压力,父母的压力基于这样的担心:怕孩子们学不好。这正是形形色色的教育的祸根。那些成功的教育家都有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历经五亿年的进化人类拥有了一颗绝顶聪明的大脑,每一个人的大脑都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人的智力潜能是非常巨大的。伟大的科学家与普通人的大脑没有什么差别,差别仅仅在于智力潜能的开发程度不同。

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在美国,有一个小女孩因脑炎晚期只有摘除掉左脑才能保住生命,做了左脑摘除手术。于是,这个小女孩成了医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关注的对象。传统理论认为,左脑负责抽象思维,没有左脑的女孩还能学数学吗?如今,这个女孩已经读高中了,数学成绩全优!左脑没有了,右脑将全部功能承担起来。任何一个大脑健全的人都应该比那个美国女孩强,学好中、小学的那点知识绝对没有问题。

柳宗元写过一篇舒《种树郭橐驼传》。郭橐驼善种树,所种树无不活,且枝繁叶茂。有人向他请教,他说:橐驼只不过能顺应树木生长的天性,种时象爱护子女一样小心,种后又象扔掉一样不管它;有的人虽然不胡栽乱种,却因“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背离了树木生长的天性,“虽口爱之,其实害之”。

树木能长得枝繁叶茂是天性使然,孩子能将中、小学知识学得很好是自然而然的事。孩子学业失败的罪魁祸首是大人“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陈佩斯主演的一部早期电影里有这样一幕:星期天的公园,人工湖上年轻人在划船,突然有人落水,不会游泳的陈佩斯跃入水中救人,救人的和被救的同时在水中拼命挣扎,岸上船上一片“救命”的喊声,还有人大声建议:“把他打懵!”公园管理员闻讯赶来,大喊:“站起来,站起来。”在水里挣扎的人站了起来,原来湖水不过齐腰深。恐惧导致了紧张,在紧张状态下人们将危急扩大化,丧失了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在紧张和压力下学习的中、小学生们,多么像一群在齐腰深的水里拼命挣扎的孩子,岸上的人有的喊加油,有的喊救命,唯独没有人喊:“站起来,站起来。”

动作不流畅叫呆板,说话不流畅叫口吃,思维不流畅叫学习吃力。欲学会流畅必先学会放松。

猜你喜欢
左脑种树天性
我用右脑多,还是左脑多
左脑风暴
你是左脑发达还是右脑发达?
种树
一起来种树
天性是人心的影子
你是“左脑人”你是“右脑人”
种树
或许,只因为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