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凯
美丽的海滨花园城市威海,花满街,树成阴,是中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威海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突出于黄海中部,扼渤海海口,连南北海防,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军港之一。威海在夏、商、周各代均属莱夷地,春秋末年为齐国属地,秦统一后为齐郡陲县地。公元1398年明朝在这里设卫屯兵,始称“威海卫”,寓意“威震海上”。1888年,中国第一支海军“北洋水师”在这里诞生。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在这里爆发。1898年被英国租借,1930年收回主权。威海山水秀丽,古迹众多,除刘公岛、成山头这两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外,还有“海上仙山之祖”昆嵛山和中国最大的天鹅湖,是避暑、疗养、休闲的胜地。
因为老家在内地,所以我对海米了解不多,只知道在老家海米一般用来调拌凉菜,但又发又泡麻烦不说,那略带咸腥的口味似乎也不太让人喜欢。
没想到后来阴错阳差,自己竟在威海这座海滨小城生活。整天面对大海,自然也要面对叫得上名与叫不上名的各色海鲜。“常在海边走,不能不湿鞋”。从一开始对各种海鲜极度排斥,到后来渐渐接受,我也慢慢品出了海鲜的独特味道,而最开始接受的竟是不起眼的海米。
每次过年回家,我总要带些东西,自然少不了买些海鲜。自家食用当然要讲求经济实惠,所以便找一位深谙此道的朋友帮忙挑选了些海米、虾皮等海味。
而正是那回让我大开眼界,也长了见识。我以前总以为海米应是个头越大、颜色越鲜艳越好,看来绝非如此。海米要从色、形、肉上来观察判断。好的海米颜色呈淡黄、淡红或粉白,鲜艳有光泽;体形要完整,大小均匀,干度足;肉质要丰满坚硬,虾身光洁,没有皮壳及腹肢,盐味轻淡。劣质海米则大多呈褐红色,没有光泽,虾体有残、断、折处,大小不均匀,虾身粘附皮壳,腹弯抱有腹肢,盐分大,干度不足;肉质枯瘦,明显发黏,肉渣沫多。照此标准挑选出的海米,便可保证无论个头大小,均新鲜味美,货真价实。
千里迢迢将海米带回家去,我自然极力推荐介绍,但收效颇微,除了调凉菜似乎还真找不到其他吃法。过年正是满肚油腻的时候,我就想吃点清淡爽口的东西,一天忽见放在厨房的海米,便抓一把。填一颗在嘴里,先慢慢地濡软,当那阵微咸闪过,一股淡淡的腥香便悠悠弥漫开来,用舌头将那紧裹的虾肉一丝丝剥下来,每一丝都那样有味道,有嚼头,似乎真能还原出新鲜大虾的鲜美。于是我便一下喜欢上了干吃海米,拿回家的那些竟让我如此吃去了大半。
回来之后,尝到海米之妙的我赶紧又去买,恰巧一位朋友说他家晒了些,准备留着自己吃,质量自然没得说,便拿些给我。比起买的海米,朋友家自晒的果然又有不同,味道更加鲜美。朋友介绍说,这就是俗称的“小金钩”,是最好的海米之一。个头虽小,但模样整齐,体表光滑,色泽金黄,因状如弯钩而得名。小金钩取自每年春秋两季渤海湾回游的小红虾,渔人将其打捞上来,立灶煮熟,曝晒几天,虾壳焦脆时即可摔制海米了。这种海米含有大量无机盐和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营养价值极高,是海米家族中的珍品。
海米的制作过程称为“摔”,方法有好几种:一种是直接摔打,将晒干的小红虾装在袋子中,揪住袋子口朝地上用力摔打,如此虾头、虾壳、虾的毛爪便都摔掉,再用簸箕顺风簸出,剩下的便是海米。第二种是像以前收麦子那样,先将晒干的小红虾厚厚地摊在水泥地上,用碌碡在上面来回滚碾,等虾壳压碎后,用木锨扬入空中,借助风力分开虾米与虾壳。扬完的虾米皮壳尚未去净,再装入密眼网袋内,两人提袋颠翻搓撞,倒出后再用旧网衣轻轻搓擦,直至皮壳去净。大概因为整个去壳取肉的过程如舂谷成米,故而称为海米,而海中之米也比喻得极恰当贴切。
没想到小小一粒海米竟需要如此繁琐劳作,加上出海捕捞的艰辛和危险,那海米的鲜香独具也就理所应当了。
从此,我每年都要托朋友买些海米,每次都寄些回老家,叮嘱父母多吃点,嫌麻烦就不用泡发,如零食般直接干吃就行。开始时听父亲说吃不习惯,后来听母亲讲,如今海米竟成了父亲不可缺少的下酒小菜,如同当年他喜欢吃五香花生米一样,捏颗海米嚼进嘴里,咂摸回味一番,再抿一口酒,很是惬意。
晚上,一家人或看电视,或散步,抓把海米,边看边嚼,边走边品,只觉两颊生津,唇齿留香,再就杯温热的白开水,香,但香得不媚,淡,却淡得不俗。
责任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