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育浅谈

2009-03-23 10:10杨贵彬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2009年2期
关键词:教师应教学活动教学内容

杨贵彬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主体性教育的角度看,课堂教学应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1. 实现教学指导思想的真正转变,体现主体性教育的指导思想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沿袭的是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人们在思想观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教师无疑在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起决定作用,要以教师为中心,殊不知,这种观念恰恰颠倒了教与学双方的矛盾关系。实施主体性教育,首先必须正确处理好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每个环节都应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让他们主动参与,积极动手、动口、动眼、动脑,从而获取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素质,这样才能真正取得教学的成功。

2. 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独立自主性 学生的主体性是通过活动而实现发展的。引导学生自主活动,教师起关键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这要求:(1)时间上有宽度。因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情感的勃发,需要时间作保证。(2)活动上有广度。要求全体学生参与活动。(3)内容上有深度。实践证明,当学生处于困惑而自己又具有一定基础,只要经过一番努力就能解除困惑的时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高,兴趣就大。因此,教学内容要达到一定深度,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明白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如何展开的。总之,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跃起来。

3. 联系学生生活,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教育源于生活,教育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教学活动联系生活、贴近生活,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近感,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起兴趣,使其热爱学习、主动学习。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经验联系起来。具体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通过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即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情况让学生体验到“知识产生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和实际问题”,让学生把所学内容与生活经验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二是通过教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现实生活相联系。三是通过学生直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另外,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营造学习生活的氛围。

4. 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积极创造性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最高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机会,灵活巧妙地加以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使学生学会学习,特别是学习思考、学会提问、学会交流。为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1)指导学生学会思考。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认识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层层设置,环环紧扣,进一步激起学生更深层次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2)指导学生学会提问。学生主动提问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预习阶段运用发散性思维,对学习内容质疑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教学中的这种“间隙”过程就是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3)指导学生交流。在课堂上教师精讲是必要的,但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认识更重要。教学中教师不要平均用力、面面俱到,而是要区别主次、难易,有详有略地教学。要讲清关键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对进一步学习其他知识、技能起决定性作用的那些知识和技能。

5. 加强师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亲切融洽和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既是主体性教学活动的条件,也是其活动过程的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首先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了解他们的已有发展水平。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一起设计方案,讨论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给学生以启发、诱导,给学生以平等和认同,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这样,学生就会由衷地展现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自身发展。

收稿日期:2008-10-11

猜你喜欢
教师应教学活动教学内容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