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武元
我们可能都会有这种感受:有的课,隽永味浓,深入浅出,点拨有法,张弛有度,扣人心弦,讲者声情并茂,妙语连珠,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听者如沐春风,陶醉其中,意犹未尽,不觉时间在流逝。有的课,枯燥乏味,平铺直叙,照本宣科,没有心与心的交流和撞击,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讲者有气无力,慢条斯理;听者昏昏欲睡,索然寡味,度“课”如年,巴不得早点下课。可见,同样是45分钟,由于教者教学策略的不同会给听者在时间感觉上产生不同的差异。
教学实践表明,师生双方都感到“短”的课通常是教学质量上乘的课,是教学效率高的课。其实,课时的“长”与“短”是和人的注意力,情绪,情感等心理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当师生的这些心理因素达到了有机统一、和谐一致的境界和程度时,课时才能无形“缩短”。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使课时变“短”的策略有哪些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地理新教材依据《地理课程标准》以人地关协协调为核心,紧扣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重大问题,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虽然教材的编排生动活泼,但某些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因其理论性较强,故有其严肃性、枯燥性的一面。如若教师没有真挚情感的投入,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则必然出现“听者昏昏然”的局面,学生的学习情绪必然陷于低谷,这种“闷课”是无益于教学的,会使本来缺乏情感滋润的认识活动更像无润滑剂的机器那样,不断地减慢运转速度。学生在这种形式下学习,会嫌课时长。所以,地理课要注意让学生的认知活动发挥以情促知、以情促行的作用。对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第一,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感知教材的亲切感;第二,以真切的感情调动学生参与认知的主动性;第三,以广远的意境激发学生拓宽教材的想象力。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地理教师要以情激情,以情育情。教师情绪饱满,激情洋溢,随教学内容的需要,情感调控有度,语调抑扬顿挫,情境创设,巧妙自然,浑然一体。这样,学生的情感、情绪就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就会视上地理课为享受,会觉得一节课的时间一会儿就过去了。
二、成功激励,形成和谐氛围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乐学愿学的学科往往是能给他们带来成功体验的学科。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要使学生对地理课有兴趣,一定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类型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愉悦的体验。为此,我们必须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及学习状况、性格特点、心理需求、爱好特长等因素,以便在教学中能充分尊重学生、分类指导,做到有的放矢。新教材给我们提供了较多的切入点。例如在讲授《天气和气候》时,让语文学得好的同学列举关于天气和气候的词语、诗句、谚语,让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即兴描述当日天气情况,让表演欲强的学生扮演天气预报员,播报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状况。教师在每位学生讲完后都针对实际情况给以一定的赞扬和鼓励,甚至带头鼓掌。一句普通的表扬话,能够温暖学生的心田,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能使学生产生强大的积极向上的力量。学习上一次次的成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了比较强烈的乐学、愿学的愿望。在成功激励基础上营造出来的课堂气氛是良好的,在这和谐、人情味浓烈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情绪是稳定的、积极的、健康的,同时,也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容易使他们集中注意力,这样就不会感到心烦意乱或是昏昏欲睡。这样的课是一定会受到学生欢迎的。受学生欢迎的课,他们会嫌长吗?
三,巧设疑问,激起思维浪花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可见“疑”之重要。要使课时变“短”,疑问的设置就显得很重要。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要十分注重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第一,要善于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牢牢吸引住学生,使他们急于去究底探源。第二,要多角度设问。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拓学生思维的新局面。第三,提问要选准切口。不能张口就问,要仔细推敲和琢磨,切口选得准,学生就会兴趣盎然,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第四,提问要把握适度。课堂设问要切合学生的心理实际、知识实际、能力实际,使学生可望又可及,恰到好处,引发积极思考。
新教材的“活动”栏目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但作为教者决不能满足于此,要因时因地、因教材施问。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投石激水,对活跃课堂气氛,组织教学,“缩短”课时十分关键。教师要在吃透新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问题设计至少要坚持以下两条原则:第一是要精炼,要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既有高度又有坡度。第二是要巧妙,要既能很快地使学生兴奋起来,激活思维,又能留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引发思考,引发争鸣。这样提问,紧扣学生心弦,学生就不会觉得地理课长了。
四,亦庄亦谐,展示多彩语言
地理课教学中,在语言表达上,一方面要注意规范性、科学性、逻辑性,另一方面要注意趣味性、灵活性、生动性,只有把两个方面有机结合,做到亦庄亦谐,形成强大的语言感召力,才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调动学生情感,调节学生情绪,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讲有关地理的幽默故事或使用幽默式的语言,让学生多笑一笑,易活跃课堂气氛;穿插学生熟悉的歌曲、歌词,易接近学生,引起共鸣;恰到好处地运用俗语民谣,听起来亲切自然,易于理解和接受;像故事一般的叙述,易抓住人心;诗朗诵或诗一般语言,易给人以激情和遐想;运用高度概括的名言警句,易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运用深入人心的广告语,易产生强大的冲击力。例如讲“季风气候”一课时,引用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讲“中国铁路”一课时,指出旧中国有民谚“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如今,宝成铁路象一条银色的钢铁巨龙沟通了巴山蜀水,使艰难险峻的蜀道变成了坦途,从而结束了“蜀道难”的历史。讲述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课时,引用“秦岭山脉一条线,南吃大米北吃面”。讲述“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时,引用“嘉峪关外野人家,早穿棉袄午穿纱,抱住火炉吃西瓜”。讲授“长江”一课时,满怀激情地朗诵《长江之歌》——“啊,长江!”,用优美动听的歌词去感染学生。讲授“地球的运动”一课时,借用毛泽东主席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可作形象生动的描述。讲到“环境保护”时,可把广告词“鹤舞白沙,我心飞翔”结合进去,领会优美环境中人与生物共存的深远意境。这样讲解,教师的语言就显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灵活多变,这不仅与面目一新的新教材相得益彰,而且增加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兴奋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课时也随之“缩短”了。
我们必须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注重教学艺术,使地理课堂教学形成强大的教学磁场,这样才能深深吸引住学生,地理课才会因此而变得“短”些、更“短”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