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霞 黄丽群
摘要: 同一颜色词在跨文化交际中常与不同的事物建立不同的常规关系。本文从对比语言学出发,对比研究英汉颜色词汇反映出的文化内涵,从而说明文化教学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英汉颜色词 大学英语 文化教学
引言
英汉颜色词对比研究属于英汉对比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国外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对比语言学的研究,拉多(R.Lado)1957年出版的《跨文化的语言学》一书是美国对比语言学建立的标志。不过受早期结构主义理论的影响,对比语言学家们当时主要从事语音、语法、词汇结构的对比研究,着重研究两种语言间的差异。进入70年代以后,由于社会语言学的影响日益扩大,对比语言学家的研究中心从纯语言结构的对比转向两种文化之间的对比。语言既是记录文化的符号系统,又是文化的载体,所以文化的传授与传播必须借助语言的发展和变化。英国语言学家埃里克·帕特里奇说:“词本无义,义随人生。”(徐启华,1996)语言的使用者既是生物的个体,又是特定的社会成员,他对语言的使用必定会遵守他生活的背景进行。本文通过对英汉颜色词文化内涵的比较,力图揭示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1.颜色词的分类
1.1基本颜色词(basic color words)
1.2实物颜色词(color words with colors objects)
所谓实物颜色词是指用自然界的物体的本色来表示颜色的词,如金黄(gold)、银白(silver)、橙黄(orange)等。这些颜色词生动、直观,因而广泛使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
1.3色差颜色词(color words in shades)
基本颜色词和实物颜色词有时不足以准确反映色彩斑斓的世界,自然界中各种颜色在阳光的照射下都有深浅明暗之分,英语中的shades和hues就是表示颜色的细微色差的;汉语中常用深蓝、蔚蓝、暗红、通红、翠绿、嫩绿等词描绘各种各样的色差程度。根据调查研究,笔者认为具有文化意义的主要是黑、白、红、绿、黄、蓝、棕、紫等几个被美国民族学家柏林(Brent Berlin)和语言学家凯(Paul Kay)(1969)称作是最早出现的基本颜色词。
2.部分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
下面以红(red)、白(white)、黄(yellow)为例,对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展开对比。
2.1 Red与红
在西方red常与战争、暴力、恼怒建立常规的关系。如red battle(血战),red activities(暴力活动),see red(勃然大怒)。在中国红色与进步、忠贞、兴旺建立常规关系。如我国20世纪60年代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红色的崇拜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红卫兵(red guard)、一颗红心(being loyal to the party)、又红又专(being both socialist-minded and professionally qualified)等。红色是火与血的颜色,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都有热烈、喜庆的联想。在西方迎接国家元首等时,会在机场上铺上red carpet (红地毯)以示隆重;red-letter days是基督教会年度里重要的节日和纪念圣徒的日子。在中国,红火(flourishing)、开门红(get off to a good start)、红的发紫(enjoying great popularity) 形容事业兴旺发达。
2.2 White与白
在西方white常与吉祥、纯洁、善意发生常规关系。如a white day(吉日),a white lie(善意的谎言),a white man(忠实可靠的人)。白色:在中国常与死亡、丧事发生常规关系。在实际使用中,白又产生了新的意思,还常与徒劳或无代价发生常规关系。如白费事(all in vain)、白拿(to obtain without paying)、白吃白喝(to have meals without paying)、白条(promissory note without any binding force)。白色是雪的颜色,所以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人们都把白色与鲜明、纯正联系在一起,所以东西方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服均为白色。
2.3 Yellow与黄
《圣经》中传说犹大为了30枚银币出卖了耶稣,犹大总是身着黄衣,所以yellow在英文中常含有“胆小的,卑鄙的”的联想。too yellow to stand up and fight(太胆怯而不敢站起来斗争),yellow belly(比喻懦夫),yellow dog(卑鄙的小人)。黄色:在汉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是帝王的专用颜色,象征着王权的高贵与尊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复合体,色彩的联想意义也不列外。随着时代的发展,黄色又产生了新的文化内涵,常象征低级趣味、腐朽没落。那些内容庸俗猥亵、有严重色情倾向的文学艺术作品被贬为 “黄色电影”(blue films)、“黄色书刊”(blue periodical);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件的普及,又有了 “黄色软件”(blue software)。
虽然颜色词的不可译性普遍存在,但愈来愈多失去“颜色”的颜色词则几乎同时出现于汉英文化的经济、金融和文化领域中。如黑市、灰色经济、黑色经济、黄页、黑马、蓝图、红灯区等都可以找到相对的英文表达:black market,gray economy,black economy,yellow press,black horse,blue print,red light district。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英汉色彩词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而且随着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扩大和加深,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词汇层面相互渗透。这为人类进行人类跨文化交际提供了前提,同时又设置了陷阱。
通过英汉色彩词的对比研究,我们对语言的本质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我们可以得知颜色差异的现象直接反映出它所依赖的文化。作为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颜色词在表达同一理性概念时,在跨文化交际中常与不同的事物建立不同的常规关系。正如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在《语言论》(Language)一书中曾说:“语言有一个环境。”“语言不能说脱离文化而存在。”(Edward Spaire,1964:211)由此看来,学习语言必须学习文化,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必须同时进行。
3.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就开始受到中国教育者的关注,但文化教学在中国得以真正发展的历史并不长,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6,揭示语言与文化关系的专著开始出版。这个时期,文化教学主要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第二阶段,1987-1994,跨文化交际的课程以及语言与文化的课程开始在一些外语名校开设。这一时期,讨论语言与文化关系的专著开始出版。第三阶段,1995-现在,不仅外语专业的课程中加入了文化教学,公共外语的课程也开始加入。可见,文化教学已引起了前所未有的注意。然而,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成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尽管这部分学生学习英语多年,但很多人仍不能得体地同外国人进行交际。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学到的只是语言知识和考试能力,关于目标语的文化知识知之甚少。笔者曾对四个班共200名大学非英语专业毕业生作了两次英美文化的问卷调查。第一次问卷内容主要涉及称谓、寒暄、道谢、禁忌和委婉语等方面共48个关于英美文化常识的多项选择题。其结果如图2所示:
注:S(1)=答对三分之二的45人
S(2)=答对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82人
S(3)=答对不到三分之一的73人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200名学生当中,大部分学生只能答对三分之一左右的问题。第二次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在课外以不同方式接触英美文化的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以前在课外几乎没有或很少以不同方式接触英美文化。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对英美文化常识了解甚少,更不用说深层次的文化差异。再加上课外又很少接触英美文化,文化知识的匮乏严重影响或妨碍了学生学好英语、用好英语,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加强文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结语
“在外语教学中引入文化教学目的是为了有利于跨文化交际,力争在这种交际模式中建立起更多的常规关系”(蔡建平,1997:12)。正如普利策(Politzer,1959:100)指出:“如果我们教语言而不同时教语言运行所依赖的文化,那么我们正在教无意义的符号或正在教容易引起学生误解的符号。”所以,外语教学不仅要介绍语言知识并进行“四会”技能训练,更应该把这种学习与训练放到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中进行,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最终使学生真正拥有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Berlin,B.,D.Kay.Basic Color Terms: Their University and Evolution[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9.
[2]Seelye,H.N.Teaching Culture:Strategies for Interculture Communication[M].Illinois:National Textbook Co,1993.
[3]蔡延平.文化差异与建立新的语言常规关系[J].解放军外语学院报(增刊),1997.
[4]胡文仲.英美文化词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5]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04.
[6]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211.
[7]张安德,杨元刚[M].英汉词语文化对比.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