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文虎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增长开拓新领域的思维,亦即在人们的思维领域中追求最佳、最新知识独创的思维,按爱因斯坦所说,“创新思维只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而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通过人们的学习和实践而不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那么,究竟如何培养初中学生数学创新思维呢?本文就结合自己的实践和认识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动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可通过多种手段(如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利用激励手段;使用电教手段、运用竞争讨论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思维。
二、应用类比引入,引导学生思维
类比法是由旧知去获取新知的一种重要方法,初中数学中的很多知识是与已有知识进行类比而产生的,教学中,在引入这类知识时,教师要善于从新知的类比原型出发,引导学生去提炼原型的类比因素,在类比中萌发推出新知的思路,例如,在“分式的乘除法”的教学中,我先复习分式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知道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很类似,然后让学生思考:分式的运算会不会也和分数的运算很类似呢?学生不难由推导方法的类比而获得分式的乘除法的计算法则,这样恰到好处地运用类比法,可以引导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鼓励学生质疑,肯定学生思维
创新素质中最基本的态度之一就是质疑,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不会提问就意味着不会创造,因为任何创造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肯定学生思维,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但由于学生年幼或缺乏经验,常会提出一些超乎寻常的甚至是错误的想法、问题,这时教师千万不能“一棍子打死”,更不能训斥、嘲笑或不屑一顾,教师要注意保护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并以学生的质疑为突破口,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
四、克服思维定势,转换学生思维
在思维和解题中有“法”可循、有“路”可行,但有些学生往往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受到某些方法的局限,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影响了思维的灵活性,因而在教学中应设法克服学生的某些思维定势。转换学生思维,注重多角度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在思维和解题中改变思维定势,转换学生思维,注重多角度思维,灵活运用知识,就会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引导一题多解,拓展学生思维
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教学中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顿生,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一题多解是训练发散思维的好素材,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观点分析思考同一问题,从而扩充思维的方向,使学生不满足于固有的方法,而求新法,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师内容,从新知与旧知、本类与它类、纵向与横向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维,例如,求一次函数交点的坐标,可以利用图像法解,也可以利用求方程组的解得出,不同的解法既可以揭示出数与形的联系,又沟通了几类知识的横向联系,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题多解,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用不同的思路、方法来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新性。
另外,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因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
总之,培养创新思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坚持以上几点做法,才会打破一些所谓的课堂教学法的常规,才能培养学生发现、创意、沟通、表达、交流的意识和技能,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培养出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