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赛华
[摘要]重视心理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整个教育体系和人的素质发展中,心理教育的独特意义就在于它为人们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思想品德的形成、美感素质的培养等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教育既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又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高职数学;心理教育;教学
现代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协同,对人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心理素质既影响着生理健康和潜能的发挥,又是社会文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基础,决定着社会文化素质的发展水平,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整体素质结构中起核心、中介、桥梁的作用,具有很大的能动性,而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主要通过心理教育来完成。
高职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思维等方面趋于成熟。思想、智能结构和职业素质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这时期他们生长发育最为迅速,精力最为充沛,思想最为活跃,同时也具有易变性、困惑性等特点,在心理和行为上易发生偏差,有人形容:从中学到高职的变化是从“自然人”到“社会人”变化的“心理断乳期”,存在独立性与依赖性、自傲与自卑、强烈交流需要与心理封闭等矛盾,特别是大学的环境完全不同于中学。相当一部分同学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种全新的排列组合,可以说,大多数同学心理上或强或弱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对待学习有种本能的敷衍和不主动,无趣,如果遇点什么困难就悲观失望没信心,对待抽象、严谨和逻辑性极强的数学学习就更是如此,有的甚至对数学望而生畏,怯而止步。
其实,无需赘言,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石,有着博大精深的内涵和至尊无上的地位,对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各种素质的形成发展都是以心理发展为前提的,因此,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值得重视。
1心理教育
1.1心理教育的基本含义
心理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教育,通常所说的兴趣教育、能力教育、情感教育、意志锻炼、性格培养等均属于心理教育,是心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2高职数学教学心理教育
高职数学教学心理教育是指在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种心理因素,优化学生心理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其内容包括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意志教育、数学学习中的审美观念、学习者的个性培养等。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心理变化可以将学生大致分为四类:(1)积极型:该类型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适应,学习主动积极,把课堂看作学习社交的主要场所,喜欢与同学和老师合作、讨论、交流;(2)自主型:该类型的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3)依赖型:该类型的学生在学习上按部就班,对教师的讲授很少提出自己的看法,课堂教学过程中偶尔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其原因是思维的持久性较差,个人心理不稳定等;(4)松散型:该类型的学生上课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对教师的讲课内容不感兴趣甚至表现出无所谓,究其原因,有的是多次遭受学习挫折,对数学失去兴趣;有的是自信心较差。认为自己不是学习数学的料;也有的是对数学的认识不正确甚至厌恶数学,作为高职学生后两种居多。
现代教学论研究认为,学生的学习心理存在两个过程:感觉——思维——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的过程和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的过程,前者为认知过程,后者为意向过程,学习者对外界信息的反应不仅决定于前者的认知结构,也依赖于其心理结构,心理结构中所包含的五种基本心理因素——兴趣、性格、动机、情感、意志等相互作用,构成个体学习过程的心理环境,它是影响后者意向过程指向的直接环境,我们知道,数学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由于数学的严谨性和其知识的系统性,从感知数学事物到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需要更强的意志力;数学思维的抽象性,需要自信心与情感支撑:数学问题的复杂性。需要良好的学习态度,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心理教育能更好地促进数学教育。
当然,与学校其他心理教育方式如开设心理常识课、建立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室相比,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不是针对学生某个方向的缺陷而言的,它具有广泛性、整体性、灵活性和隐形性,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渗透性的心理教育,并将心理影响积淀在学生的心理结构中,
2高职数学教学进行心理教育的意义
2.1进行心理教育是数学教学本身的重要目的
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是师生交流的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表现和形成的过程,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也必须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磨炼意志等,这也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必然所求,因此,进行心理教育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教育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比具体数学知识、技能更具有一般化的重要性。
2.2进行心理教育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条件
列宁曾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说明,没有情感也就没有教育,很多教育实践工作者也总结出,“育人先育心”,“在心理世界育人”,“心育乃育人之母”,说明心理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而在数学教学中,皆知正确的学习数学的目的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认真的学习态度,乐观的学习情感,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坚强的学习意志,顽强的学习毅力等都是数学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由此可见,数学教学中重视心理教育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条件。
2.3进行心理教育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高职学生进入学校后,注重专业学习、专业技能的培养对于难度较大的基础课教学,学生不太感兴趣,也很难甚至不能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如果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心理教育,通过激发动机,激励情感,引发想象,调节意志,陶冶人格,感染心理气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情绪背景,创设一个认识需要的平台,就能促使学生进入一种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产生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探究愿望和持久的学习动力,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并能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自觉进入学习数学的状态。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2.4进行心理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保障
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包括稳定而广泛的兴趣与动机,愉快的心情,积极向上的情感,顽强的意志,机智果断的处
事风格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心理也在发生着变化,不过这种变化在未受到控制的情况下,既可能向积极的方向变化。也可能向消极的方向变化乃至心理品质的劣化,由于高职生自卑心理较为普遍,心理障碍较为严重,易向消极的方向发展,尤其对成绩中等及偏差的学生更为突出,因此,高职数学教学要重视心理教育,从鼓励学生角度出发,注意启发和诱导,设置一些符合学生心理需要的数学问题,创设特定的思维情境,这样可以排除学生恐惧解题或厌恶数学的心理和自卑心理,产生积极的情感,并能使学生兴趣、意志、性格等各种心理因素在教学中协调发展。
3高职数学教学进行心理教育的策略
3.1展现数学价值,促使学生产生心理需要
在高职数学教学巾,结合具体内容,使学生明确数学不但是研究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也是每个人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并且,数学作为一种普遍运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如日常生活中水管、水桶、水盆等的截面均做成圆形,是源于“周长相等的圆和正方形。其圆的面积要大些”;科学家们考察月球所飞行的轨道都是圆锥曲线,据载按半椭圆飞行来回一次需5天,按抛物线轨道飞行约2天即可;从易经中的“太极”、“二仪”、“四象”、“八卦”到布尔代数,再到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计数也是数学运用的价值体现;从古代复杂的算术问题到莱布尼兹之梦。再到数学机械化与数学模型等都是数学的广泛应用,数学不仅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语言基础和推理基础,也为社会科学提供了理性思维方法:从《几何原本》中的理性精神到国人试图用这种推理方法证明《独立宣言》的合理性,可以说,没有数学就没有高度的理性思维,通过数学价值的展现,数学问题的展开,让学生明白:数学学习是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是高科技的本质与精髓,是职业与机遇的关键,是自我实现的必由之路,从而产生一种数学认同感,并有学习数学的强烈欲望。
3.2介绍数学史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倾向,它是求知的起点,也是培养思维、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内在动力在诸多的心理因素中,兴趣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它能激发感情,唤起动机,培养意志,也可以改变态度,对于数学,我们的前辈通过勇敢的探索、不断的追求,给我们留下了光辉的教学色彩:祖冲之的圆周率、赵爽的周髀算经、商高的勾股定律、陈景润探求的“哥德巴赫猜想”、欧拉解决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如果我们运用这些不朽的事实、古今中外的数学奇观于教学中,就可以把数学这门抽象、严谨、应用又广泛的学科如同其他课那样上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如讲旋转体的面积与体积时可介绍著名数学家阿基米德的一生;讲集合时可介绍历史上出现的三次数学危机,等等,这样通过引入数学史料、名人轶事既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能起到衬托教材,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和思维的功效,明白数学家们对数学研究的艰辛、执著,又可以使学生精神振奋,激发学生对学业的高度追求,增强学生的意志,从而激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刻苦钻研,敢于开拓,勇于进取。
3.3挖掘数学之美,修饰学生的心灵
数理哲学家罗素说过:“数学如果正确看待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数学虽然是一门高度抽象的科学,但它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内容,蕴藏着塑造人的好素材,如几何上“黄金分割”所得之数根号下的5-1/2(其近似值0.618),如此简单的一个数,一直统治着古代中东、中世纪西方建筑艺术,无论是古埃及的金字塔、古雅典的巴特农神庙,还是印度的泰姬陵、今日的巴黎埃菲尔铁塔,这些受世人瞩目的建筑中都蕴藏着0.618这一黄金比数,更有趣的是,人的肚脐是人体长的黄金分割点,膝盖又是人体肚脐以下部分体长的黄金分割点,还有不少植物叶,相邻的两片在与茎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夹角是137°28′,而这个角正是把圆周分为1:0.618的两条半径的夹角,科学家们研究表明:这个角度对于植物叶子的通风、采光而言,都是最佳的,从而最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当天气气温为23时[23:37(体温)≈0.618],人们感到舒服,等等,可见黄金比数沟通了人和自然,展示着数学简单、和谐之美,让你从中用心品味,体验情感,开启心灵,升华精神。
又如:“用一张厚度为0.1毫米的报纸,对折30次,这叠报纸大概有多厚?”结论是其厚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这可能让人们难以置信,但数学就是这样折射出一种奇特的美感,触动你的内心深处,激发你对真理的热爱,英国数学家兼教育家比林斯利说:“许多艺术都能美化人们的心灵,却没有哪一门艺术能比数学更有效地修饰人们的心灵,”数学中的美比比皆是,只要我们多加留心,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数学常以简单性、和谐性、奇异性等外化形式构成美的因素,而这些外在的美又反映出内在的美、理性的美,体现出一种崇高的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充分挖掘这些生动的材料,以数学美的无限魅力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体验到“意之外,理之中”的数学乐趣,就能使学生在享受数学美的愉悦中增长知识,收到效益,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陶冶情操,修饰心灵,同时,学生的审美观念、个性品质也能得到培养,
3.4融洽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的动力功能可分为增力功能和减力功能,增力功能是指积极的乐观的情感。它能够驱使人积极地行动,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减力功能是指消极的悲观的情感,它能使人行动消极,降低工作和学习效率,积极情感是智慧的影子,是心理之“车”的发动机和能源,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枯燥地照本宣科,又摆出一剐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学生的心理受压抑、兴趣受胁迫、思维被阻塞,就难以产生积极的情感,自然也就难以驱使学生有积极的学习行动,
教学实践表明,为使情感成为数学学习的强大动力,教师首先要以自己充沛的精力,满腔的热情,恰当有利的激发方式,去调动学生跃跃欲试的劲头,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第二,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做到既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使学生感到教师和蔼可亲,是可以信赖的人,是他的良师益友;第三,教师要尊重学生,坚持正面引导为主,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臆测、歧视学生,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情绪和学习环境;第四,教师要帮助学生对产生的矛盾采取现实主义的态度,与他们共同分析问题,从不利、不快中寻找有利的、积极的因素,并采取合理的对策,这样能创造出师生间和谐的情感交流的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稳定、深刻的积极情感和愉快的主导心境,并且“爱屋及乌”,促使学生热爱数学,愿学数学,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归属感,
实现对数学教学价值的认识,
3.5树立良好教态,增强学生的正诱导心理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本身思想、信念、情操和教养等全部人格力量的真实外化表现,数学教师是学生最直观、最具体的数学形象,教态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有着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教态可使学生倍感亲切,增强学习动机的激发,以良好的教风为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产生正诱导心理,并能动地自我调节情绪,促使自己身心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更好地适应数学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教学效果。
4高职数学教学进行心理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4.1主体性原则
重视心理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数学学习,而学生是自我心理发展的主体,因此,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渊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经历困惑、喜悦等情感的变化后,获得大量的数学知识经验,形成思维能力,丰富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感等,以此不断地自我优化各种心理素质。
4.2发展性原则
教学工作必须把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目标,这也是现代教学与发展相结合的基本涵义与内容,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自觉地把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为一项重要教学任务来执行,备课时,教师要深挖教材中自身的心理教育内容,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的程序,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制订出不同的心育目标,明确把培养。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写进教学计划(教案)中,并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得以实施和落实,促使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心理、生理都得到发展。
4.3平等性原则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友好和睦的教育气氛是搞好教育教学的首要条件,心理教育更是如此,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耍遵循平等性原则,它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的角色虽不同。但人格平等、心理相容,教师不能用强制的手段或命令,训斥的方式让学生接受教育与训练,另一方面高职学生中依赖、松散类型的学生较多,数学教学的普及性、大众性目标难以实现,因此,数学教学要正视学生的现实,教师要把每名学生都看作是具有独特价值和无限潜能的个体,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根据不同类型学生设计个性化目标和达标内容,为他们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与条件,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都有成功的平台,对学习充满信心。
4.4活动性原则
心理素质发展是通过主体自身活动实现的。并且要不断地重复参与各种训练与练习活动,在高职数学教学中,遵循活动性原则是指让学生多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如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自己的能力,体验和感受努力与成功,也体验和感受失败与挫折,认识自己所面对的一切,借以增加对自己的认识和对自己的信心,不断完善,发展心理素质。
4.5协同性原则
它是指心理教育要和数学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融心理教育于数学知识教学中,一方面,心理教育的时机必须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而展开,以使学生各个方面协同发展,同时,其方式可把心理教育寓于数学课内学习、课外活动等各个教学环节中以便多角度、多层次地协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数学教学要求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积极参与,这随着数学教学的开展与完成,学生的心理素质必然会获得发展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