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梅
摘要:高中数学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宽广的胸怀、求实的态度和执着的追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数学学科自身的亲和力、教师教学艺术的亲和力、教师人格魅力的亲和力,努力改进和优化师生关系,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数学学习的乐趣,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上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充分发挥出他们的数学才智和潜能。
关键词:亲和力;教学艺术;教师人格;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9)12-0043-03
今年(2009年)我省高级中学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标准,高中新数学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做学习的主人”,并明确规定:“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学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研究、实践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育肩负起“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任,从而更有力地推动我国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
新课标的精神就在于“让学生没有压抑、没有顾虑、不怕出错,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好奇心,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鼓励学生求异、求变、求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鼓励学生勇于创新。”这就需要教师营造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气氛,要做到一点,亲和力在教学中有着独特的魅力。
亲和力,词典里的解释是“比喻使人亲近、愿意接触的力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是指“在人与人或人与物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人的亲和力的高低常常取决于他的性格特征,如有的人生来不爱笑,有的人从小不爱亲近人,有的人天性爱热闹,有的人具有丰富的幽默细胞等等。但亲和力又与“亲和动机”密切相关,亲和动机强,如迫切需要得到他人的友谊,或者急切需要他人的支持时,其亲和力就高;亲和动机弱,如无视他人的存在,或把自己的权力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时,其亲和力就低。从这个角度看,在教学过程中,亲和力又是与教师的教学观、教育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这里就“亲和力”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数学学科自身的亲和力
1,数学问题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是数学学科本身亲和力的突出表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学数学的绝大部分内容是人类社会长期实践中经过千锤百炼的数学精华和基础,其中的数学概念、方法与思想的起源与发展都是自然的。如果你感到某个概念不自然,是强加于人的,那么只要想一下它的背景,它的形成过程,它的应用,以及它与其它概念的联系,就会发现它实际上是水到渠成、浑然天成的产物,不仅合情合理,甚至富有人情味。因此,数学内在的和谐、自然,也是增强数学课程亲和力的源泉,这就要求我们努力选取那些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用灵活的、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到数学是自然的,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2,数学的美具有亲和力。数学不但有智育的功能,也蕴含美育于其中,数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美的世界,高中数学中: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在那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和谐、比例、整体和对称的美,我们可以感受到布局的合理美、结构的严谨美、关系的和谐美以及形式的简洁美。数学美深深地感染着人们的心灵,激起人们对她的欣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数学学科本身绽放的美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的和谐关系,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已提出了:数学教育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特别是“数学与文化”这一单元体现了数学文化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在美学方面,这种功能鼓舞着人们对数学的追求化为一种对完善的追求。寓美于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造、发明的激情;以美启智,启发学生探求真理的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教学的亲和力
由于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较,概念更抽象、数学思想更深刻,逻辑性、理论性更强,对知识的广度、深度、能力的要求等都是一次飞跃。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概念、理论、方法等,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该只考虑学生应该学习什么,而应更多考虑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数学,需要怎样的数学活动方式与问题呈现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改变教学方式,运用与学生学习风格相吻合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每个学生都有一颗进取的心,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老师如何去设计课堂教学,如何让他们心中的信念更坚定,如何让他们的信心更持久,如何让他们对数学课充满兴趣,要想时时刻刻都能抓住学生的心,就要时时刻刻让你的教学充满亲和力。
1,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使教学具有亲和力。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让学习富有意义,学生才会产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才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实践证明:如果一个数学知识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时,就能激起学生兴趣,让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利用数学问题与人类生活的密切相关的特点,在设计教学时,采用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或一些模型创设问题情境,拉近数学问题与人的生活距离,会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亲切感,这样,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还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尤其是每节课的开始提出对全堂课起关键作用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意识,形成了迫切要求解决所提出的问题的场景,能很有效地增强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动力。
2,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具有亲和力。干瘪的传授知识、讲解分析,学生的兴趣当然难以提高。亚里斯多德作过这样精辟的阐述:“思维是从问题惊讶开始的”。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而教师不是知识的施舍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利用这一点,在课堂设计时,我们可以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出发,设计趣味性的、层层深入的问题,把课堂设置为一个问题场,创设问题情境,搭建问题平台,在解决问题中接受知识,建构知识,反过来再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利用这种创设连锁问题的情境教学方式,强调概念的形成过程、解题的分析思考过程和规律的揭示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让学生从中品尝到有逻辑性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另外,学生在尝试探究问题的时候,也可能会遇到一些疑点和难点,为了帮助学生克
服疑难,我们也可以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如知识的因果关系、类比关系、特殊与一般的关系等)为学生的思维搭桥铺路,帮助学生扫出障碍、弥补缺漏,让学生自然地获取新知识。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亲自体验、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具有亲和力。学生亲自观察、动手、动脑、动口经历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人与科学知识零距离的接触,教学实践已经证明这种教学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充分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尽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例如,正弦曲线的描绘过程,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地展示,供学生观察、体会、欣赏,从而进一步思考、探究其性质;再如,在研究长方体的性质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亲自做出长方体模型,进而研究它的折展图特点以及它的性质,等等。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与提高,给我们更新教学手段创造了条件,从幻灯、投影仪到多媒体教学,教学软件平台的开发,互联网远程教学的实施,教学手段的日渐现代化无不使教育充满活力,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内容化为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数学语言、图表模型、幻灯图片、录音、录像、电视画面等。媒体的合理组合应用于教学,能让数学课堂充满朝气与活力,让数学不再枯燥,让学生喜欢数学。
4,教师教态的亲和力。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过程就其本质而言应该是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引导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探究,逐步获得感性体验和理性认识的过程。而高中数学的难度增大,使学习过程中充满着曲折与艰辛,需要学生有踏实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意向和思维参与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努力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组织、驾驭教学的能力,更应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一句充满情趣的话,能营造宽松、和谐课堂气氛;恰当地变化语调、语速,能加强数学概念的准确性、思维的逻辑性;生动、形象的描述能增强抽象问题的直观性;一个风趣幽默、恰如其分的比喻,能起到画龙点睛作用……。当学生眼神疑惑时,你给他一个及时的启发、引导;当学生提出一个独特的想法时,你给他一个赞赏的眼神;当学生对问题给出一个精彩的解答时,你给他一个及时的表扬;当发现学生有进步时,你给他一句鼓励的话语;当学生彷徨时,你富有亲和力的教诲就能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路标与扶梯。教师教态的亲和力,能够不断为学生学习的意志增添新的动力,使师生之间充满真诚、充满信赖地交流,使教学活动高潮迭起、妙趣横生地顺利进行。
三、教师为人的亲和力
学习兴趣是学生个体的一种心理活动,有智力非智力两方面的因素,师生之间的情感、心理距离等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情绪,意志等个性心理品质还对其思维能力、记忆力等智力因素有着直接的干扰和破坏作用。所以,关心、爱护、尊重、理解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形成一种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保持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反观当前的学校教育,有的教师学识水平和业务水平素质很高,但效果平淡无奇。究其原因,主要缺乏良好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教师需努力使师生间建立一种稳定和谐的“情感场”。教师必须树立自身的威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人范”,必须做到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有热衷教育、执着追求、乐于奉献的精神。要尊重、爱护学生,要像朋友一样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耐心地传授学习方法和做人的道理。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真诚地帮助他们;当学生思想上迷惘时,耐心地开导他们;当学生取得成绩时,热情的鼓励他们……教师的正直、无私、真诚的为人作风,会逐渐地感化学生,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钦佩与信任,会让学生确信你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于你的谆谆教导言听计从,对于你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而当这种亲和力形成真诚、融洽的师生关系时,就会激荡起师生心中无限的快乐、温馨与甜美,为教育、教学活动注入不竭的生机与动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是个人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一点粗浅认识,其主要目的在于希望能借此文“抛砖引玉”,愿广大教师都能以满腔的热情、宽广的胸怀、求实的态度和执着的追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亲和力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努力改进和优化师生关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数学学习的乐趣,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上精神饱满、兴趣盎然,都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数学才智和潜能,都能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感与成就感。
责任编辑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