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009-03-17 10:12王敬华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途径素质教育语文教学

王敬华

摘要:语文教学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承载着素质教育的特殊使命。语文教师只有高度地认识和理解其重要意义,科学准确地把握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才能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方面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素质教育;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9)12-0024-02

一、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语文教育是提高整体文化科学素质的基础工程,是发展整体素质教育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因此,搞好语文素质教育,是关系到提高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大事。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是人们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学生在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能够凭借这门工具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发掘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语文课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它在加强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1,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语文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常常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素质水平。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自始至终,课时最多。就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对落实素质教育责任重大。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

2,语文教育承载着素质教育。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无论从学科性质还是从教学目的看,语文教育都承担着素质教育任务,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甚至凭借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语文教学本来面目就应当为全体学生打好思想道德和听说读写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语文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

3,语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

语文教育为人们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工具和媒介。学会听话,学会识字、写字,进而学会读书、作文,通过训练逐步形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理解和表达对社会和自然万物的认识和看法,这是接受教育的最基本的条件。

语文教育为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一个空间,基础教育就是让受教育者全面地认识世界,为人生打基础。在众多的课程当中语文课程的内容比较特殊,语文教材几乎可以说是青少年认识世界、了解人生的微型“小百科”。这对于充实和完善中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育为学生提高认识、丰富情感、开发思维提供了载体。语文学科引导学生学习的那些堪称典范的作品,往往是作者对于自然、对于社会、对于人生的精辟见解和独特感受。学生读这些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内涵,激活创造性思维,形成素质。

二、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1,要让学生既能迅速而有效地理解语言文字、接受信息,不断提高文化科学水平,又能准确而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传递信息,进行思想交流,就是要有较高的听、说、读、写能力,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要让学生学会做人,有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思想、品德、情操;要勇于克服困难,迎接挑战。

3,要让学生有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及正确的审美观念,形成素质和能力,认知功能就是获得知识和增强能力的功能。语文学科认知功能和其它学科不同,其它学科主要是获得本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如历史学科的认知功能,主要体现在获得历史知识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而语文学科的认知功能有三个方面:(1)掌握语文本身的字、词、句、段、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语文能力,获得语言能力。(2)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和学习能力。(3)获得各种文化科学知识。

这三项认知功能第一项为基础认知功能,正因为有这项基本的认知功能,所以语文学科的认知功能具有再认知的特点。学生只有掌握了字、词、句、段、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才能再认知。因为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没有不载负着一定文化、思想、感情的语文。这是由语言的本质所决定的,语言不仅有物质外壳语音,而且还体现一定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关系。语言的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通过语文教学,学生不仅能获得语言,还可以获得各种文化知识和思想。人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生活,都是以语言为媒介的,学生的成长是在逐渐掌握语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掌握书面语言尤为重要。当学生学会识字,阅读以后,不仅会丰富知识,而且也会促进言语的发展,随之提高认知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积极进行素质教育,语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

三、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教师应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努力使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阵地。

(1)从教的角度看,必须把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放在首位。道理极其明白:在语文教与学的矛盾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这种主导作用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只有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提高了,才能有效地带动与影响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采用高素质的教育行为,才会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优秀学生。

(2)从学的角度看,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以自学为主线,通过主动活泼的学习方式,乐于接受教师施以语文素质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2,方法。

培养素质的方法很多,要抓住语文教学的特点,发挥其优势,突出一个“情”字,让学生在醒悟、激动、感恩的情感发展过程中受到历练。通过语文的丰富课程资源,让学生去探求情感,再现情感,转移情感,使自己的素质得以升华。

(1)探求情感,培养素质。语文教师在实施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依据教材可以用讲故事、论古今,纵横几万里,上下五千年,用丰富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打动学生。学生们的求知欲强烈了,就会产生自觉学习和完善自我的强大动力。所以语文教师在教授每篇文章时,在组织每项语文活动时,都要和学生共同研究和探讨其中蕴含着什么样的“情”,我们应该如何去认识这种感情,从而受到教育,丰富素质方面的营养。

(2)再现情感,强化素质。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创造一定的条件,提供一定的辅助材料,通过学生的耳、眼、鼻、手、脑等器官的感受和体验,探究情感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中的情感因素,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美好的人,美好的心灵,美好的景物……学生的情感是易于激发的,对课文所塑造的英雄人物升腾起崇敬之情,对山河的壮美激发出赞赏之情,对不幸的人们引发出相助之情……都是为情所驱动而产生的体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健康的情感、审美情感,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这要靠教师不断强化来培养。

(3)转移情感,丰富素质。教材中的情感再现,只能说学生认知了这种情感,能否“学以致用”,还应让学生的学习由情感体验转化到智能发展上去。既要理解掌握,又要活学活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学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的精神,高尚的审美情趣,稳定的心境去面对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素质,正确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和自我。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把亲情、友情、人道等基础情感上升为爱国情的高级情感。这些情感的生成不是老师解说出来的,而是学生通过自己真实的感受得到的。学生道德素质和正义感在其中得以丰富。

总之,学生学习语文不单是为了获取知识,而是一种发展性的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不但使学生学到应学的知识,丰富了头脑,而且还提高了思辩能力,感受事物的能力,从多角度去思维的能力。在学习新知识时体会作者的真实感情,情感教学中陶冶了情操,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学会如何做人。这样,学生们整体素质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这也正是语文教育所要求达到的目的。

责任编辑薛春科

猜你喜欢
途径素质教育语文教学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