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欣
侯马的诗集《他手记》当然是一部重要的作品。无论对他自己,还是对当代的中国诗歌。对它的议论和表扬已经不少,在这儿我只补充几个没有怎么被人谈及、却也未必不要紧的方面。
忘了是在哪儿看到的,马雅可夫斯基有次朗诵,台下有人挑衅说,你们不是声称为人民说话么?怎么一口一个我呢?老马反诘说,沙皇倒是老说我们,但他只代表他自己。这差不多也是中国现代诗歌的特点,诗人们大都习惯于第一人称,但过去总以集体代表自诩,现在个人价值暴涨,就只代表自己了。这么写的好处是亲切、贴身,并有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性(其实,“我”就真的能说得清我么?)。可能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侯马在诗里把主人公换成第三人称,是一个重大的转变。从“我与世界”转为“一个隐身的、匿名的、低调的作者与世界和世界里的他”,这个角度和站位的调整,必将改变我们对世界和自我的既定印象和既定形象,从而带来新的发现。他不是我,不太是,不完全是,可也不是外人,至少是最接近我(戴着面具),有些时候也可能化身为他人,“熟悉的陌生人”,不远不近,比较客观地观察和分析(肯定也是有着许多盲区和限度的,但较谦逊,也因此较通达),距离刚好合适。从我们的“辨证唯物论”教科书来说,这类似由“主观”过渡到“客观”,从哲学上说,这有些接近海德格尔对人的理解,“被抛掷在世界之中”,大家都知道,相对于笛卡儿的二元分离与对立,这是多么深刻的革命(在我看来,南非作家库切的小说非常迷人,似乎也与他的喜欢用“他”的叙述方式有直接关系)。从王国维的“境界”上说,这意味着自“有我之境”向“无我之境”靠拢,后者当然要高级一些。
手记,即随手写下的、备忘的、多少有点漫不经意的手稿。态度放松下来,蓦然回首,别有发见,侯马以此命名自己的诗,所谋者大。通过解放形式来解放内容,这等于预备好宽阔的河床,再给汹涌的河水自由。随写随记,随改随抄,取消的是诗的外套,凸显的是诗的身体。无数闪烁的小单元,聚合在一起,居然就有了迷离的效果。从可能性上讲,它的弹性和容积不可限量,要多宽就能有多宽,要多深就能有多深,反过来也一样,要多浅也就可以有多浅。有的事情深挖细查,有的感觉点到为止,有的情绪一带而过,集腋成裘,居然累积到相当的规模,只有这时我们对他的整体构思和总体设计才多少有了认识(他开始就想好了吗?姑且存疑),这样的长篇巨制,无须整齐,也不要警句和华彩段,互相映照,互相发明,貌似杂乱与细小,但我们能依稀感觉到蚂蚁毁灭大堤的威力。
侯马指出,“《他手记》首先是对诗的反动,又是对诗本质意义上的捍卫。他尝试这样一种可能,就是用最不像诗的手段呈现最具有诗歌意义的诗。”诗的本质即是发现,是特别的发现使诗成立。他的雄心似乎是,把散文写成诗歌。可以说,自从黑格尔之后,很多诗人自觉不自觉地,都在做着这个工作。但直接把散文当诗来写的人似乎不多,毕竟这太冒险了,这相当于要把走兽变成飞禽。但侯马的尝试颇为引人,他给我们介绍了许多途径。他用片段拼接整体,用碎片收集和反射光芒。除此之外,我特别留意他的诗句的独特构成。譬如大家不妨注意这一段,“哦,雨夹雪。啊,雨夹雪。哎呀呀,雨夹雪。哇塞,雨夹雪。噫吁口希,雨夹雪。且夫雨夹雪。雨夹雪,肉夹馍。”很像是乐队的反复试音(现在的诗歌乃至艺术,都是一个反复试验找调儿的过程,找到了就有了,找不到就算白瞎了),但等到“肉夹馍”出来了,我们意识到,他在递给我们花束的时候,玫瑰里面藏着匕首,今天的诗意正是如此,它出现在“不对头”的地方。它要让大地不稳,要让大路不平,要让我们在自己熟悉的家里迷失。它要求的毋宁说是一种思想能力,要对现实进行整合、修改和纠正,从而迫使我们退出业已习惯的安全地带。神来之笔就是神来了,神来了诗也就成了。“他真的不明白,一个偏僻小县城的人,到另外一个更加不知名的外省县城出差,有什么意义。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千里迢迢地,他的父亲,竟然搭火车,扛回来一张竹躺椅。/这把躺椅成了他们家惟一的奢侈品。他就是躺在这张凉爽而硬朗的长竹椅上,花了一个暑假,读完了《水浒传》全四册。这本书好就好在投降,令人灵魂激荡,心情惆怅”。我读到这里,同样是灵魂激荡,心情惆怅,这正是诗歌可以期待的读者反应。诗歌也并非无迹可寻,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转折和递进的关系。侯马说,“诗歌就是停顿”。每个句号都标示着一个节点,停下来,感觉一下,事情是否不太一样了。诗意或者诗性(瘾君子梦寐以求的纯度海洛因),正隐藏在这微微摇晃之中。我理解这实际上也还是个整理动作,接下来就要拐弯了。好比不易觉察的换气,肌理有了微妙的波动。这就是它的节奏,只不过从外表的分行改为内在意思的跳跃,不是走路,还是在跑(诗与文的分水岭,假如真有的话,也挺难分清的),但不是一百一十米跨栏,而是马拉松里最后的冲刺。
“兄弟给他一块糖,他高兴地剥开:原来是糖纸包着的小石头。他和兄弟一齐大笑,分享了这块‘糖的喜剧。”平易、亲和,有点意外,有些惊喜,内容似乎并不这么简单,但还很难讲得清楚,也有点硬,咬不动,这大致也就是《他手记》给我的感觉。
2008.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