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冕访谈

2009-03-10 09:50王亦晴
诗歌月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朦胧诗写诗文学

王亦晴

“写诗应该是少数人的事”

记者:您在开幕式致辞里说,现在写诗的人很多,但读诗的人不多、好诗不多。但能不能这样讲:每个时期都必然会经历这样一个相对混乱的阶段,然后,其中一些好的作品自然流传下来成为经典了,差的作品自然就被淘汰掉?

谢冕:我赞同这种说法。但现在的情况是:写诗的人很多,但读诗的人不多,这种反差太大了。应该是“写诗的人不多,读诗的人很多”。写诗应该是少数人的事情,不能是很多人的事。

记者:这是一种理想状态?

谢冕:是的。应该就是写诗的人不多,但写出很多好诗,为广大读者所传诵。而现在的情况是写诗的人很多,而读者不多,这就有问题了。现在读者是相当冷漠。

记者:那,您是不赞同广大人民都参与写诗了?

谢冕:我不赞同。

记者:但写诗的人多了,是不是也说明这是对诗歌是一种热情呢?

谢冕:诗是一种很高贵的东西,不适合“很多人”来写。诗相当于是文学当中的皇冠,是高高在上的,要有一定素养的人才能来写,不是全民都能写诗的。

记者:它不可以做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吗?

谢冕:诗歌可以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写诗不是。不可能人人都写诗。诗是很贵族的,不是平民的,不是谁都能写的。这是我一个理念。要说人人都写诗,都是诗人,这是不正常的。1958年就是这样,是不正常的。

“网络给了诗人机会”

记者:那您认为,现在很多诗歌网站、民间刊物的兴起,您认为这对诗歌的传播、发展,是一种好事吗?

谢冕:这是一种好事,但不是一种很正式的方式。它不需要编辑,不需要审核,有了就可以发表。(记者:没有门槛?)没有门槛,它是网络时代一种很自由的现象。这个不是一种正式渠道。

记者:那,您说的正式渠道是什么?出版?

谢冕:呃,很慎重地写诗,很慎重地发表。而不是随意写诗,随意发表。

记者:还是要经过报纸、出版社严格的筛选?

谢冕:这不一定,网络上也可以。但一定要态度慎重。

记者:我采访朱大可时,问他怎么看网络的兴起对诗传播的影响,他说,传播的都是些垃圾,精华很少,都被垃圾掩盖了。

谢冕:他这个说法太极端了。可能当中会有很优秀的诗,不全都是垃圾。互联网太广博、太广泛了,我们并没有把握该怎么去判断。可能其中会有珍珠。

记者:能不能这样讲:以前没有互联网的时候,一些优秀的诗人出于某些原因,可能不能被发掘,现在可以在网上表现自己,得到话语权了?

谢冕:话语权是得到了,但不一定被赏识。因为谁能在互联网中找到一颗闪亮的珠子呢?这很难。所以互联网提供了机会,但不一定就能被发现。我对互联网了解不多,但我想应该是这样。因为进入互联网后,是浩如烟海的,并不一定能得到肯定。

记者:那,要得到肯定还是要看能力……

谢冕:看能力、看机遇、看评论给他的…… (搜索一个合适的词语。记者插话:评价?)机会。还是要看批评家给他的判断。

“好诗的标准是‘让人感动”

开幕式上,著名诗评家、厦门城市大学中文系教授陈仲义的发言是关于“好诗的标准”,提出“四动说”:感动、撼动、挑动、惊动,符合此标准的即为好诗。

记者:您认为,好诗的标准是什么样的?您认同陈仲义老师的“四动说”吗?

谢冕:呃,好诗的标准是复杂而多元的。其中“能不能让人感动”是很重要的。诗是发自内心的情感,能让他人产生共鸣,就是“感动”。他这个(陈仲义“四动说”)不是好诗的标准,他说的是诗歌的本质问题。归结到底,一个“感动”就够了,不需要那么繁琐。

记者:这么说来,判断是不是好诗还是凭一种主观的感觉,没有一种理性、客观的标准吗?

谢冕:诗歌本质是一个“情”字。现在的问题是回到诗歌,诗歌用来说理,不是正道。所以我们现在呼唤好诗,他说的是诗的一种呼救,一种品质。

记者:我手写我心?

谢冕:对。

“当前诗坛充满活力,但远非繁荣”

记者:您在开幕式致辞里说到,不能用“繁荣”来形容当下诗坛,要慎言繁荣。之前您在一个非正式场合,说可以用“热闹”形容?

谢冕:不是热闹,我觉得,当前诗坛充满活力。

记者:这应该是褒义词,是个积极的评价?这么说,您还是认可当前诗歌的现状的?

谢冕:是。不是萧条,也不是衰落,是充满活力。但是,还不是繁荣。繁荣啊,需要出现大的标志,要有好的诗歌。

记者:您认为,目前诗歌发展是一种向上的趋势吗?

谢冕:这个啊,我难以判断。我也不判断是向下,也不说向上。向下是悲观的,向上是乐观的。我现在持一种肯定现在状态(的态度),但不作评价。如果让我说它是向上的话,需要给我证明。但我从海子去世到现在,我等了将近20年了,没有。我在开幕式上为什么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呢?因为它到现在,还让我们感动。对不对?现在要找一个朗诵会,找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的,你找不出来。你说有好诗,都藏到哪儿了?那,你能让我很乐观么?

记者:那您等了那么多年,有没有发现相对好的诗人、相对好的诗歌呢?

谢冕:那当然有。我在平常的论述中都有,相对好的诗人,比如路也。她今天没来,我之前在珠海(注:第二届广东诗歌节日前在珠海举办)见到她,也当面说她诗写的好。怎么好呢?她写:我要去找你,我要攒下我的钱,我要到千里迢迢,到西部很荒凉的地方去找你。我要瞒着我的同事,他们不知道我到哪里去。大体是这样写的。她有一句:你要像迎接文成公主一样迎接我,我们将在那里展开一场温柔的两个人的战争——这个是不是好诗句?动人不动人?“你要像迎接文成公主一样迎接我”,多棒的诗!这就是好诗啊!不是每个人都能写出这样的诗来。

记者:除此之外,还有没有更多的?

谢冕:有,但是很少。我说的,不是没有好诗。我再举一个,也是个女诗人,叫杜涯。她原先是河南许昌县的一个护士。她写《嵩山北部山上的栗树林》,我读了非常感动。

记者:她是护士,那她具备您说的“一定素养”写诗的条件吗?

谢冕:我说的写诗要有一定素养,不是指高学历。是要有准备。她学历低,不表示她不具备悟性和高超的写作技艺啊。并不是要有高学历、当教授才能写出好诗。

她能写出很漂亮的诗。当初在诗坛上,没有人注意她。我读到她的诗,觉得是好诗。现在遗憾的是,我不能读到那么多诗。但我在等待。

记者:“等待”是一个被动的词,您有没有主动去“发掘”呢?

谢冕:我没有这个能力。因为我的时间精力太有限了。我只能去做一个普通的读者。

记者:您对现在一些频频获奖的诗人,比如雷平阳、郑小琼等怎么看?您认可他们的写作吗?

谢冕:我认可啊。他们的作品我都读过,有好诗。但我对诗歌的标准比较高。我不是不认可。

记者:那能不能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诗人,他们还在成长,还有发展的可能?

谢冕:有。有发展的可能性。

记者:那您是作为一个普通读者,不是作为一个批评家去看作品吗?

谢冕:应该说,首先是一个普通读者。他(的诗)要让我感动。如果他(的诗)不能让我感动,那他的诗就PASS,在我心目中就过去了。

“诗歌不要‘盲目排外”

记者:您怎么看待有些学者提的,呼吁诗歌“本土化”的问题?

谢冕:我对“本土化”这个说法不提倡。我觉得有道理,但诗歌不一定要“本土化”,也不妨“欧化”。“本土”是好的,但“欧化”也可以。只要能出好诗。新诗本来就是“舶来品”,没必要一定要“本土化”。“本土”好,但不要“唯本土论”,不要盲目排外。

记者::您的意思,是“拿来主义”吗?可不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谢冕:“欧化”也没关系。(记者:一些民族主义者可能会反对。)那太狭隘了。没关系的。(记者:您是说,要放眼世界,只要对我们有利的,都可以“拿来”?)对对,要有开阔的视野。我们有民族的写法,有外国的写法,都没有关系。我就是“好诗主义”,只要有好诗,“怎么写”没有关系。

“朦胧诗永远不可能被超越”

记者:您认为,20世纪以来的诗歌有可能超越朦胧诗吗?

谢冕:朦胧诗永远不可能被超越。因为朦胧诗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你不要想去超越他。

记者:那抛开朦胧诗的政治因素、时代因素等,单就文学价值来说呢?

谢冕:朦胧诗有它独特的美学价值,尤其在意象化方面。但它和时代因素这些是一体的,你很难把它剥离开来。

记者: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诗歌今天还不能超越朦胧诗,以后的某一天有没有可能超越?还是就永远不能超越了?

谢冕:这个问题……你说,我们有可能超越盛唐的诗歌吗?你想超越李白吗?不可能的。

记者:也就是说,文学不是“进化论”的?

谢冕::对,不能以“进化论”来看待文学。朦胧诗不可超越。每个时代的诗都不可重复。不要想超越它。

评论家小传

谢冕,1932年1月6日,福建省福州市人。曾用笔名谢鱼梁。汉族。1945—1949年在福州三一中学就学。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北京大学诗歌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

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中央日报》、《星闽日报》、《福建时报》等报刊发表诗和散文等。50年代开始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以及诗歌理论批评。著有学术专著《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文学的绿色革命》、《新世纪的太阳》、《大转型——后新时期文化研究》(合著)《1898:百年忧患》《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等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等。谢冕还主编过许多大型丛书,如《二十世纪中国文学》(10卷)、《百年中国文学经典》(8卷)、《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2卷)等。专著《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

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并兼任诗歌理论刊物《诗探索》及《新诗评论》主编。

猜你喜欢
朦胧诗写诗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选本编撰在朦胧诗建构中的作用研究
为你写诗
区别
读诗十二法
北岛《回答》:理性姿态的思考,掷地有声的回答
浅谈朦胧诗语言的空灵性
成熟的写诗
文学小说
远和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