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德明
[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镜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行药物局部注射治疗的疗效。方法:对病理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自愿选择药物局部注射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选择药物局部注射治疗的疗效为98%。结论: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行药物局部注射治疗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药物局部注射;阴道镜
[中图分类号] R711.7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1(a)-098-02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由于CIN能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因此控制局部病变,防止病变发展为更高等级的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是我们治疗、随访CIN的主要目的[1]。本文介绍经阴道镜对已明确诊断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I级(CINⅠ),进行药物局部注射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3~2008年在我院门诊就诊,经阴道镜下组织学活检,病理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Ⅰ级(CIN Ⅰ),要求药物治疗的患者47例进行观察。
1.2方法
对47例CIN Ⅰ患者在每月月经干净3 d后来宫颈门诊,经阴道镜对宫颈病变在移行带黏膜下,局部交替注射不需稀释的庆大霉素8万单位或林可霉素0.6 g,共6次后加注干扰素1 000单位为1个疗程,下次月经后重复治疗,共3个疗程。
疗程结束,停止任何治疗3个月,在月经干净后3 d,经阴道镜复查并取活检,每6个月复查1次,持续CIN Ⅰ可重复治疗,病变发展的改行LEEP。连续3次病理正常后,可每年复查1次。
1.3疗效判定标准
有效是经阴道镜下采集图文储存分析,加上活检行组织学检查,CIN Ⅰ在一年内已逆转者为有效;无效是指连续治疗2个疗程,经阴道镜下采集图像分析、CIN Ⅰ病理诊断持续存在或发展为更高等级。
2结果
47例患者中有41例治疗1个疗程即发生逆转,6例重复治疗中有1例持续CIN Ⅰ级,有效率为98%。
3讨论
随着阴道镜和宫颈细胞学、组织学检查的普及推广,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患者越来越多。如不及时治疗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宫颈原位癌或浸润癌。目前认为,对于病变清晰地局限在宫颈管外的满足阴道镜和活检诊断CIN Ⅰ患者,若无随访条件或患者要求治疗的应给予治疗[2]。
CIN Ⅰ属于感染性病变,特别是高危型病毒(HPV)感染,可以行药物治疗。本方法是依据药理学基本概论,药物对疾病治疗的可选择性和药物可多途径使用(口服、局部、皮下、肌肉、吸入等),而且用药途径不同、分布不同、吸收速度也不同的一系列理论为依据[3],利用电子阴道镜能高分辨率显示宫颈极微小病灶,运用计算机对阴道镜图文信息加以管理储存,有利于对比分析和连续记录病情变化,辅以病理学检查,结果更加可靠。
有选择地使用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对病灶局部实施注射治疗,可以提高局部治疗的准确性和药效浓度。如干扰素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功能[4]。本研究干扰素与其他抗生素结合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干扰素对清除早期病变细胞及抑制病毒有满意的疗效。
宫颈病变有局部区域内有重复感染的可能性,往往局部病灶清除达不到根治目的,反而使局部组织结构遭受毁坏,如果短期内发生重复感染,会使下一步临床处理产生困难[5] 。本方法在治疗上保持了宫颈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和治疗的可重复性,相对采用宫颈组织表面破坏和切除术而言,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宫颈注射药物治疗可多次重复,不受治疗范围的广度和深度的制约,可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经过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对比观察分析,经阴道镜对CIN Ⅰ选择药物局部注射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而且操作简便,药品价格低廉,并无不良反应发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邓姗,郎景和.妇产科临床备忘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282.
[2]赵晓东,张毅.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处理[J].国外医学·妇产科分册,2007,34(1):47.
[3]杨金峰. 药理学[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
[4]瞿全新,邢爱增,糜若然,等.女性生殖道HPV感染的临床诊治进展[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2,29(2):67-69.
[5]张国楠.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处理指南[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0 (2):71.
(收稿日期:2008-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