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焱平
[摘要] 目的:探讨医院输血科存在的缺陷并提出对策,保障输血安全。方法:对本地区部分二级医院输血科现场查看、对2006~2007年工作记录资料进行查对、核实并进行探讨。结果:输血科硬件不足、人才缺乏、各种基本制度及岗位职责落实不到位、采用配血方法不当等是基层医院输血科最常见的缺陷。结论:克服医院输血科存在的缺陷,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加大对输血科建设的投入,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加强输血科的全程监管和质量控制。
[关键词] 输血科;缺陷;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1(a)-064-02
输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疾病无法替代的重要治疗手段。输血科担负着为临床各科提供安全合格血液和指导输血的重要任务。为落实卫生部“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要求,笔者有幸参加了我市2007年部分二级医院输血科“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检查验收工作,结合我院输血科管理体会,本文就输血科存在的缺陷作以下探讨。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本地区部分二级医院输血科2006~2007年工作记录资料。
1.2方法
对输血科现场查看、听取汇报、对输血科各种资料进行查对核实。
2结果
2.1输血科硬件缺陷
在调查的6所二级医院输血科中,只有2所医院输血科达到了规定的建筑面积和实验室布局;1所医院配备了专用血液冷藏箱,其余均用普通冰箱存储血液;有3所医院输血科均只有一台普通冰箱、一台普通离心机、一台恒温水浴箱、普通显微镜及其他少数简单的设备。
2.2输血科人员素质差错不齐
有3所被调查的医院输血科中均存在专业人员数量及任职资格未达到《四川省二级医院输血科基本标准》要求。输血科工作人员对输血法律法规知识掌握不够。
2.3各种基本制度及岗位职责落实不到位
部分输血科未严格执行储血冰箱每日4次温度记录、储血设备定期消毒与细菌培养监测;未严格执行不合格标本拒绝制度;未严格执行输血前9项指标登记报告制度;输血记录单与输血报告单填写不规范,无审核者签名;未严格执行交叉合血标本的保存和血袋回收保存制度;未制定详细的临床用血计划,导致血液过期报废。
2.4血型鉴定及配血方法较为落后,输血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缺乏
在调查的6所医院输血科中,只有1所医院输血科使用了微柱凝胶卡式合血,还有2所医院输血科只使用盐水介质法进行交叉合血。其余3所医院输血科使用了聚凝胺法。在抽查的6家医院输血科共300例输血病例中共查出血型鉴定错误2例(0.67%),交叉合血方法不当42例(14.0%)。
有4所医院输血科未参加省级以上室间质评。
3讨论
输血科房屋面积和仪器设备等硬件不足是基层医院较为普遍的一个现状,究其原因是对输血科重视程度不够。各级财政无专项经费投入,对医院输血科的建设和发展纯粹依赖于医院自身的财力,而医院输血科又不是一个经济效益高的科室,医院领导重视不足,导致基层医院输血科的建设明显滞后于其他科室的发展。
输血科人才队伍建设的不足,专业人员数量及任职资格条件未达到规定的要求是基层医院又一个突出的缺陷,严重影响了输血科的发展。
输血科各种基本制度及岗位职责落实不到位,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未制定恰当的用血计划导致血液制品过期报废。输血科人员对输血法律法规知识掌握程度不够,缺乏证据、法律和风险意识。
血型鉴定错误与配血方法不当。试剂保存不当致效价降低,室温过低出现假凝集,红细胞与抗血清比例不当,玻片法反应时间过短,未充分混匀,患者抗原减弱,操作者粗心大意加样错误、误判结果、笔误等可致血型鉴定结果错误。仅用盐水介质法配血不能发现病人体内含有不规则抗体,红细胞与血清比例不当,室温过低,操作者加样错误、误判结果等均可致交叉配血试验结果错误而出现输血隐患。
部分输血科未实施全面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措施,未定期参加省级以上的室间质评活动。
4对策
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医院输血科的建设,加大对医院输血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加强对输血科工作的监督管理。
输血科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工作责任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制定恰当的用血计划,重视输血前检查,做好各项记录,保证血液质量。
牢固树立法制观念、重视输血安全教育。认真学习《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强化证据、法律和风险意识教育。
开展输血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核评估。正确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是安全输血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改进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方法,恰当运用先进的输血新技术,保证做到试剂可靠、标本合格、方法正确、操作规范、条件适宜、记录完整。
输血科要全面实施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措施,定期参加省级以上的室间质评活动。对室间质评活动不合格的项目要分析原因,进行整改。
总之,保证血液质量、保障输血安全、节约血液资源是输血科工作的主要目标,而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是安全输血的唯一保障。克服输血科存在的缺陷,应以预防为主,全面提高输血科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切实做到“一切行为有依据、一切行为有记录、一切行为有溯源”,为临床提供安全合格血液和指导输血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S].卫医发[2000]148号.
[2]倪翠兰.加强输血管理、保证输血安全[J].实验医学,2005,3(4):46-47.
[3]杨海燕,张玉红.合理输血可提高输血安全性[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5):160-161.
(收稿日期:2008-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