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教学模式是当代国际著名教育技术理论家梅里尔教授近年来一直倡导的新教学理论,用以改进在线教学、多媒体教学或E-1earning学习中只重视信息呈现,忽略有效教学特征的弊端。盛群力在《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第1期中撰文指出,五星教学过程旨在探讨实现有价值、有效果、有效率和有吸引力的优质教学的课堂主要环节和合理成分,以面向完整任务或聚焦解决问题为宗旨,从解决基于良构问题和非良构问题的不同需要出发,突出了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尝试应用和融会贯通四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操作步骤。
激活旧知是实施五星教学过程的关键一步,也是教学活动的导入阶段。示证新知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新知识是在这个时候出台的,掌握的效果也是在这个时候初见分晓。示证新知阶段的关键还在于是否能够实现知识编码整合。尝试应用这一环节目前在教学实践中非常薄弱,许多教师直接跨过了这一环节进入巩固迁移阶段。尝试应用要强调的是紧扣目标操练。融会贯通是在尝试应用和提供反馈结束之后,学习者争取如何能够进一步熟练和迁移新知识,能够根据情境的变化来灵活运用新知识。融会贯通是培养学习者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和持续地付出努力的关键时机。
知性缺失与教育活动中的人性冲突
于忠海在《教育学术月刊》2009年第3期中撰文指出,所谓知性,是指人的规定、判断、分析、推论、比较等认识能力,它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与感性相比,知性是人类思维的起点,体现了人的主动性和主体意志,是人作为“类”的象征;与理性相比,知性是坚定的、片面的、确定的,因而是个性化的,是人作为“这一个”的象征。
作者认为,教育活动中的理性主义倾向,导致唯理至上,扭曲、否定学生的感性世界、感性认识、压抑学生的知性发展,是教育活动中人性冲突的根源所在。面对知性缺失而导致教育活动中的人性冲突,我们应回归人性发展必然,尊重知性在个体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功能和角色,重建知性教育观。尊重学生的知性存在和知性使命,意味着构建一种自由的教育、幸福的教育。张扬学生的人性,尊重、包容提升学生的知性,让感性、知性与理性共生,既是知性教育的目标,也是知性教育的机制所在。
每天只解决一个问题
彭永新在《教书育人》2009年第7期中撰文指出,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是更加强调课堂教学活动的真实有效,而要做到这一点,应该从“每天只解决一个问题开始”。具体做法如下:
1切实做到精讲精炼。精讲即突出重点,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分析,学懂重点;组织讲评,突出重点;练习设计,紧扣重点;课堂提问,问在重点。而精炼,同样也要围绕重点问题来设计和展开,做到有目的、有层次和适当地综合化,注意练习方法的多样化,提升学习效果、
2真正做到“感悟和体验的深刻”,教师在教学中可把目标定低一点,角度小一点,从而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多思考、多实践、多感悟,让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对教材中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的把握有更充足的“过程”空间。同时也能让教师更从容地关注学生“学”的状态,在得失间寻根底,在疑惑处求感悟,在新奇处促升华,实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有效和互动生成。
3必须做到“异步走”。所谓“异步走”,就是课堂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功的指导思想下,协调教学目标和要求,将教学要求置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同时调动学生学习可能性的易变因素,使教学要求和与学生学习可能性相互适应。通过对学生的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分层矫正、调节,以达到各类学生产生接受效应和共振效应,进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发展。
教师的基本价值品质及形成
石中英在《中国教师》2009年第1期中参照教师所从事的主要工作类型,将教师的基本价值品质划分为三部分。一是与学生有关的基本价值品质,如平等、信任、希望、爱、公正、宽容、同情、民主等;二是与同事有关的基本价值品质,如关怀、赞美、信任、团结、谦逊等;三是与实际工作有关的品质,如投入、敏锐、理性、自主、反思、创造、信仰等。
而要形成和提升教师的这些基本价值品质,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帮助教师理解这些价值品质为何是“基本的”。2.通过他者的视角,帮助教师认识到青少年学生、同事、家长期望他们具有哪些重要的价值品质。3.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来帮助他们真切地体会基本价值品质与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以及自身成长之间的内在关系。4.通过营造崇尚这些基本品质的学校文化氛围促进广大教师对这些基本价值品质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