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榜航
贵港市覃塘区蒙公乡民族初级中学(以下简称“蒙公民中”)创办于1993年,是广西招收壮文进校实验小学毕业生的24所民族初级中学之一,目前有在校生1202人,教职工72人。近几年来,学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教育主管部门的直接指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教育方针,弘扬民族美德,潜心壮汉双语教学研究,完善学校管理,以鲜明的特色培养人才,以切实的行动服务社会,教育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弘扬民族美德。建造特色文化
勤劳、勇敢、善良、诚实和尊老爱幼、拾金不昧是淳朴的壮族人民的传统美德。蒙公民中特别重视这方面的美德教育,充分发挥广播、黑板报、橱窗的宣传导向作用,使校园里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学校每个学期都评选出“拾金不昧标兵”、“尊老爱幼标兵”。通过这些活动促进学校良好校风的建设。由于孩子尊敬老人,即使许多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也听爷爷奶奶的话,所以蒙公民中较少出留守儿童的问题。“事实证明,尊老爱幼这个古老的教育主题,是破解留守儿童难题的一剂良方”,陆国敏校长深有感触地说。
蒙公民中招生的范围是蒙公乡山南片的七个村小,其中四个村小是壮文进校实验小学。“进行壮汉双语教学,培养优秀少数民族学生”是蒙公民中鲜明的办学特色。为了营造浓郁的壮族文化氛围,建设校园文化,学校着力办好校刊《新思路》,刊登壮汉双语文文章;建设好校园文化长廊、文化休闲场所,定期出版壮汉双语文学习板报;展示醒目的壮汉对照的学校“三风”、壮文进校实验工作“十六”字方针的宣传标语。积极向上、令人振奋的校园文化的形成构建了学校科学和谐的育人环境,激励着全校师生。学校还通过每学期举办的“学科知识竞赛”、“学生壮汉作文竞赛”、“朗读竞赛”、“教师壮汉双语课堂教学比赛”等活动和支持学生参加“收集本地山歌戏剧”等社团活动,丰富师生的课内外活动内容,增强师生的荣誉感和民族自尊心,提高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学生学习壮文的积极性,激发师生壮汉双语教与学的热情,提高学校壮汉双语教学质量。针对本校学生壮语文掌握得比较好,能流利地用壮文表达自己的意思,作文起步比较早的实际情况,学校注意发挥学生的这一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写作兴趣,指导学生将校刊《新思路》办得红红火火。到目前为止,今年已有16篇学生习作在《广西民族报》(壮文版)、《贵港日报》上发表。
二、扶持贫困学子。服务现实社会
蒙公乡是贵港市的少数民族贫困乡。为了确保贫困家庭的学生“进得来,学得好,留得住”,学校采取了一些扶贫助学的措施,如对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入学时免费赠送床上用品一套;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积极发动全校师生捐资助学,掀起扶贫助学的热潮。几年来,共捐款12256元,资助了15位同学,使他们不仅能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业,还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贵港高中。另外,还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尽可能更多地争取到“两免一补”的指标,争取到社会力量的赞助。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蒙公民中领导深知小学教育与初中教育的重要关系,与本片七个村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人员、教育教学资源、信息技术乃至资金方面对这些村小给予必要的支持。如,学校为壮文进校实验校点之一——蒙公乡双龙小学筹措资金,购置了电视机两台、电脑一台,得到了小学师生的好评和上级领导的肯定。
2007年春季学期开始,蒙公民中每年都成功地举办一期覃塘区回乡青年壮文技能培训班,共为148名即将步入社会的初中毕业生免费培训壮文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其应用技术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每期学员经过40天的全日制强化学习,参加有关资格考试,取得相关的上岗资格证书,提升了就业竞争能力和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能力。通过举办培训班,蒙公民中的社会声誉得到了提高。
三、潜心双语教学。传承优秀文化
蒙公民中多数师生熟练掌握壮文,他们充分发挥这种优势,努力弘扬壮族优秀文化,在教育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2001年,蒙公乡壮文进校实验学校开始承担省级课题“壮汉双语文教学实验研究”和国家级课题“广西小学壮汉双语文教学研究”,经过三年时间的研究,已全部结题验收。此省级课题荣获贵港市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广西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国家级课题出版了成果专著《广西小学壮汉双语教学研究》,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目前,学校还继续承担由广西民族大学韦达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院资金项目《壮族地区壮汉双语双文教学研究》课题的《壮汉双语双文作文教学》、《民族初中壮汉双语双文教学》两个子课题的研究,已完成研究任务,撰写出子课题的研究报告(初稿)。通过开展这些课题,研究解决经济欠发达的壮族聚居地区中小学校如何开展壮汉双语文教学的问题,开阔了教师们的视野,提高了教师们的技能。近三年来,学校教师撰写的论文有200多篇获奖,其中23篇发表在省级报刊上。
本地山歌戏剧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这一文化遗产是壮乡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以壮汉双语教研组为主力军,大力扶持本地壮族山歌戏剧事业。他们利用节假日、双休日时间,深入村屯与民间艺人交流,共商民间山歌戏剧的发展大计,还为新老艺人免费培训壮文160多人次,让艺人们能比较熟练地用壮文记录歌、剧,解决了过去用汉语记录的读音不准、表意不明等问题。具备专业文化知识的教师的介入,无疑为民间山歌戏剧的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几年来,学校与民间艺人共同挖掘、整理出了《婆媳一家亲》、《小木匠过年》等脍炙人口的戏剧及几十首推陈出新的山歌,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蒙公乡的精神文明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
四、十载奋发图强,结出累累硕果
十多年的风雨历练,十多年的奋发图强,学校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管理机制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他们热爱民族教育事业,安心学校教学工作,勇于克服困难,致力教改实验,大胆创新,开辟了,学校教育教学新路子。学校视教学质量为生命,本着“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崛起,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近几年来,学校每年都获得覃塘区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以上的奖励;2005年度学校被评为贵港市素质教育先进单位;2007年11月,荣获广西民族语文记集体二等功奖励。先后有1人被评为自治区壮语文先进工作者,3人次被评为自治区壮文进校实验工作先进个人;19人次分别被评为贵港市优秀教师、先进教育T作者、优秀班主任;58人次分别获得覃塘区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等光荣称号。
自1996年首届毕业生参加中考至今,蒙公民中成绩一年上一个台阶。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考上示范性高中线的分别有69、83、90、93人,分别有5、7、9、8人被贵港高中录取。
现在,学校以“校园美,条件优,校风正,教风好,学风浓,管理严,质量高”著称,已成为群众信任、家长放心、学生满意的一所品牌学校,跨入了覃塘区教育教学强校的行列,成为贵港市民族教育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