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倩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在词汇学习策略上前人已经做过许多研究。本文与前人的研究不同,作者主要是站在运用词汇理据策略学单词的角度,对其所在大学英语专业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现状调查。对所搜集的数据,运用SPSS15.0分析学生对词汇理据运用的差异,以及词汇量与运用词汇理据策略的相关性,由此得出了一些英语词汇学习的启示。
一、研究的理论背景
正如Wilkins(1982)所说:“without grammar,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cabulary,nothing be conveyed.”由此可见词汇对个人的语言能力发展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能有效的进行词汇学习呢?这就要求学生有好的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学生采取的技巧、方式或刻意的行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易于回忆语言的形式和内容。常见的学习策略的分类是OMalley and Chamots(1990)提出的将学习策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metacognitive,cognitive,and social/affective.以这几种分类为基础,已经有不少的学者做过相关的研究。
词汇的理据(motivation)是指语言系统内部符号之间的关系是有一定理据可依的,它与语言任意性是互补并存的关系。1916年,“现代语言学之父”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首先提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arbitrariness),他认为任何语言符号是由“所指”(signified)和“能指”(signifier)构成的,而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是具有任意性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索绪尔的语言的任意性在语言学界占有主导地位。但是随着符号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和哲学家们开始质疑任意性,甚至是索绪尔自己也无法用任意性来解释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如拟声词,合成词和派生词。Stephen Ulmann(1962)是最早一位对理据进行具体研究的英国语言学家。现如今中国在词汇理据的研究上也有不少成果,如:陆国强(1999)。王寅(1999)等。但是大部分学者大多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理论分析的层面上,而本文作者尝试将词汇理据作为一种学习策略,对此进行了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该项研究目的在于调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策略运用情况,尤其是理据策略的运用现状,并对词汇理据与词汇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拟研究的问题如下:
(1)学生整体的词汇量水平如何?
(2)学生整体运用学习策略的情况如何?
(3)学生的词汇量水平与他们运用的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如何?
(二)研究对象
此次研究的对象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60名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这些学生在进入大学之间已经学过6年的英语。根据桂诗春(1985)在《我国英语专业学生词汇量的调查与分析》中提到过英语专业大一新生的词汇量大概在2000左右,经过一年左右的学习,他们的词汇量将有可能增长至3000—3500个单词。选择大一学生是因为他们正处于调整学习策略的时期,如果对他们使用学习策略的现状有清晰地了解,在他们日后的词汇学习中能够很好的提供指导。
(三)研究工具
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词汇量测试卷相结合的方式,并运用SPSS15.0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1.词汇量测试卷
词汇量测试卷用于测试学生的词汇量。研究中采用的词汇量测试卷选自The Vocabulary level Test(N.Schmitt,D.Schmitt&C.Clapham,2001),因为研究对象是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所以试题是从the 3,000—word level中选择的9道题。没一道题三个空,每空1分。满分为27分。
2.调查问卷
问卷是用于调查学生的使用策略的情况。整个问卷中的策略可以分为理据策略和非理据策略,共12题,6道非理据策略题目,6道理据策略的题目。
作者在设计理据策略题目时,涉及到拟声理据(onomatopoeic motivation),形态理据(morphological motivation),语义理据(semantic motivation)和词源理据(etymologicalmotivation)。
拟声理据,如猫咪的叫声在汉语中是“喵喵”,在英语中为“mew”。又如Bloomfield以英语中的“sn-”为例,将它的次要拟声可以表示呼吸声,如“sniff,snuff,snore,snort”。英语中最明显的具有形态理据的词汇就是合成词和派生词。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构词法也使得一些词的形成有理可依,如拼缀法(blending)中的例子有motel←motor+hotel;再如首字母缩略词(acronym)中的例子有;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语义理据是通过对词的基本语义中的隐喻,借代,类比而获得的。这里仅以隐喻为例进行说明,例如,jacket(上衣,夹克)用于句子“The potatoes were cocked in their jackets”中时,它的意思变为(马铃薯的)。词源理据反映的是一个词的文化历史背景。它的词义与它的本源有着直接的联系。英语中有许多词就来自于古希腊和罗马神话,圣经等。例如,Pygmalion这个词来源于希腊神话中一个著名的爱情故事。还有一些词来源于其他的语言,例如英语的“yoga”来源于印度,“qigong”,“pinyin”来源于中国,“church”来源于希腊语等。
非理据策略部分采用了repetition strategy,imagerystrategy,note-taking strategy and grouping strategy。这些策略是选自OMalley and Chamot的认知策略。
(四)研究过程
该调查研究是2009年4月13号开展的。一共发放60套:包含60份问卷和60份词汇量测试卷。在英语专业一年级的写作课上进行的调查,在发放问卷之前研究者向学生说明了研究目的,以及问卷的填写方法。在学生作答过程中若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直接向研究者咨询,以便他们给出更加真实的答案。调查耗时30分钟,最终回收了58套。调查完毕后,作者运用社会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了数据的整理分析。首先进行的是描述性的分析,以及进行词汇量与词汇理据策略的相关性研究。
三、研究结果讨论与分析
(一)对研究对象词汇量的分析
将学生的词汇量水平测试卷的成绩运用SPSS进行描述性的分析后,发现此次测试,最高分为27分,即满分;最低分
为11分;平均分为20.48分。标准差为3.667,而20.48转换成百分数后大概等于75分左右,由此可见学生整体的词汇量水平一般。
(二)对研究对象学习策略运用情况的分析
对学生的学习策略问卷回收后,运用SPSS进行整理分析后得到的描述性数据分析结果。作者发现学生整体运用学习策略平均值为3.21,属于中等水平,这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经常用到学习策略,而且整体的差异相对来说不大,因为标准差为0.42。从非理据策略(M=3.28,SD=0.51)和理据策略(M=3.13,SD=0.71)的得分情况来看,学生运用理据策略和非理据策略的水平也属于中等。但是相对来说,从平均值的大小我们可以看出,运用非理据策略多于理据策略;从标准差的得分情况看,学生运用理据策略的差异大于非理据策略。
非理据策略在这份调查问卷中主要指的是重复,想象,分组和记笔记四种策略。比较这四个的平均值后可以发现重复策略(M=3.66.SD=0.74)的得分最高,其次是记笔记(m=3.59,SD=1.04)、想象(m=2.71,SD=1.01)和分组(M=2.41,SD=1.01)。这说明学生在非理据策略的使用上偏向于使用重复策略,如反复拼写单词,反复背诵单词的读音等。而在策略使用上差异最大的则是记笔记策略。
理据策略在这份调查问卷中包含了以下四种:拟声理据策略,语义理据策略,形态理据和词源理据策略。比较它们的均值后可以发现,学生在形态理据策略(M=3.45.SD=0.95)上的使用多于其他三者,其他三者的顺序依次是:拟声理据(M=3.10,SD=1.12),语义理据(M=3.22,SD=0.94),词源理据(M=2.78,SD=0.78)。而从标准差来分析则可以发现学生在拟声理据策略的使用上差异最大。而词源理据策略使用上差异最小。这可能是因为在词源理据上,学生普遍的分都不高,所以之间存在的差异自然就较小。
(三)学生整体的词汇量与学习策略相关性分析
在讨论了学生整体的词汇水平和整体的策略使用情况之后,接下来需要分析一下词汇量与学习策略之间的相关性如何。作者采用的是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发现学生的词汇量与学习策略正相关(r=0.632),而且是显著正相关(p=0.000)。比较理据策略(r=0.709,p=0.000)与非理据策略(r=0.061,p=0.649)的相关性系数大小后,发现理据策略与词汇量显著正相关。而非理据策略的相关性并不显著。由此可见学习策略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尤其是理据策略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四、总结与启示
通过此次调查研究,作者可以发现其所在校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的词汇量水平处于中等,他们平时学习词汇时不是经常用到相应的学习策略,而且在学习策略的使用上,倾向于使用非理据策略。相关性研究发现学习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尤其是理据策略的使用。
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对如何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词汇量的教学有所启示。正因为学生不是经常用合适的学习策略来进行词汇的学习,导致他们的词汇量普遍不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教一些学习策略,多鼓励提醒学生在平时的词汇学习中使用学习策略尤其是理据策略,因为理据策略将词汇教学变得丰富,有趣,这样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提高了,记得也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