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德与生活课绽放活力

2009-02-10 03:26徐荣梅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1期
关键词:形式多样品德与生活联系

徐荣梅

【摘 要】在新课程中,小学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为活动型综合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综合课程。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思想品德课或社会课、生活课,而是兼具了品德教育、社会教育、科学教育、生活教育等多重价值,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重视引导儿童获得直接体验,活动是其主要的呈现形式。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 联系 整合 形式多样

《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在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新教材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更生活化、大众化,每一课的插图都很新颖,很有趣。同时,教材也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发展、创造的大舞台,不仅促进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因此,教师应该科学地用好新教材,让品德与生活课与学生亲近起来,以使课堂更具吸引力。

一、使课堂与生活密切联系

《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有四个层面的教育价值: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所以,品德教育是内在于生活的活动,要反映儿童的真实生活、整体生活。课程所选的题材都是来自于儿童的生活,来自于他们喜欢讨论或探究的主题,所营造的学习环境也是非常自然的。作为这门课程的执教者,我们既要创造性地使用好课本,又要敢于从课本中跳出来,摆脱“纸上谈兵”的传统套路。例如,开展这一主题教学《上学路上》活动之前,笔者先让学生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仔细观察路边的建筑物、小商店、小摊小贩以及路上的行人和车辆,并根据自己观察的情况完成一幅画。活动开始后,笔者首先和学生谈话,了解他们上学的方式。然后出示三幅《到校方式特写图》,让他们议一议,通过充分讨论来分析上学路上的不安全因素。最后,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上学、放学的路上还有哪些不安全的事,在路上玩会有什么后果。从而让学生明白在上学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在路上玩耍,不要吃地摊上不洁的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上学不迟到的好习惯。接下来,笔者又让学生展示自己在家完成的画作,先进行同桌交流,再在全班交流。说明要求:说话要有条理,应说我家住在哪里,从我家到学校先经过哪些地方,又经过哪些地方。学会识记常见的交通和安全标志,并掌握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课后,再布置学生搜集身边的交通和安全标志,调查了解发生在周围的交通事故,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从课堂走向课外,再从课外走向课堂,就能大大增强学生的收获。

二、将品德与语文进行整合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使学生的综合水平得到空前的发展和提高,让教师有了张扬个性的阵地。在《品德与生活》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拓展教学的外延,并借助语文阵地与《品德与生活》巧妙地进行整合,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活动性、开放性、生活性的特点,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其他实践活动。语文课程的标准也明确指出: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统观二者,正如崔峦老师所说:“理想的教学应打破时空的界限,使课内自主学习与课外自主实践得以沟通,变禁锢、封闭的课堂为课堂、校内、社会彼此相连的一泓活水。”因此,教师要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亲身实践获得感悟和体验。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这门课程的活动性,还要尝试着将品德与生活课以及语文课进行整合。例如,在教学语文《秋游》这篇课文和《秋天到》这首诗歌时,笔者结合了《品德与生活》第三册第二单元“走进秋天”的教学内容,并进行了巧妙整合,使之相互融合。

1.寻找、发现秋天。秋天,是金色的季节、丰收的季节、欢乐的季节。笔者将课堂搬到了秋天的田野,带着儿童一起走进秋天,让孩子们投入秋天的怀抱,观察秋天的变化,探究秋天的秘密;让儿童用眼去欣赏秋天,用耳去倾听秋天,用心去感悟秋天,用多种方式去寻找秋天、发现秋天。孩子们发现,田里金黄的稻子已经被压弯了腰,雪白的棉花已经张开了笑脸,河边的柿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柿子,盛开的五颜六色的菊花正散发着淡淡的芬芳,树叶开始变黄、飘落。孩子们和秋天进行了零距离接触,并感受自然之美,分享收获之乐。

2.记录、赞美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让学生动手参加自己喜爱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儿童观察记录、动手操作的能力。笔者让学生搜集秋天的落叶、种子、花瓣、果皮等物品,用于创作各种贴画,让学生用多彩的画笔描绘出美丽的秋天,让学生用秋天的果实制作拼盘,还让学生用稚嫩的笔写出美丽的秋天。在让孩子走进秋天,动眼观察,动脑制作,动笔写、画的基础上,笔者又举办了“秋天的盛会”,让孩子以各种形式展示整个单元主题探究的成果。使教室成了秋天的海洋,使大家都感受到了浓烈的秋天气息,陶醉在秋天的怀抱中。之后,笔者又不失时机地结合语文课展开教学:写一篇日记,描述今天的盛会。孩子们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既培养了观察、审美能力,又陶冶了爱美的情操,还激发了想象力和创作灵感。

三、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为什么深得学生的喜爱?原因之一就是教材的内容丰富多彩,其二就是教师的教学形式灵活多样。该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教学中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即所谓的“寓教于乐”。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而非简单的听讲学习。我在课堂中经常采用这些教学形式:

1.听故事。教材中安排的一些童话故事很吸引孩子,如《小马虎旅行记》、《咕咚来了》、《皮诺曹的鼻子》……如果让孩子自己读或靠老师讲可能效果不太好,所以笔者总是将这些故事录音后,再配上合适的音乐。这样,孩子们听起来就比较感兴趣,同时也间接地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2.讨论。组织学生围绕一个主题或针对一个议题进行交流谈话。这种交流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特意安排的,关键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看法和想法。

3.邀请成人。组织学生同成人进行情感交流、知识探讨……如在教学《我换牙了》这课时,笔者就邀请了一位牙医伯伯来跟孩子们对话交流,让处在换牙期的孩子们多了解一些牙齿的保健知识,从而正确地对待换牙,并学会保护自己的牙。在教学《我爱我的家》时,笔者安排了一些家长参与我们的活动,让学生与家人一起表演节目、猜谜语、做游戏,从中充分地体验家庭生活的欢乐和幸福,养成关心父母、爱亲敬长的好品德。

4.教学游戏。孩子们天生爱玩,如果从玩中学,在学中玩,他们的兴趣就会更浓。所以,教师要挖掘课本中的内容,组织好学生进行与主题有关的活动游戏。

教材是一个静态文本,每位教师都有对教材的个性处理。只要我们紧扣新课标,吃透新理念,大胆去创造,品德与生活的课堂上一定会有更多的惊喜等着我们!

参考文献 :

[1]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形式多样品德与生活联系
浅谈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对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
体验式学习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数学教学形式多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动漫形象及其对小学美术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