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乡土地理

2009-02-07 08:43张普亮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1期
关键词:乡土地理观察力创造力

张普亮

摘要新课改下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内容,为地理教学注入新的活力。重视乡土地理教学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力、创造力,和发挥乡土地理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乡土地理 教学质量 观察力 创造力 德育教育

乡土地理教学作为地理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未得到大部分教师的重视,其结果是学生掌握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却不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随着深入落实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去那种以“学科为本,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观念正被逐步淘汰,新的理念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地理教学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而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内容, 就往往能为地理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无疑是适应新课改下地理教学的有效途径。

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科,综合性很强, 所以长期以来一直是大多数学生认为比较难学的一门学科。而由于大部分学生所能直接观察到的地理事物只是自己生活的家乡,因此,乡土地理知识就成为学生建立真切、正确的地理表象的基础,教学中联系相关的乡土地理知识,会使学生感到容易学,有兴趣,这就为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提供了重要的准备。也正因为如此, 新课程标准对以往被忽视的乡土地理提出了明确要求, “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 让学生通过搜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围绕环境与发展问题, 进行实践活动。”应该说,渗透乡土地理内容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现就乡土地理运用于课改下的地理教学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乡土地理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现行高中地理(必修)教材是按通论地理的体系编写的,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特点、分布及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运动规律以及人类如何处理好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论问题。要使学生对这些基本理论有较深刻的理解,教师要举大量的实例加以说明,乡土地理知识就是很好的素材。因为学生对乡土地理事物有接触,有感受,这样讲解他们就容易接受和理解。

地转偏向力的存在是学生较难理解的一个间题。用乡土地理现象说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学生就容易接受。离我们学校附近有一条小河,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岸(右岸)长期受冲蚀作用形成陡壁,而北岸则是缓坡,学生都亲眼看到过,这就是地转偏向力存在的证据。“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一节内容理论性较强,虽然课文好理解.但一遇到分析具体企业、具体工业区布局的间题,学生就感到有些困难。针对这一情况,我就向他们分析了我们习水县城的一些工业布局问题。如习水县城的工业区沿着赤水河两岸,依次分布有酒厂、化肥厂、农药厂、烧碱厂、造纸厂等,赤水河入江口下游方向不远处就是自来水厂的取水口,就此可以引导学生:如此布局是否合理?现在为什么将自来水厂的取水口沿长江上移?又如水泥厂布局是否合理?对环境有什么危害?如何解决?然后再回到课堂上来,将理论与实践加以对照,循着学生的认识,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通过这些实例,不仅使学生认识了工业布局的重要性,也使他们学习了一些对工业布局进行具体论证的基本方法。

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在我国当地都可找到例证。讲到丹霞地貌可以举距赤水的赤壁丹崖的例子,多数学生都去看过。讲到流水沉积的分选作用,可以赤水河河床沉积物沿河变化的例子.在山区河段有巨砾沉积,在丘陵区河段沉积物为砾石或粗砂,流出山区到平原河段沉积物为粉砂。习水地形复杂,风光秀丽,气候宜人。“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当海拔1871.9米的黄沙岩壁还冰柱倒挂时,海拔275米的赤水河畔已桃花盛开,是典型的立体自然地理,在讲解垂直分异规律时就可举此大家都熟悉的现象。

结合乡土地理知识,讲授高中地理教材,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家乡的了解。他们不仅知道了家乡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概况,而且懂得了其分布的规律和形成原因。提高了地理教学质量。

二、利用乡土地理, 培养学生观察力

一般认为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和思维力是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其中观察是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它既是智能结构的“眼睛”,又是记忆、思维等能力的基石,离开了观察,其他几种能力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结合地理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的特点,充分利用乡土地理知识,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实地观察,积累一些感性材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蕴涵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如,我们所处的地理位置,本地区的地形、土壤、植被,每天的天气情况,都可以成为学生观察、分析的对象。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锻炼学生运用学过的地理

知识来分析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三、利用乡土地理,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项事业均需要高素质的人才,特别是适应性强、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创造型人才需要多学科、多渠道共同培养,而乡土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教学中发展学生智力与能力、提高创造力较为有效的途径。

开展乡土地理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真实地了解到家乡的地理状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毅力。在实地考察中,学生们提高了地理观察力,丰富了地理知识,懂得了如何注意协调家乡的人地关系,并在分析和解决遇到的地理问题过程中,提高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乡土地理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的培养,要以热爱家乡作为基础。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要在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优越性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会有发自内心的对祖国、对社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才有发自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小学生社会阅历不深,社会活动的范围不大,对外面的世界只能是通过书本和各种新闻媒体上获得,不能转化为其内在的情感体念。因此,在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家乡丰富的自然资源了解、秀美的河流山川的欣赏,可以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对调查、走访等实践活动对家乡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等事实,使学生深切体会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及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以事实说话,增强说服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有利于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基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的情况下提出的,是为了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而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最终要落实到全体公民的具体行动中,公民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培养和形成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对中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意义重大。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要避免说教式的单纯地对学生灌输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要求学生应该怎样做,不能怎样做,只能是事倍功半,学生就算能记住老师的要求,也不可能自觉地转化为实际行动。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认识身边环境质量的变化开始:如森林的破坏所引起的严重的水土流失、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生物种群不断减少;通过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情况的调查,进一步了解当地河流水污染的情况,以及这种污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对身边环境有一些感性认识后再进行深入研究:如果对当地环境再不进行有力的保护,设想十年或者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后,当地的环境质量会如何变化,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由此学生便会在自己的研究过程中真正认识到环境质量的恶化最终将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安全,进一步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达到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的目的。

(三)有利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形成是教师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公民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需从小开始,从学校开始。乡土地理知识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认识周边环境和社会,认识环境变化和社会发展与自身的社会行为息息相关,并反过来影响每一位社会人的生存和发展,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通过一些活生生的学生知道或亲自目睹的事件或现状,强化每位学生的责任,在学生内心世界形成深刻的映象,最终内化成自己的具体行动,在学习、生活和今后工作过程中真正把自己当做社会的主人。

猜你喜欢
乡土地理观察力创造力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
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
依托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探究
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利用
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三维目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