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飞白是一种修辞手法,口误则是一种言语现象。二者关系密切,但却容易混淆。本文从二者的内涵、类型和应用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飞白与口误的差异性和关联性。
关键词:飞白 口误 差异性 相关性
飞白是为存真或逗趣,刻意把语言中的方言、俚语、别字、行话或黑话,加以记录或援用,如“心不在马”。口误则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交际中,通常指的是说话人对其试图表达的内容的一种偏离——说话人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但还是不由自主地说错了,如:“祝大家身体愉快!”
一、飞白的来历和口误的产生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指出飞白属于一种积极修辞,他对飞白的解释是:“明知其错而故意仿效。所谓白就是白字的‘白,白字本应如《后汉书·伊敏传》那样写做‘别字,但我们平常都叫做白字,故意运用白字,便是飞白”。
从定义上看,飞白是明知错误,却故意仿效其错以达到滑稽、增趣的目的。它可以是记录或援用他人的语言错误,也可以是作者或说话者有意识地写错或说错一些话,以求得幽默效果。而张宁(1990)认为:“口误是正常人在言语行为中偶然不由自主地偏离想要使用的语音、语义或语法形式的失误现象”。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二者的界限很明显:一个是故意为之,一个则是无意为之。实际上,飞白和口误都存在着复杂的情况,本文将从差异性和关联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飞白和口误的差异性
(一)内涵上的差异
飞白的实质是有意将错就错,其目的是为了使语言滑稽、幽默,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口误是正常人说话时难以避免的语言或语用上的失误,而不是语言能力的缺失。
(二)类型上的差异
就使用的语言因素而言,飞白的分类简单明了,可分为语音飞白、文字飞白、词语飞白、语法飞白和逻辑飞白。
口误的分类较为复杂,一种观点认为,口误是一个总称,是针对连续性的言语而言的一种言语失误,所以它的范围较广,包括重复、纠正、无声或有声停顿、感叹词、口吃、失言等,持这一观点的有Clark(1977)、张宁(1994)等 。
口误的另一种分类是形态分类,以Carroll(1994)和沈家煊(1992)为代表。他们把口误大致分为:a.先置,即一个将要说出的成分取代或干扰正要说出的成分;b.滞后,一个已经说出的成分干扰或取代另一个正要说出的成分;c.互换,话语中出现的两个成分互相交换位置;d.颠倒,话语中出现的两个相邻的成分互换位置;e.替代,一个不在话语中出现的成分干扰并取代一个想要说出的成分;f.归并,构成一个大成分的两个相邻的成分各取一部分(或一个取全部,一个取一部分)结合成一个成分说出来;g.增减,话语中出现来源不明的额外成分或话语中本来应有的某些成分被遗漏而未说出来。
另一种观点是从内容上将口误分为三大类:语言规范的口误,简称“失约”,即在语言使用上出现不合规范的情况;语义表达的口误,简称“失义”,即话语的语义表达不符合或不太符合说话者的真实意图;语境条件的口误,简称“失言”,即话语本身没有什么错误,但不符合此时、此地、此情景或此对象的语境条件。
以上是从不同角度对口误进行的分类,或宏观概括或微观分析,而本文采用微观和中观的视角,从语音、词语、语法以及逻辑关系几个层面对二者进行比较。
1.语音飞白与语音口误
语音飞白利用的是各种不准确的语音以及口吃等。如:
(1)玉莲听不懂什么是持久战,他悄悄向金香问道:“金香,顾县长说的是什么‘战呀!”
“你真是个笨蛋!连个‘吃酒战也不知道。”金香自以为是地说道,“就是喝醉酒打架嘛!喝了酒打人最厉害了,我后爹喝醉酒,打起我妈来没轻没重。” (马烽《刘胡兰传》)
(2)“这这些些都是废话”,又有一个学者口吃的说,立即把鼻尖涨得通红,“你们是受了谣言骗的。其实并没有所谓禹,‘禹是一条虫,虫虫会治水吗?我看鲧也没有的,‘鲧是一条鱼,鱼鱼会治水水水吗?”他说到这里,把两脚一蹬,显得非常用劲。( 鲁迅《理水》)
例(1)中将“持久战”理解为“吃酒战”,例(2)中“这这些些”“虫虫”“鱼鱼”和“水水水”摹写的是一个学者的口吃。
语音口误主要指由发音错误引起的口误。情况较为复杂,包括提前、滞后、互换、替代以及口吃、重复等。如:
(3)洪晃:我们的团话节目是关于《我的团长我的团》的→我们的谈话节目是关于《我的团长我的团》的 (“团”中的韵母“u”提前,加入到了“谈”中使“an”变为“uan”)(提前)
(4)用那种,那种热情去激、激励人,去鼓、鼓励人,去自己默默地奉献。(重复)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这两者的关系最为密切,除了目的不同以外,在表现形式上几乎没有差别,只不过一个是“复制” ,一个是“原创”。
2.文字飞白与文字口误
文字飞白利用的是俚语行话或文字使用上的错误。如:
(5)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不上船”为俚语,意思是“不扣衣钮”。
(6)“舌”不知”耳”→恬不知耻
(7)“咳”不容缓,××枇杷液
文字口误指说话时望文生义或考虑不周而采用让人容易产生误解、联想或歧义的同音字或近音字。如:
(8)两歹徒打伤我一百一十名干警后逃窜→两歹徒打伤我110干警后逃窜。
(9)某学院升格为综合性大学,各系无论大小,统统挂上了学院的招牌。在庆祝大会上,校长激昂地发言:从今以后,我们学校就没系了。
“没系了”与“没戏了”同音,隐含着一些不吉利的意思在其中,讲话时要极力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
(10)多少英雄儿女,缠绵于地下→长眠于地下
因为“缠绵”(chan mian)与“长眠”(chang mian)的发音非常近似,使得原本庄严肃穆的气氛变成了儿女情长。
文字飞白能充分体现飞白的修辞效果,而文字口误由于同音字的使用容易产生误解和歧义。所以两者差异较大:文字飞白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修辞方法,使用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技巧,而文字口误因其会引起误解和歧义,在口语表达中应仔细斟酌,尽量避免。
3.词语飞白与词语口误
词语飞白利用的是用词上的错误。如:
(11)地主刘石甫在太原混了几天,学了一套官腔:“我们的中央军‘进行到我们‘原籍来了……,我们的国民党又都‘秩序了……,大家要严重地听!”(赵树理《灵洞泉》)
“进发”“家乡”“恢复统治”和“严肃”,分别被飞白成“进行”“原籍”“秩序”和“严重”,生动而有力地暴露了土财主的无知可笑。
词语口误主要指发生在词语层面的口误,这种情况较为普遍,种类较多。如:
(12)吃完饭再看吧,不然脑子消化不良。→不然肠胃消化不良。
(13)你的胆子怎么那么高,把我的嗓音都吓破了。→你的嗓音怎么那么高,把我的胆子都吓破了。
(14)我的眼镜是400瓦的。→我的眼镜是400度的。
(15)请大家把书翻到120块钱。→请大家把书翻到120页。
两者关联性不大,词语飞白的使用具有更多的挖苦和嘲讽的意味,而词语口误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实际意义,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说话者的心理状态。
4.语法飞白与语法口误
语法飞白利用的是语法关系上的错误。如:
(16)皇上鸟生鱼汤,赛过诸葛之亮。(金庸《续鹿鼎记》)
“鸟生鱼汤”是“尧舜禹汤”的错录,“诸葛之亮”误把“亮”当作形容词。
(17)老包把眼镜放到那张条桌的抽屉里,嘴里小心地试探着说:“你已经留过两次留级,怎么又……”(张天翼《包氏父子》)
本例中“留过两次留级”为动宾搭配不当。
语法口误是不符合语法规范的口误。如:
(18)我们想验证一下这条信息是不是确凿……证据确凿→这条信息是不是准确。
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19)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本例中由于受既定思维的影响,将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成语搅在了一起。
(20)你以为我吃饭长大的啊?
本例由于说话者太着急而丢了否定词,结果意思全反了。
语法飞白往往来源于语法的口误,但与语法飞白相比,语法的口误带有更多的让人忍俊不禁的喜剧因素,虽然是不想为而为之,却有着意外的幽默效果。
5.逻辑飞白与逻辑口误
逻辑飞白不是对语言各要素本身的飞白,而是对事物的曲解或缺乏逻辑根据的无稽之谈的利用。如:
(21)天才:天生蠢才。
这类正言若反的流行语就是逻辑飞白的一种。又如:
(22)赵七爷……接着说:“……你可知道,这回保驾的是张大帅,张大帅就是燕人张翼德的后代,他一支丈八蛇矛,就有万夫不当之勇,谁能抵挡他!”(鲁迅《风波》)
张大帅,指张勋。“张大帅就是燕人张翼德的后代,他一支丈八蛇矛”,纯粹是赵七爷的凭空想象了。
逻辑口误指语言表达或语义不合逻辑。如:
(23)范志毅前几天还在发高烧,高烧36度8;守门员区楚良身高1米82,体重28公斤。
(24)妈妈对我说:“去,把胡萝卜切成肉丁!”
(25)女体育解说员宁辛在解说法国网球公开赛时对瑞士网坛名将辛吉斯的母亲有一段介绍:“辛吉斯的母亲虽然穿着黑色的衣服,但她的心却是和女儿紧紧相连的!”
一个人所穿衣服的颜色与他的心情有关系,但上例中的两个要素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构成转折关系。
与精心构思的逻辑飞白不同,逻辑口误由于说话者的大脑没有认真参与言语活动,导致言语中的某些要素缺乏逻辑关系,而错得更加离谱,让人啼笑皆非。
三、飞白和口误的相关性
姚淦铭认为飞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称为“自然为之”的飞白。所谓“自然为之”的飞白即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飞白,比如口吃、读错音、写错字等,这是第一性、原发性的;另一类可以称为是第二性,是在原发性的基础上形成的。根据姚淦铭的分类,第一类的飞白其实就是口误,只不过把它当作修辞方法的一种来使用,“故意为之”的飞白与口误也有不解之缘,它是对口误的重复和再现,以达到挖苦和逗趣的目的。
(一)作品中的飞白多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口误
很多作品中的飞白都可以作为口误的例证。因为口误频繁地产生于日常生活和语言交际中,种类繁多,层出不穷。只要被记录或援用就成为飞白,口误是飞白产生的源泉。例如:
(26) “你认识她吗?”
“不认识……哦,不,认识,我们坐在一起交谈了很久。” (沙叶新《无标题对话》)
(27)……是我引导他在知识的海洋里——洗澡……啊,不,游泳,游泳!(夏雨田《鸡汤与鸡毛掸子》)
(二)两者都具有喜剧色彩和特殊幽默效果
下面这段反映荒唐年代荒唐事的笑话,把武装部长讲话时用停顿故弄玄虚的小伎俩暴露得淋漓尽致,是飞白喜剧色彩和幽默效果的具体体现。
(28)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时代,国家号召“大办民兵师”,要求“全民皆兵”。一天,县武装部部长来到大队, “检阅”了民兵队伍之后,就开始讲话:
“同志们,我是县委书记……(热烈掌声)派来的!(变成了稀稀拉拉的掌声)我是来抓民兵……(鸦雀无声)工作的!(放心的“噢……”)
每个人发给你们一支枪……(热烈掌声)是不可能的!(失望的嘘声)两个人发给你们一支枪……(热烈掌声)也是不可能的(失望的嘘声)!三个人发给你们一支枪……(静默)是可能的!(掌声)但是嘛是木头枪(失望的嘘声)。有什么可抱怨的?你们还是可以练练刺杀的嘛!”(注:括号中的描述是听众的反应,这段飞白来源于笔者回忆并记录的文革笑话。)
和飞白一样,日常生活中的口误让人捧腹,既能缓解压力,又能缓和气氛,让工作生活更加轻松和愉悦,如:
(29)团支书对刚入团的两名男女同学说: 今天是两位同学大喜的日子……
“两位同学大喜的日子”让人浮想联翩,忍俊不禁。
(30)憨厚的师兄考驾驶证那天,考官偏叫他在路边有一个消防栓的地方停车。他太紧张了,以至于语无伦次:“报告消防栓,路边有一个考官,停不了车!” 结果大家都笑翻了,紧张气氛一扫而光。
一些相声也故意使用口误来达到幽默效果。如:
(31)甲:好,那么你就唱意大利罗宋汤——哦露茜亚咏叹调。(相声《歌唱杂谈》,1989年4月17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32)节目主持人:刚才×××为我们下来一场“小雨”,哦,不,为我们演唱了一首“小雨”。(中央电视台1987年3月28日晚《电视猜谜竞赛决赛》)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6.
[2]张宁.语言研究与口误[J].外国语,1990,(4).
[3]邵敬敏.汉语语法的立体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姚淦铭.“飞白”辞格探论[J].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2002,(2).
[5]陈建民.汉语口语[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6]邵敬敏.汉语口语失误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1993,(4).
[7]沈家煊.口误类例[J].中国语文,1992,(4)
[8]李枫.网络语言中“飞白”的语用分析[J].运城学院学报,2006,(7).
[9]姜美玉.汉语口误的修正和词的心理地位[J].语言科学,2004,(1).
[10]梁丹丹.会话中的口误性缝制重复[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3).
[11]孟国.汉语中的口误问题[J].汉语学习,1999,(1).
[12]黄田,郭建红.交际过程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及其对策[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
[13]李凤,王宁.浅谈语境制约功能中的场合和话题因素[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7,(8).
[14]李执桃.Malapropisms与飞白共性探微[J].社会科学论坛,2007,(8).
(易爱东 昆明 云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6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