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副词“一直”与“总(是)”语用功能的比较研究①

2009-01-29 06:07
现代语文 2009年7期
关键词:语用功能

刘 靖

摘 要:时间副词“总(是)”的基本语用功能为客观判断,“一直”的基本语用功能为主观评价;客观判断和主观评价都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语用功能的不同引起两者在时间性以及量的表述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一直” “总(是)” 语用功能 客观判断 主观评价

一、引言

时间副词“总(是)”和“一直”两者既密切联系又差别迥异,在语义、句法、语用方面都有所体现,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从语用功能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语义、句法方面已另文讨论②。

在对语料的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两者在时间性和量的表述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总(是)”和“一直”在语用功能方面的差异:“总(是)”的基本语用功能为客观判断,“一直”的基本语用功能为主观评价。

二、客观判断与主观评价

“总(是)”的基本语用功能为客观判断,主要用于对事件、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等发生的频率进行客观的判断说明,关注的重点是量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对这个客观量的大小不进行主观评价;“一直”的基本语用功能为主观评价,主要用于对事件、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等的持续量进行主观评价,关注的重点是对量的主观感受,帮助表示主观大量。如:

(1)a.他三个星期回家一次。

b.他总三个星期回家一次。

(2)a.他等了三天。

b.他一直等了三天。

例(1)a句客观地陈述了他回家的频率“三个星期回家一次”这个客观量,例(1)b句中“总”只是对“三个星期回家一次”这种频率有无例外做客观的判断,关注的是频率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对这个频率的高低没有进行主观评价,也就是说,对这个客观量不进行主观评价。例(2)a句客观地陈述了他等的时间“三天”这个客观时间量,不包含对“三天”这个时间长短的评价,例(2)b句中的“一直”则对“三天”进行了主观评价,即认为等了很长时间,“一直”帮助表示主观大量。

在“一直”修饰的句子里,即使这个量在客观上是比较小的,主观上也认为这个量相对于它所表述的事件、动作行为、性质状态来说是相当大的。如:

(3)一个人跪在大街上祈祷,另一个人在比赛的最后6分钟里一直用脚尖站着,好像这样做,他会帮助西班牙队扳回平局。

“6分钟”是比较短的时间,在客观量上也是比较小的,但在主观上,说话人认为它对于“用脚尖站着”来说是相当长的,是主观大量。相反,如果主观上认为这个量不大,这个量客观上再大,也不能用“一直”。如:

(4)a.她才等了他两年。

b.*她才一直等了他两年。

“两年”在客观上大于“6分钟”,然而“才”表明说话人认为“两年”时间短,是主观小量,所以和帮助表示主观大量的“一直”相矛盾,因而b句不合格。

“一直”句中出现表确切时段的时间成分,“一直”便可用来强调时间的大量。并且,即使句中不出现表确切时段的时间成分,“一直”也能用来强调大量。如:

(5)a.领导说我刚从部队下来,又是做政治思想工作的,就让我担任了这个职务。

b.领导说我刚从部队下来,又一直是做政治思想工作的,就让我担任了这个职务。

把a、b两句进行对比,不难看出,b句由于使用了“一直”强调了“做政治思想工作的”持续性和长时性,所以比a句更有说服力,更能说明“让我担任这个职务”的原因;而a句只是客观的表义,不带有说话人的语气在内,只是陈述客观的事实。可见,“一直”的基本语用功能为主观评价,帮助表示主观大量,无论句中是否出现表确切时段的时间成分,“一直”都能用来强调大量。

三、传信与情态

“总(是)”与“一直”表现出的客观判断与主观评价的对立体现了两大范畴即传信范畴与情态范畴的对立。传信范畴所关注的是客观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其典型的语义表现反映了人们对相关命题的现实依据的关心;而情态范畴主要表达说话人对相关命题和情景的主观感受和态度。总的说来,传信系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相应地,情态系统是以此为根据的主观态度系统。传信范畴可以分为广狭两种:狭义的传信重在信息来源同说话人客观真实性概念之间的关系;广义的传信还兼顾说话人的态度及其对现实的肯定强度。张伯江(1997)认为,汉语中的传信表达主要有三种:A.对信息来源的交代;B.对事实真实性的态度;C.对事件的确信程度。(邹海清,2005)从上面我们对“总(是)”与“一直”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总(是)”从根本上讲,它关注的是事件本身的真实性,反映的是对事实真实性的态度,属于传信范畴;“一直”从根本上讲,它关注的不是事件本身的真实性,而是借此表达一种主观评价,反映的是说话人的评价,属于情态范畴。

四、主观评价功能和客观判断功能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我们说“总(是)”的基本语用功能是客观判断,“一直”的基本语用功能是主观评价,是就这两个词本身的语用差异来说的,并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总(是)”都只具有客观判断功能,“一直”只具有主观评价功能。实际情况是,这两个词进入句子层面后,由于受谓语、宾语和篇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时“总(是)”的主观评价功能、“一直”的客观判断功能反而显得更明显。如:

(6)因此,政府一直注意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7)公司的人说你总是在跳舞窝里鬼混,尤其是这三个月,喝酒、赌钱、整夜不回家。

例(6)句中“一直”的客观判断功能显得很明显,这是因为,在中性的叙述中,文体的客观性抑制了“一直”的主观评价功能;例(7)句中“总是”的主观评价功能显得很明显,这是因为“总是”后接的谓词短语(在跳舞窝里鬼混)带有消极义,这实际上反映了人类的一种认知心理,即对给人带来消极影响的动作或状态人们是希望越少发生越好,这与“总是”在语义上表高频相矛盾,此时容易诱发“总是”的主观评价功能。

传信系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情态系统是以此为根据的主观态度系统,任何主观评价都要以客观判断为根据,因此,“一直”原本就包含客观判断功能,但是它的客观判断功能是为了主观评价功能服务的,而且只有当它的主观评价功能受到抑制后才能表现出较高的客观判断功能,“一直”句能用来对事物进行客观的描写,这是“一直”的主观评价功能受到抑制的结果,所以,“一直”表现出的主观评价功能要强些;“总(是)”在进入句子层面后,由于受谓语、宾语和篇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具有主观评价功能,而且也只有出现诱发因素时才表现出抱怨或夸赞等此类语气,所以“总(是)”表现出的客观判断功能要强些。可以说“一直”的主观评价功能是天然的,它的客观判断功能是受到制约的结果;“总(是)”的主观评价功能是诱发的,而客观判断功能是它最主要的功能。所以,在同样的情况下,“一直” 的主观评价功能要高于“总(是)”,“总(是)”的客观评价功能要高于“一直”。

五、时间性以及量的表述方面的差异

(一)时间性方面的差异

经检索发现,“一直”可以用于过去、现在或未来的事件;“总(是)”可以用于过去、现在的事件。没有搜索到“总(是)”用于未来事件的实例。下面是我们搜索到的“一直”用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事件和“总(是)”用于过去与现在的事件的实例:

(8)哈拉雷今天一直细雨蒙蒙。

(9)过去,高夫人一直对安娜和颜悦色,今天的转变,安娜虽然有了准备,可是也不能不有……

(10)今后她将一直生活在这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了。

(11)现在,我买东西总是小心翼翼的,心里特别不踏实。

(12)过去我们总认为世界大得很,多一两根烟囱、少一两片树木没有什么关系。

这是因为,从根本上讲,“总(是)”属于传信范畴,“一直”属于情态范畴。传信范畴所关注的是客观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其典型的语义表现反映了人们对相关命题的现实依据的关心;而情态范畴主要表达说话人对相关命题和情景的主观感受和态度。传信系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而情态系统是以此为根据的主观态度系统。传信系统要求事件的客观性和可靠性,而情态系统对此则没有要求。“眼见为实”是人类最朴实的也是最基本的认识原则。所以,首先,人们坚信眼前所发生的是最现实的,其次,自己以前看到过的也确信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事;再次,自己着手要做而且预料可以实现的事就是处在现实世界和非现实世界的边缘了(张伯江,1997)。因此,现在和过去的事件很适合传信表达,而将来的事件由于可靠性低则不适合传信表达。情态系统对事件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不做要求,所以现在、过去和将来的事件都可以用于情态表达。所以,在时间性方面,“一直”可以是过去、现在或未来,而“总(是)”却只可以用于过去和现在的事件,不可以用于未来的事件。陆俭明、马真(1999)提到“总”可以用于将来发生的事,所举的例子为“以后别总这样儿了,好吗?”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总(是)”与表示未来时间共现的句子,一般只限于祈使句,而且是否定祈使句。这是因为,否定祈使句“以后别总这样儿了”,表示要求对方不要再像现在这样了。说话人观察到对方到说话时为止总这样,所以才阻止对方以后不要像现在这样。“总”仍然是对现在发生的事件的判断,“总这样”并不是对发生在将来的事件的判断。

(二)在客观量表述方面的差异

我们发现,“一直”所表达的具体的客观量,即具体持续的时间长度,在句子中常常明确给出,而“总(是)”所表达的具体的客观量,即具体重复的次数在句子中则往往不作表述。如:

(13)党的总书记与基层村干部的座谈一直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14)前来支援的仓库干部战士没一个叫苦叫累,时常从白天一直干到深夜。

以上两句中都明确给定了持续的具体时间,而在“总(是)”所表述客观量的句子里却找不到一例给出了具体的重复次数的实例。这是因为“总(是)”的基本语用功能为客观判断,关注的重点是量的客观与真实,对这个客观量的大小不进行主观评价,只要是没有例外,就是“总(是)”,正因为不对这个具体重复的次数进行评价,所以在表述上对这个客观量的具体次数也就不考虑了;“一直”的基本语用功能为主观评价,关注的重点是对量的主观感受,帮助表示主观大量,它关注强调这个客观量的具体的量,即关注持续的具体时间,所以在表述上,“一直”的句子中经常有事件、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等持续的具体的量,即持续的时间长度。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导师柳英绿教授的精心指导,在第十五次全国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宣读时,承蒙张谊生先生等审阅并提出宝贵意见,在修改完善的过程中得到了广东海洋大学人文社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0612213 ],在此一并致谢!)

注 释:

①由于“总是”和“总”的区别很小,不影响本文的对比研究,所

以在对“总是”与“总”分合的处理上,我们按照学术界一贯的做法把它们合在一起考察,写作“总(是)”与“一直”进行比较研究。因此,文中若无特别说明,适用“总”的情况也适用于“总是”。

②详见刘靖.时间副词“一直”与“总”的语义分析[J].广东海洋

大学学报,2008,(2):95-99.

参考文献:

[1]黄瓒辉.时间副词“总”和“一直”的语义、句法、语用分析[D]. 广州:暨南大学,2001.

[2]李宇明.主观量的成因[J].汉语学习,1997,(5).

[3]李宇明.数量词语与主观量[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6).

[4]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4).

[5]张伯江.认识观的语法表现[J].国外语言学,1997,(4).

[6]邹海清.现代汉语频率副词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

(刘靖 广东湛江 广东海洋大学校长办公室 524088)

猜你喜欢
语用功能
《蒙古秘史》被动语态的语用分析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模糊语教学
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
归化与异化
关于大学英语语音的语用研究
基于语用学的虚拟语气研究
浅析英语标识语的文本特点及语用功能
英语称呼语的语用功能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广告英语中的话气隐喻及其语用功能分析
V不V式附加疑问句语用功能探析